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庆精神与当代党员价值观建设

大庆精神与当代党员价值观建设

大庆精神与当代党员价值观建设摘要: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党员价值观迷失的现象,重建党员价值观是现实的需要,继承和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对于新时期党的建设尤为重要。

一、大庆精神及实质准则的集中体现。

大庆精神属于一个时代,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

47年前,铁人王进喜一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感动、激励了几代人。

当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建设急需石油的时候,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大庆石油人”凭借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从此大庆油田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石油,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大庆精神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培育和倡导。

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字。

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196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亲手树起了大庆这面红旗,还多次接见铁人王进喜同志,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蕴涵的无私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和艰苦奋斗作风推向了全国。

1990年,江泽民同志考察大庆时,提出“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

1996年,胡锦涛同志在接见大庆油田负责同志时,殷切希望“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

2010年6月,胡总书记再次到大庆油田考察,赞扬大庆油田生产了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的宝贵石油产品,培育了大庆精神,锤炼了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英雄队伍,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八个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爱国”,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大庆人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才叫爱国,什么叫爱国主义,什么叫爱国精神;“创业”,不是简单的创造一项事业,完成一项工程,建设一个企业,大庆人把创业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享受,一种成就。

大庆人的创业既有艰苦创业的要求,更有不断创新的内涵;“求实”,在大庆人的心里,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子,正是他们的求实态度,才使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作出一个又一个贡献;“奉献”,是大庆人奉献给国人、奉献给时代最珍贵的财富,也是大庆人人格魅力、人文精神的象征。

大庆人创造的“大庆精神”,不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而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展现,是这个时代所有为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国家强大而努力的人们的集体精神。

为大庆人的精神,那是十分狭隘和教条的。

中华民族五千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等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大庆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浓缩,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

对大庆精神的理解,应当融入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融入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之中。

认为大庆精神已经过时的人,是对大庆精神的片面理解,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不了解,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理解;认为大庆精神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不仅不了解大庆精神,也不了解市场经济,大庆精神与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大庆精神需要赋予市场经济的内容,市场经济更需要大庆精神的洗涤和净化。

苦干、蛮干,不会巧干、灵干;大庆人只会用身体创造财富,而不会用智慧创造财富。

这些人,真的是不了解大庆,不了解大庆人。

大庆有今天,大庆能够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除了不怕牺牲、艰苦创业之外,跟大庆人善于利用智慧、善于利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是分不开的。

大庆精神,不仅仅代表着力量,更代表着智慧,不仅仅代表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智慧与力量,而是所有大庆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整个中国人的智慧与力量的象征。

中国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没有一点爱国精神不行;中国要富强,人民要富裕,社会要和谐,没有一点创业精神不行;中国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矛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的事要做,没有求实、务实精神不行;中国要推行社会公平正义、要建设和谐社会,没有一点奉献精神不行。

中国要进步,需要大庆精神。

极少数党性不强的共产党员出现了价值观的迷失。

概括来说,这种迷失表现为,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即价值观念危机,盲目崇拜、崇尚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理想信念的斗争,时起时伏始终存在。

从价值观层面看,实际上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是背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两种价值观的斗争。

面对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两种信仰、两种思想体系、两种价值观念的交锋、斗争,极少数共产党员丧失了应有的思想品质和政治信仰。

二是货币化观念冲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在以市场取向的新的经济环境下,极少数共产党员把党性、人格、良心商品化、市场化,沦落为金钱的奴隶,甚至蜕变为犯罪分子。

用货币化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淡漠。

三是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

在新形势下,极少数共产党员在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信条的侵蚀下,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或只图索取,不讲奉献;或滥用权力,贪赃枉法。

有的党员干部视群众现实困难于不顾,而去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有的官越做越大,心目中群众的位置却越来越小,干群关系日益紧张以及现实原因: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主义价值观念对部分共产党员还有一定的影响。

权力本位观念及道德虚伪的价值意识,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成为顽固的负面文化意识,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和行为模式。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客观存在。

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新旧体制的交替尚未完成,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有关法律、规章和管理一时难以健全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某些共产党员产生唯利是图、崇拜金钱、贪图享乐、生活奢靡、个人至上、盲目追求局部或个人利益等消极现象。

此外,部分党员不注意理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名与利、权与利、个人与社会以及党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和金钱美色的诱惑。

三、发扬大庆精神,重建当代党员价值观要,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共产党员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信心。

共产党员是历史的带头人、引路人,理所应当坚信马克思主义,当前特别应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价值目标,决不能在一些大的风波面前丧失信心、动摇信念。

系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而提出的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它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则、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

任何一个社会的阶级、政党、国家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这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阶级、政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目标任务的高度概括,对自身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达。

它回答和解决的是思想旗帜、发展道路、精神风貌、理想目标、行为规范等基本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问题,也是关系一个社会核心价值的建构体系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和精神风貌,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并以此为根本的价值准则,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来作为人们行为选择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

作为党员,必须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础上,在工作实践中,能把原则变为实践,把理论转化为自觉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分子。

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完美结合的动人画卷。

在石油会战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的言行树立起了一座座道德丰碑,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革命品质;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所有这些是当年大庆人强大精神支柱,也为我们今天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生动教材。

在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共产党人并不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但是,作为共产党员应该首先讲奉献,讲为人民服务,应把个人的价值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体价值结合起来,把个人的人生价值目标追求与这个群体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统一起来,自觉地把群体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并在为之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作为共产党员,要坚持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既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能改变,当代共产党人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在大庆精神的激励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地去奋斗(下接第105页)经济建立以后,自我状态、现实利益成为左右青年人求学、择业的重要因素,张扬个性、自我设计,甚至重利轻义已随处可见。

据调查,高校大学生对课程类型的选择日趋实用化,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首推应用学科。

到了90年中期以后至今,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就业都走向了“自主”。

与前辈相比,他们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却失去了铁饭碗的保障、福利房的安乐。

他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却要承受谋生就业的风险与压力。

在就业认识上,打破了机关、事业、企业和国有、集体、个私单位之间的等级观念,“创业也是就业”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经济趋向不断强化,经济意识普遍增长,青年随着经济意识强化而更主动地投身市场经济。

当代青年评价职业的主要参数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公共权力以及职业的稳定性.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势必造成青年人只注重眼前利益的追求,放弃长远发展的目标,淡薄修养,不注意辨别什么是正当的生活,不受任何规范的约束,最终会产生拜金主义思想。

这样最终会使整个社会风气受到腐蚀,社会道德水准不断下降,社会精神生活出现滑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