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附属设备设施及附属系统点检(巡检)标准与完好标准
目录
1.减速机 (3)
2.电动机 (3)
3.联轴器 (4)
4.开式齿轮 (4)
5.传动装置 (5)
6、电液制动器 (5)
7、液压站与液压系统 (5)
8、润滑系统 (6)
9、配电柜完好标准 (6)
10.防爆电器设备 (7)
11.仪表 (7)
12.接地 (7)
13.信号设备 (7)
14.防护 (8)
15.配电场所维护标准 (8)
16.设备卫生标准 (8)
17.管道、阀完好标准 (9)
18.管道涂色标准 (9)
19.生产计算机 (9)
1.减速机
(1)运转平稳、无冲击、无异常振动和噪声。
(2)地脚螺栓紧固无松动现象。
(3)减速器油池温度不超过65℃。
(4)轴、齿轮、轴承配合牢固不松动,轴承内外圈及锁紧件配合良好,无旋转磨损和冲击松动现象。
(5)润滑油脂牌号符合要求,油量适宜,油质清洁。
(6)定期更换或过滤,有检验报告单。
(7)上下箱体结合严格,各密封处无漏油。
(8)轴承端盖密封无漏油,油标清晰、通气罩齐全。
2.电动机
(1)主体完整清洁,零部件清洁,外壳油漆完好,铭牌完整,字迹清楚;轴承不漏油,风翅无裂纹。
(2)螺栓、接线盒、吊环、风翅、通风网、护罩及散热片等零部件齐全、完整、紧固。
(3)滑环电动机短路装置操作灵活,接触严密。
(4)三相绕组直流电阻应平衡,一般偏差不得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5)电动机运行电流在允许范围以内,功率转速达到要求。
(6)运行中无异音,传动平衡,无明显振动,振动最大允许值见表:
3.联轴器
(1)联轴器端面间隙不超标。
(2)柱销联轴器柱销完好无缺损。
(3)弹性柱销联轴器橡胶圈完好无缺,间隙小于3mm。
柱销螺母有防松垫圈,柱销端部不超出孔端面。
(4)齿式联轴器齿后磨损不超过原齿厚度的20%。
4.开式齿轮
(1)齿厚磨损主传动齿轮齿厚磨损量最大不超过原齿厚的15%,开式齿轮的齿厚磨损量不超过原齿厚的20%。
(2)两啮合齿的错位程度不大于尺宽的5%。
(3)轮缘和轮辐无裂纹,个别齿损缺不超过原齿厚的15%,相邻齿缺损不得超过两个。
5.传动装置
(1)三角带轮、带型号相符合,带长度一致、松紧适宜,与胶带轮槽侧面密切配合。
(2)磨损后带底面不得与轮槽底面接触,三角带表面不得高出轮槽2mm,且无破裂现象。
(3)传动链松紧适宜、润滑良好、啮合良好、运转平稳,无跳齿和脱链现象。
(4)平胶带不沾油污,接头平直,不脱扣,无开胶破裂。
与胶带轮密切结合,不打滑跑偏。
(5)传动轮与轴装配牢固无松动。
6、电液制动器
(1)主体完整、清洁、外壳架体油漆完好,铭牌清晰完整。
(2)制动器推杆灵活,弹簧松紧适当。
(3)制动力均匀可靠,制动抱闸摩擦片磨损不超原厚度50%。
(4)制动器用液压油符合标准,不漏油。
7、液压站与液压系统
(1)液压站箱体完好无变形,漆面光亮清洁,油缸表面清洁。
(2)液压元件齐全,铭牌清晰,连接部件无漏油现象。
(3)仪表元件齐全,温度、压力显示不超标,计量等仪器仪表定期校验。
(4)油温度小于60度,油位不底于油标最底限。
(5)油泵运转正常无杂音,无漏油现象。
(6)油缸动作灵活,连接处无松动现象。
(7)油管各连接处无明显泄漏现象。
(8)油量符合要求,油质符合要求,定期过滤检验。
8、润滑系统
(1)润滑泵及其它件齐全完整,无漏油现象。
(2)系统仪表齐全,显示准确,定期校验。
(3)油路畅通,油量适宜,油质符合润滑要求。
9、配电柜完好标准
(1)安全保护装置完善,动作可靠。
(2)传动机构灵活。
(3)各仪表显示正常准确。
(4)各支路用电分配合理不超负荷。
(5)各接触器动作灵活。
(6)磁瓶表面无拉弧现象。
(7)互锁机构完好,接线无虚接现象。
