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年高三复习课件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共68张PPT) (1)
2019年高三复习课件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共68张PPT) (1)
劳动力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国家
缺乏国内市场。
政策
农民被局限在
国家重农抑商和 闭关锁国政策
土地上,缺乏 自由劳动力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2) 主要 表现
封建土地所有制下
A、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 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
的小农经济束缚着 上购买商品;(国内市场)
【阶段特征】 1、政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
衰的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 走向衰落。
2、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
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 发展,经济总量仍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相比,已落后 于历史潮流。
3、对外:由较为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中国与外来侵略
(2)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
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3)思想文化:法家理论的影响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过程
形 巩 补充 成 固 完善
不断 加强
高度 强化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 三公 央 九卿
中朝 外朝
三省 六部
2、目的: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3、废除:废宰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4、影响:(1)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导致 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3)内阁制应运而生。
(二)内阁制度的出现和完善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 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 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 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391件 事,即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 207件、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 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特征:“主义机性户质出资的,生机产关工出系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 3.评价:性质: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表社会发展趋势。
作用:对自然经济有瓦解作用,表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为明 清文化发展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①地域仅仅局限于江南、广东地区;行业上局限于丝织业等少 数生产部门; ②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发展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 业阶段,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封建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没有改变。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
如:秦朝设御使大夫,汉设刺史;
4.注重管理的选拔
如:两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隋 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5.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5、中央集权化的主要表现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政治上: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军
第5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主要考点
政治: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军机处 的设置
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 ;商帮 思想: 王阳明心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文艺:明清小说、京剧 文人画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时期
【时空框架】
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
是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1、 君权与相权 含
义
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
中央集权: 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
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
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中央与地方
2、产生原因
(1)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
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保证生产发展。
资地征阻本租 重碍主重 租其, ,义发农制发民规展展贫章的必,,因须无 商素具力 人是备购 地什那买 主么工 置些?业 田条品 庄件。。?
行闭关,禁外贸,资本发展很渺茫。闭 阻关碍锁了国国政际策市
场的扩大
资金
国内
市场
国际 市场
土地买卖制度 和高额地租吸 引商业资本买 田置地,影响 了资本的积累 。
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文化专制。
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矛盾:
(1)表现:
① 皇权与相权;
② 中央与地方。
(2)两对矛盾的发展趋势:
①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终在明初 (明 太祖朱元璋)被废。 ② 地方服从中央,并日益依附中央。(即地方分 权,中央集权)
(3)解决两对矛盾的方式:
势力矛盾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4、文化: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
进入总结停滞阶段;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 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的色彩。
【网络特征】
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A、明朝政治
(一)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1)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2)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 大(具体原因) (3)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4)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状况比较
政治
经济
对外 关系
思想 文化
中国
西方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 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业革命
“海禁”“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 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张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思想解放
新的生产力发展 B、工场主和商人将赚来的
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
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
封建政府实行重 A、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
农抑商政策,约 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 束了资本主义萌 业生产规模;(政策)
芽的发展
B、封建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禁止海外贸易,影响手工业
发展(国际市场)
14、15世纪,西欧也是稀疏地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一两 个世纪。历史同样赋予我们发展自己的 机会,可遗憾的是几百年后,中国的资 本主义仍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衰落的封 建王朝最终败倒在欧洲资本主义脚下。
地位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作
用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
对皇权制约。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
助于防止专制。
【典型例题】《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 服:……袍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 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 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 服者……治以重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君臣之间等级森严 C.纺织技术水平甚高 D.中央集权由盛而衰
1、新灌溉工具的应用——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
2、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并出现了专业生产 区域 。
二、明清经济: (一)农业
3. 农作物种类: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
明代蚕桑和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 料。
4、赋役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明中后期实施“一条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即公元14世纪到公元19世纪)
1、明朝(1368——1644年)
1368年朱元璋建立,1644年明亡。
2、清朝(1636——1912年)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 统治结束。
(1)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 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开放转向封闭、由领先转 向落后,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
解析:选A。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 了皇权至上,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故正确 答案是A。
(三)明朝地方三司分权
承宣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藩司)
三司分立
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 互不相属
(臬司)
相互牵制
都指挥使司(军政) (都司)
B、清朝政治
(四)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府 三司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废相 设 内阁
设军 机处
地 郡县 方制
郡国制 刺史制
州县道 节度使
路、州 县
行省 制度
设 三司
特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 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4、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1.调整中央机构
如: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控制
如:秦朝设立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权的中央机构,皇 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 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会执 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 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归纳总结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
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 西欧截然不同?
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比较
西欧
中国
政治环境
宽松
受压制、阻碍
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政策,鼓励 工商业贸易
重农抑商政策,限 制资本主义发展
3、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 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高考真题】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