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样本

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样本

摘要博物馆旅游概念是随着文化旅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兴起而被提出来,博物馆旅游活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都市独特历史文化,提高都市文化旅游吸引力重要载体。

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学术界注重。

近年来,学术界和实业界在博物馆旅游方面研究迅速增长,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没能形成完整体系,缺少对这些研究总结。

本文在占有大量国内博物馆旅游有关文献基本上,试图通过综述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工作,对博物馆旅游功能、博物馆旅游市场等若干问题进行一次梳理。

本文共分三大某些:第一章前言,为全文作研究思路做铺垫;第二章研究述评,涉及博物馆功能、博物馆旅游市场、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博物馆旅游者、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以及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六某些,是全文核心内容;第三章总体评价与研究展望,通过评析前人研究,发掘出研究空白点,进一步提出展望。

核心词: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展望目录1 前言 (1)2 研究综述 (1)2.1 博物馆旅游功能与价值 (1)2.2 供应角度有关研究 (2)2.2.1 关于博物馆旅游市场研究 (2)2.2.2 关于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研究 (3)2.2.3 关于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研究 (4)2.3需求角度有关研究 (5)2.3.1 关于博物馆旅游者研究 (5)2.3.2 关于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研究 (6)3 总体性评价与研究展望 (7)3.1 总体性评价 (7)3.2 研究展望 (7)参照文献 (10)英文摘要 (13)1 前言1989年9月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通过《国际博物馆协会会章》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非营利性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诲、欣赏之目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见证物”。

这一定义表白,博物展示主线目是为了教诲,为了传播文化。

博物馆属性是文化,它拥有一种不可代替藏品文化资源;旅游是经济性很强文化活动。

博物馆和旅游这种在文化上必然联系,决定了两者必要有效地结合,互相增进,以推动博物馆业与旅游业发展。

此外,博物馆为自身性质、职能所限,不能直接溶入商业化,不能直接使用商业化手段,因而,博物馆应运用其丰富文物资源,与文化旅游相融合,共同推动博物馆旅游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博物馆旅游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与实业界关注。

近年来,学术界和实业界在博物馆旅游方面研究迅速增长,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未能形成完整体系,缺少对这些研究总结,使得研究泛滥而又缺少创新。

基于此,本文收集了大量国内博物馆旅游有关文献,试图通过综述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工作,对博物馆旅游功能、博物馆旅游市场等若干问题进行一次梳理。

2 研究述评国内从旅游角度对博物馆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博物馆作为重要都市基本设施和都市文化窗口受到各级政府注重,顺应实践发展需要,学术界也针对有关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

2.1 博物馆旅游功能与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此前,受博物馆“非营利”理念影响,不少学者以为博物馆业与旅游业,是对立、不相融两个行业,把博物馆和旅游对立起来,把博物馆功能和旅游功能对立起来。

党士学(1992)以为旅游业给博物馆带来极其不均衡观众人数,在博物馆管理部门和博物馆业界导致了负冲击效应。

此外,她还指出,博物馆是为观众提供接受教诲,不以营利目,而旅游业则是一种经营营利行业,旅游业赚钱意识冲击了博物馆属性。

也有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挑战,明确指出博物馆与旅游业之间逐渐形成息息有关紧密联系(曾广庆,1999;苏东海,;于萍,)。

更进一步,张敏()则以为博物馆与旅游在互相合伙中,博物馆可以从中产生更大社会效益,也增长某些收入来补充博物馆发展需要资金,旅游业在获得最大化利润同步,增长旅游文化含量。

张敏(),戴昕等()同样指出,博物馆与旅游融合是社会趋势,两者互相增进,为双方带来了新发展机会,增进了博物馆旅游发展。

随着博物馆外延不断扩大,博物馆发展已成为社会事业重要构成某些,在旅游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博物馆发展和建设以及其职能发挥,对旅游业发展起着核心性作用。

然而,博物馆旅游具备哪些功能与价值呢?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博物馆功能局限于收藏文物资料、实现藏品社会价值;对广大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等老式功能,王国秀()以为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承担了文化旅游活动职能。

倪晓波()则强调,博物馆旅游是一种更具文化内涵、更能陶冶游人崇高情操旅游类型,满足了旅游者高层次文化需求和精神享有。

可见,学术界以为博物馆和旅游应相融合,互相推动,博物馆除了具备收藏文物、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诲三大功能之外,逐渐附加和哺育了旅游功能,也被称为娱乐功能、休闲功能等(谭颖,;杨国杰,)。

从上个世纪末,博物馆属性论战使国内兴起了新博物馆学和大旅游思潮。

人们对博物馆结识有了一种质奔腾:博物馆与旅游,从对立走向融合。

沿着这条途径,学术界进一步探讨博物馆旅游功能,研究表白:博物馆旅游功能及价值不但体当前典藏文物、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诲老式功能,它还具备娱乐、休闲新型文化旅游功能。

然而,令人遗憾是,多数研究局限于这种途径依赖形成一定限度上惰性,使得研究缺少创新;此外,关于这方面研究仍以老式描述性研究为主,略显空洞与笼统。

2.2 供应角度有关研究2.2.1 关于博物馆旅游市场研究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兴起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进一步人心,特别是博物馆观众需求变化,旅游业发展给博物馆业带来了新发展机遇和空间。

