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民居设计理念与手法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设计理念与手法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设计理念与手法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
建筑学11-2班
20113998 韩笑
摘要:
民居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精粹,是历经磨难后传承下来的最经济、适用的建筑形式。

民居建筑没有过分的精雕细琢,没有生搬硬套的建筑形式,也没有所谓的复杂设计,但却本能、自发地符合人们对于居住建筑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最适宜当地环境的居住场所。

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传统的民居形式已经不适应于城市化进程,高密度的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不得不为之的趋势。

然而,现代建筑带来的“居住机器”在抹杀建筑地域性的同时,也不能带给人们最佳的居住环境。

本文对传统民居中院落设计理念与手法加以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以及个人住宅设计作业,对将这种手法运用到现代住宅设计中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传统民居高层住宅院落
中国传统民居,因地域性而有着百花齐放的建筑形态,如老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福建的土楼,云南的“一颗印”,苗族的吊脚楼,等等。

不管是何种建筑形式都是依地域性气候特点而生的。

建筑,是人类为了在自然中生存,抵御天灾、猛兽,而建造的遮风避雨的场所,其雏形和出发点自然是要摆脱当地的不利气候条件。

而在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后,人们就会挖掘更深层次的、能够满足温饱之外的心理需求,这也使形形色色的民居出现了共性。

那么,这种共性是什么呢?
根据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
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需要有
自己的领域。

而与此同时,人对
于与他人交往间存在着诉求,需
要半私密空间来满足这种需求。

于是,顺其自然地,院落诞生了。

不论是大开大合的四合院,还是
精致的江南园林,即便是居于半地下的窑洞,也会在几户中围合出一片院落空间来;外表封闭坚硬的土楼,中心也是大而开敞的院落。

院落空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是,现在城市中林立的高层住宅大多都是仅满足了居住的基本需求,出于消费者购买
力、开发商收益等种种原因。

这种住宅形式导致了很多的弊端,例如人们与自然的隔离,人与人之间关系愈发冷漠等等。

而如何将传统民居中的优秀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高层住宅中成
为了许多建筑师研究的方向。

对此,我也提出一点粗
浅的看法,对将院落空间融入高层住宅提供一点小小
的见解。

先从传统院落的设计理念讲起。

庭院在《辞源》
这样解释: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

就是说,
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

由此推断,
院落的产生首先要有实体对周边进行空间限定——
“围合”,实体可以是房屋,也可以是墙。

而进行空间
限定之后,院落就产生了一种空间特质,即对内部空
间亲和,对外部空间排斥。

这种特质具有内聚性,能够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

院落在围合后,顶面直接向天空开敞,内聚性的大小也因开
口的大小而不同。

北方四合院的院落大开大合,而徽派建筑中的天井开口较小,内向性更强。

四合院的庭院具有室外活动的
功能,而南方天井式民居把厅堂
做成开敞或半开敞式,同样满足
功能的需要。

而在高层住宅中,要把水平
的院落竖向化,也就是把多个单
元的院落在竖直方向上重叠。


样有别于传统院落,围合的实体变成了楼板和墙体,开敞界面并不再直接面向天空。

然而,尽管并非直接“开口向天”,空中院落依然保持了其围合感,并且由于高层住宅的上层用户处在远离地面的高空环境,景观视野开阔,能获得有别于以往的观感。

同时,由于“空中院落”是在垂直方向重叠的,在同样感受与天相接的同时各住户的视线不会干扰和交叉,形成相对私有的视线环境,所以也就具有了将自然引入室内,而将闹事拒室外的院落属性。

另外,与传统院落相比,高层住宅的上层住户处在远离地面的高空环境,景观视线开阔。

楼层高,视野开阔、通风采光好而且空气清新,还有利于避免室外街道的噪音和污染,有很强的领域感。

一般院落又分为
私有的独院和半私有
的合院,空中院落也
不例外。

独院:在对空中
院落进行设计时,为
每家每户单独留出私
人院落。

印度的建筑
师柯里亚(Charles
Correa)名作甘城章
嘉公寓(Kanchan-junga Apartment)属于点式院落住宅,采用局部两层的内凹空间,产生了两层高的空中院落。

