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对联常见倒装句句型

经典对联常见倒装句句型

经典对联常见倒装句句型
转自《清莲社》对联写作中,词序安排的前后颠倒是为了协调平仄,或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或者为了顿挫,形成某种气势和风致。

为了刻意使自己的句子显得非同凡响而任
意改变句子结构,就不可取了。

不类以下例句情况的,很可能就是病句。

定语与中心词倒装
如春联:红杏一枝,莺歌燕语碧桃满树,日丽风和正常词序,应是“一致红杏”、“满树碧桃”,让作定语的数量词居前,中心词在后,是为了协调句脚平仄,合乎“平,仄/仄,平”
的格式。

动宾倒装
如张伯驹挽毛泽东联:覆地翻天,纪元重开新史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本是“重开新史
纪元”、“且看今朝人物”。

将宾语拆开分置后,既强调了“纪元”、“人物”,又强调了“今朝”、“新史”,使全联有一种虬枝盘空的气势。

主谓倒装
如郭沫若题陕西大厦联:勉哉,吾党二三子猗欤,广厦千万间本应作“吾党二三子勉哉;
广厦千万间猗欤”,这样倒装,突出了“勉哉”、“猗欤”,使行文多一点波澜,并且避免了联
脚上平下仄。

连动结构倒装
两个前后相连的动作后一动作先说。

如“纵目凭栏”,本应先凭栏而后纵目。

这多半是为了
平仄、对仗的原因而倒装。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
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
覆盖(蟋蟀)”。

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