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外国新闻事业史1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最早的官方报纸。

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该报后,内容拓展为会议记录、帝国政事、宗教祭祀、贵族的婚丧嫁娶、战争消息等。

至公元330年止。

2近代报纸的产生: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

1609年德国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以及《报道》。

每周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

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

《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3政党报刊与廉价报刊的含义及两者的不同,廉价报刊对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原因在于政党自身政治目的的需要和报刊对政党经济上的依赖。

概念:政党报刊的存在大致从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由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和政党政治的成熟,这期间的报刊大都听命于某个资产阶级政党,成为不同政党的喉舌,因此叫做政党报刊。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廉价报纸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④内容上注重软新闻;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刊对现代新闻业的影响。

(1)使新闻本位思想得到确立。

这是与其商业化运作分不开的,廉价报刊没有政党或政府津贴,只有通过商业化运作来赢利,这就必须注重新闻本位思想以赢得受众的支持。

为争取读者,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刊主角,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深远;(观点纸-新闻纸)(2)使新闻业对受众的地位开始认同。

廉价报刊的出现,首次将受众的需求作为自身追求的价值取向,开始注重对受众的研究。

(3)给当代报刊留下新闻时效的观念。

(4)给当代报刊留下客观报道的观念。

廉价报刊的产生和繁荣过程是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因为:①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②廉价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奠定了当代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许多原则和基础。

尽管廉价报刊因取悦读者而不择手段,以至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但它确立的“读者至上”、“为公众服务”的信条,是值得肯定并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4报团:指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黄色新闻: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

起源于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的竞争。

《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环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黄色衣服的孩子,作者借啊“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

赫斯特将漫画作者挖走后,也在《新闻报》开设这个专栏。

同时,普利策另请画家,继续自己的专栏。

于是两家报纸的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两家报纸的象征。

新闻界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

黄色报纸的特殊表现手法1实用大号字煽情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照片,以致偷窃和伪造照片。

3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④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⑤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为民请命。

5苏联报刊体制的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报刊体制(1)苏联的报刊,均属国家所有,是党和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集体的宣传员、集体的鼓动员和集体的组织者(2)苏联的各级报刊绝对服从各级党委的领导(3)苏联报纸信息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4)苏联报刊在建设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6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发展特点:1)早期报刊、尤其是报业发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创办;2)随着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展开,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进程;3)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后,大多数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的国家报业重新陷入本国独裁者的控制之下。

发展中国家的报业控制,大致分为三类:1)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

全部或大部分报刊是政府官报或执政党班的准官报。

执政当局直接掌握报刊、控制舆论。

2)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

执政党报刊、在野党报刊、民办商业报刊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共存。

3)商业报刊为主。

政党很少直接控制报刊,商业化经营。

7“三社四边协定”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它们的业务日已越过过节,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8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KDKA(1920年11月2日在匹兹堡建立)9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10报业垄断的标志:一、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二、“一城一报”现象普遍垄断资本如何控制报业一、连锁董事制度二、收购新闻媒介公司的股票,掌握其所有权三、利用广告来影响报纸的编辑政策和言论倾向11当代世界通讯社事业的发展动向如何?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扩展,电子计算机和卫星通讯手段广泛的运用于新闻通讯领域。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国际互联网的扩展,通讯社越来越广泛地依靠国际互联网络传送新闻、勃发稿件,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数量和质量。

这场传播方式的变革把世界通讯事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12皇家特许出版制度一、出版管制的实施(亨利八世):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须经事先许可方能出版二、玛丽女皇统治末期,1557年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该公司是出版商的企业组合,经国王特许的印刷厂老板都是公司会员。

在王国内,除了公司会员和女王特许者外,印刷一律禁止。

(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交换)三、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

组成人员有议长、财政大臣、御玺大臣及主教、勋爵各一人,大法官三人。

审判程序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民事、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同一般法院;第二种是政治案件,不公开审判,不经辩护程序即可作出判决。

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0年,54年间,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

13背景: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1639年弥尔顿写了大量的争论文章和小册子。

1641年到1642年,弥尔顿写了《反对教会管理的主教制》等五篇政论,指出主教统治造成了腐败,要求按民主原则改革国教。

这些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公众对弥尔顿的注意。

1644年,他因出版书籍引起国会愤怒,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

11月,弥尔顿故意不征求书刊检查机构的同意,印刷了这篇演讲词,以示对书刊检查制度的蔑视,这就是著名的争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包括: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2. 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

意义:对新闻理论:提出“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

被西方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对新闻事业: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关于思想自由、传播自由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14著名文学家创办的三大评论期刊:评论(英国报业之父——笛福、辉格党的喉舌)、闲谈者、旁观者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当局主要采取哪些手段控制出版事业?知识税:1712年5月16日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

除按报纸版面大小收税外,印花税法案还规定征收广告税和纸张税。

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被统称为“知识税”。

英国统治当局控制报业的手段:第一,征收“知识税”。

第二,实行津贴制度。

实际上就是津贴收买报纸报人。

第三,运用法律制裁。

包括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

第四,侵犯国会特权16《每日电讯报》真正发展为英国报界举足轻重的力量,则是在劳森经营时期。

劳森认为时代的发展需要面向社会中下层的报纸,于是果断地进行了革新。

(1)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把平铺直叙的记录变为文情并茂的报道。

注意社会新闻,曾经详细揭露伦敦的卖淫活动等阴暗面,引起很大反响。

努力采写独家新闻,派遣了一些干练的记者分赴国内外“热点”采访。

(1873年曾与纽约《先驱报》合组中非探险队,探险队发回的非洲通讯吸引了许多读者。

)(2)改革版面编排,率先借鉴美国报纸的做法,对重大消息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

(如1865年美国总统林肯被刺,该报用了四行题;1870年普法之战,路易·拿破仑兵败被俘,该报用了十行题,占了全栏的四分之一位置。

)(3)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加强编辑和记者队伍。

该报拥有当时英国许多一流的记者、作家、评论家,依靠他们的努力,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声誉。

上述措施使报纸的发行量不断上升,直至19世纪末,一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劳森后来被封为伯纳姆勋爵,并被新闻界尊为“英国报业之父”。

17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北极星报》,称它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的报纸,在各方面都成了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18北岩的新闻活动北岩,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

1888年创办《回答》周刊,专门回答读者的来信提问,获得成功。

1894年买下《新闻晚报》,进行新闻改革,积累了相当的办报经验。

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创办前作了大量准备和宣传工作,并出试刊。

该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05年受封勋爵,被称为“舰队街拿破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