通过对建筑体量的挖减,在建筑的四角,形成两层通高的“边庭院“空间,并且向两个方向开敞,使庭院获得了更好的日照通风条件。

我本次住宅设计作业18层住宅就借鉴了这种手法。

该方案为18层高层住宅,一梯两户,为大户型四室一厅。

从平面可看出,设计手法为将每两层视为一个单元体,单元体间左右翻转,这样每个单元体的下层住户便能拥有通高两层的边庭空间,而上层住户尽管没有庭院,也拥有面积不小的阳台。

而我的另一个住宅设计方案33层住宅则对院落采用了尺度更大
的处理手法,直接将原本一梯四户的正方形挖掉对角,营造出开阔的
空中花园。

深圳的天悦龙庭使用的是内院式的处理手法,在户型设计时把大进深、大开间的内部空间开敞,而且挑高6m ,形成空中内院。

该院落空间与主客厅紧邻布置,三面围合,一面向外,同时通过设置落地玻璃窗,缩小室内与室外区域边界,将院落自然景观引入室内。

而院落由于两层通高,上下户主之间竖向的私密性就成了问题。

对此的处理手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原本的单层住宅设计为跃层式住宅,这样上下两层住户都为自家,就不存在私密性影响的问题了,但此种手法的弊端是水平向建筑面积减小,院落比重相对减小。

而且这样的内庭院在结构处理上也较普通住宅复杂,价格较高。

另一种手法是在院落上层住户对应的位置开高窗,从而限制上层住户的视线角度,使其看不到下层住户的活动情况,以达到保护下层住户隐私的目的。

合院:即多户人家共享一个院落,给人与人之间交往、娱乐提供了适宜的场所,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然而现代社会愈发冷漠,过去独门独户的设计手法更加遏制了人们的交往,小区中的大型景观设计往往沦为观赏之用,由于位于各住户的视线集中点,私密性严重不足,不能给人们营造良好的心理感受,设置的诸多座椅往往空置。

由此,空中公共院落的诞生就极为重要了。

公共院落在高层中创造出
了多户共享的合院空间,可以供
就近楼层的数户人家共同使用。

除可以作为邻里交往的场所外,
还能够满足行动不便的老人、需
要安全的儿童活动以及接待访
客等多方面的需求。

高层公共院落的营造方式
有多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像传统建筑那样有围合的实体,而更注重空间感的营造,常用手法有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转换层架空、利用屋面、夹层等布置院落等。

架空式:底层架空一般是把建筑物的底层或通高几层的部分或全部的空间,去掉其正常
围合限定,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
是有顶而无围护的空间,可引入绿化、
公共设施等作为人们的休息空间。

虽然
与传统院落的无顶四周围合方向相反,
但其创造的交往空间并无改变,围合感
也没有减弱,其院落空间的性质得到了
成功的体现。

开敞式:屋顶花园主要针对住宅的屋顶或覆盖屋顶的构筑物实施花园布局,使得多、高层的住户有更多接近大自然的室外空间。

这也是传统意义上
的“空中花园”。

其特点是无顶的大空间,开敞而亲近自然,
有很好的向天性。

嵌入式:这种形式是在公共
交通空间内每隔两层设置一两
层高的公共花园,配以环境绿化,
布置石凳等小品,淡化交通部分的形态,增加交往节点。


种嵌入式的空中院落更适合小户型的高层住宅和单身公寓。

重庆玛雅上层住宅设计就采用了这种手法,项目为塔式建筑,框架结构形式,每六层设置一层空中花园。

总结: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关注、研究高层院落式住宅,将传统民居文化融入到现代高层住宅中,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复苏,也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对邻里交往的渴望。

希望随着时代变迁,终有一天,人们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