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它奠定着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它倡导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1)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资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涵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基本特征: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住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再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精要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含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含义: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国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喝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改革时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论述题☆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主要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意义: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这是从生产关系方面提示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从社会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3)这一论断的意义:一是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二是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是发展和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是科学理论,可以指导整个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他们有共同的本质属性:理论渊源,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追求。
第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不同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任务,是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
第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适应不同历史任务而产生,因而有着不同的思想内容;但是在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3)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要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对于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思想路线起着统一思想,把握方向,指导行动的巨大作用。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状和中国农业国家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路线,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也是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