(8)柜内外清洁,标识清晰。
10.防爆电器设备
(1)符合防爆要求不能失爆。
(2)防爆场所未按要求配备电器,为不完好设备。
11.仪表
压力变送器、压力表、温度表、测温仪、热电偶、安全阀。
(1)读数装置的玻璃罩清晰、透明完好。
(2)仪表箱体内外观清洁无垢、仪表封印完好。
(3)计量仪表要有计量部门的校验合格证。
(4)仪表计量显示准确。
12.接地
(1)设备外壳接地应与系统接地连接良好(包括避雷接地和设备保护工作接地)。
(2)地面设备接地电阻不得超过4欧姆。
(3)接地电阻每年至少测定一次。
(4)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联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
(5)地下接地线不得用铝线,铜线地线明设裸导体不得小于
3mm²,用绝缘导体不得小于1.2mm²,垫圈与卡爪应镀锌。
13.信号设备
包括电铃、信号灯、电笛、对讲机:完整齐全,信号显示明显,声音传送宏亮清晰。
14.防护
(1)转动、传动部分应安装安全防护网、罩、栅栏或盖板。
(2)防火设施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防火设施按规定设置,且保持完备,性能良好,有明显标志,并定期进行检验。
15.配电场所维护标准
①现场电器设备必须保持内外清洁。
②变电所、配电室内禁止存放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③消防设备性能良好。
④安全通道明显。
配电柜、配电室标识明显。
⑤电缆、桥架、托架等应定期清洁涂防腐油漆。
⑥电缆沟应无积水、杂物,盖板要齐全完整,其上严禁堆放杂物。
⑦地下电缆应设立走向标志。
16.设备卫生标准
①设备本体无明显油污、积尘、积水、杂物等,防腐良好,无明显跑冒滴漏现象。
②通用标准件附件刷漆颜色必须保持原色。
③工具、量具、配件要存放整齐,符合现场“5S”管理和质量标准化。
17.管道、阀完好标准
①管道及管道支架完好无变形,支架基础完好无塌陷现象。
②管道上的各类阀、管件等无却损。
③阀附件完好,手轮开关灵活,无明显泄露现象。
④整体防腐良好。
18.管道涂色标准
煤气管道:灰色;
氨水管道:黄色;
蒸汽管道:红色;
压缩空气管道:蓝色;
采暖井盖:蓝色;
给水井盖:绿色;
排水井盖:黑色
消防井盖:红色;
电缆井盖:黄色;
管道外应用箭头标明介质流向。
19.生产计算机
①机房电磁干扰、电力干扰、电力线干扰和洁净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②温度为15~26度,温度变化率不大于10度/小时。
③湿度为40%~60%。
照明度适宜,光线分布均匀。
④噪音小于70dB(A)。
⑤无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
⑥有防火、防水、防震措施和定置管理制度。
⑦电源及接地符合标准。
⑧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维修系统不得与计算机系统使用同一电源线或插座。
⑨接地电阻小于3Ω,并分别设置:
a、计算机系统直接接地;
b、交流工作接地;
C、安全保护接地;
d、防雷保护接地。
⑩计算机系统主机、输入和输出设备无灰尘,无锈蚀,无变形。
○11摆放位置正确,保持水平,活动部分润滑良好。
○12零部件完整齐全,连接牢固,接触良好,运行正常。
○13系统连线无松动,排列整齐,走向清楚。
○14随机资料和系统应用资料完整无缺,查阅方便,管理制度完善。
○15软件无损坏、丢失,保管妥善。
○16计算机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