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771年)
中华文明的勃兴、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
1.政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特征。
2.经济: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以石器、刀耕火种为主要耕作方式;工商食官制度,实行手工业官营。
3.文化:中华文明的兴起。
考点整合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
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私学兴起。
考点整合
五、隋唐时期(581~907年)
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
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
3、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考点整合
六、宋元时期(960~1368年)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③宋元文化领先世界
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2、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
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
3、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考点整合
七、明清时期(1368~1840年)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时代特征:封建制度趋于衰落,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
芽。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不利于中国古代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
4、文化: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考点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