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浅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浅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以往的“垃圾围村”、农村环境“脏、乱、差” 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people have higher and higher demand for their own living environment. A nd in the past “junk around the village”, rural environment “dirty, disorderly and poor” not only affects the peasa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lso more and more don’t adapt society’s development, has come to the grasp of not degree.
key words: the rural environment health; regulation
为了破解“垃圾围村”难题,提高农村群众卫生意识、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笔者所在的河北省邢台市于去年年底在全市21个县市区、196个乡镇办事处、5390个村(居委会)打了一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大会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整治力度前所未见。

对于这场农村卫生整治风暴,有的人持否定意见,认为举全市之力来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有浪费社会资源之嫌。

政府的初衷,人民褒贬不一,但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农村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却是有目共睹的--多年来围绕在村子周围的“垃圾山”没有了,每个村子都设立了专门的垃圾池;街道上随意堆放砖石、柴堆等杂物,妨碍人们通行的现象没有了;借这次整治活动,有些村庄多年来一直走的泥泞土路也被平整的混凝土路所代替……。

虽然邢台市这次整治活动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纵观我国整个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1、垃圾随处乱丢。

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村前路边、房前屋后以及其它空旷地方都成为倒垃圾的场所,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

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沙石、砖块等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有的在街道乱堆乱放,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

3、露天厕所建在村前屋后。

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旱厕清掏出的粪便随意堆放,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4、村中坑渠污水横流。

不少村的坑渠,由于疏于管理,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农村中上述“ 脏、乱、差” 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 四害” (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

二、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差,重视程度不够
群众意识差,大部分村民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弊端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

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只顾个人方便,乱倒、乱丢垃圾。

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

干部意识差,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2、相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缺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农村面广,财政资金有限,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筹集,乡镇集镇的环境治理经费无法保证,村的环境治理资金就更加难以落实。

3、管理机制不全。

各地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没有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机制。

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性、临时性的层面,农村环卫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还没有建立,环卫工作缺少规划和检查,导致指导、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到村,责任难以落实。

三、对策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要改变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加强村镇垃圾收集处理,村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其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宣传教育,使村民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彻底改变不良行为,养成卫生、文明的习惯,从而营造一个“清洁家园、人人有责”的氛围,引导人们增强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
2、周密安排、合理布局。

要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

各市、县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本区域环卫基础设施。

3、加强指导,加大投入。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各级财政资金要加大力度投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设立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资金,对完成整治任务、达到整治要求的村实行定额补助或以奖代补,对垃圾集中清运、处理进行补助。

4、严格考核,增强实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勤督查、严考核,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

要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中共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把具体任务分解到个人,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对乡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启动问责程序,对责任主体实施严格问责。

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巩固。

参考文献:
[1]刘树庆. 农村环境保护. 金盾出版社. 2010年3月出版
[2] 夏立江. 新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读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年1月出版
[3] 曾鸣、谢淑娟.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