但是,博物馆作为公共性机构,与否应当进入市场呢?宋向光(),以为“博物馆进入市场”对博物馆事业影响是深刻深远,成为博物馆发展趋势,但不应忽视负面效应。

盘福东等()则试图寻找博物馆事业与旅游公司交点,以为两者之间共同点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进一步论证博物馆要进入旅游市场。

吴宜生()从侧面分析,强调博物馆进入市场只是一种手段,博物馆市场收入重要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孟庆金()甚至以为博物馆应当像“公司”同样,积极进入“市场”,“生产产品”,获得“利润”。

另有学者则从被动进入着手,以为博物馆主体承受着生产与市场压力,因而必要进入市场(王晓曦,)。

既然博物馆进入市场可行,那么博物馆应当如何开拓市场呢?从既有文献来看,对这一问题探讨并不多见。

刘静江()主张依照不同博物馆资源划分不同类型旅游市场,拟定各自市场定位。

徐荣珍()从观众需求和旅游偏好角度出发,以为博物馆应以最大化满足游客需求为原则,创立一批题材广泛,主题新颖艺术、考古、文化、科技博物馆,以适应观众多样性需求。

此外,对博物馆旅游细分市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除李晶()对学生市场详细研究之外,很难找到其她细分市场研究文献。

重庆师范大学博士生李晶()对学生青少年市场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某些建议:要加强博物馆与学校教诲互补;加强博物馆与社区、青少年关系,做好与社区活动连接;搞好博物馆与青少年关系,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

2.2.2 关于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研究博物馆是一项具备特色重要旅游资源,也是一种高品位旅游资源,学术界从博物馆资源、博物馆旅游产品及博物馆纪念品等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进行研究及探讨。

杨丽()、刘静江()、谭颖()等对博物馆旅游资源属性进行了诠释,但局限于定性诠释,研究价值不大。

较为创新是,胡静锋()运用SWOT分析,指出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是属于静态类型,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缺少互动参加。

而李文实、傅孙萍()以为在都市博物馆旅游开发中,以藏品保护为前提,营造以人为本旅游环境,与民俗旅游等形式紧密结合,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等,这对胡静锋所说博物馆旅游缺少互动性和参加性,进行了回应。

就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获得了较多研究成果。

李旅申()、王涛()以为博物馆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先进精神产品,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和欣赏品味,多层次、多侧面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但这些研究,停留在表面化描述。

令人欣喜是,有些研究创新地引入多学科理论成果。

李尘()则创造性提出博物馆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它从分析了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市场和旅游地自身发生四种周期现象,提出博物馆旅游深度开发方略。

而王冠玲()、徐永红()以体验经济为理论基本,对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研究,探讨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体验设计相应模式,以为要从宏观环境及微观情境进行设计体验型旅游产品。

此外,邹宇()创立性地构建了都市博物馆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概念性模型,从旅游产品供应角度,分析都市博物馆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吸引力系统、支持系统以及中介系统。

同步,咱们也发现虽然引入其她学科理论成果,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对理论运用未能融会贯通,略显笨拙。

事实上,博物馆旅游商品是一种极为重要旅游产品。

而对博物馆旅游商品有关研究不是诸多。

喻少柏()以为开发博物馆纪念品,以市场为原则,以游客为导向,在经营得法“良性循环”之中,完全可以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静江()、王宏彬()以为博物馆旅游商品应是拥有实用性、艺术性、纪念性、好携带、好馈送等长处,并在特定地点、特定氛围、特定期间售买。

邹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国内博物馆商店服务现状,并构建了以一种主题为核心、四大支持系统为支撑博物馆旅游购物供应系统。

国内博物馆旅游开发起步晚,发展快,急于求成,给博物馆旅游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不少学者就这方面进行有关探讨,提出了比较一致看法。

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产品层次不全,产品趋于老化;博物馆展览手段落后,缺少吸引力;博物馆导游人员素质整体不高,服务内容单一;配套设施不健全;资源开发、保护、运用不力;门庭冷清,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杨丽,;孔旭红、孙宏实,;李瑛,;倪晓波,;董石贵,),此外,她们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办法:努力变化博物馆旅游机构形象;完善博物馆旅游产品构造,增强博物馆旅游产品调和性;注重本地客源市场消费需求,均衡布设博物馆种类;转变博物馆工作人员观念,将公司行销学理念引入博物馆经营中;改进展示手法,增长服务项目,提高博物馆综合效益;变化筹资形式,扩大资金来源。

2.2.3 关于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研究博物馆旅游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博物馆旅游如何在市场中成长,实现可持续经营与发展,一度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焦点。

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解决一种重要问题是资金来源。

初期文献,重要以为资金来源了国家财政补贴(朱砚秋,1991;党学士,1992)。

项隆元(1999)结识到博物馆在某种限度上也在按市场理论进行管理和运作。

刘洪(1999)提出了博物馆与市场经济接轨最佳模式,即采用“一馆两业”制度,并且她(刘洪,)又进一步强调了“经营”和“市场”观念重要性,提出“一馆两制”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