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中石化武汉分公司80万吨/年乙烯工程(雨水提升泵站)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湖北省工业建筑总承包集团天华建筑工程公司2010年12月07日第一章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况 (1)2.2工程周边环境概况 (2)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2.3.1工程地质条件 (2)2.3.2水文地质条件 (3)第三章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3)3.1方案设计的比选 (3)3.1.1基坑安全等级 (3)3.1.2支护方案比选 (3)3.1.3地下水治理方案比选 (4)3.2支护结构及地下水控制设计 (5)3.2.1设计依据 (5)3.2.2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取值 (5)3.2.3支护结构设计 (6)3.2.4地下水控制设计 (10)第四章施工部署 (11)4.1基坑支护职能管理机构 (11)4.1.1职能管理机构 (11)4.1.2职能管理机构图表 (11)第五章施工方案 (12)5.1整体方案步骤 (12)5.2各专项方案 (13)5.2.1挂网、喷射混凝土 (13)5.2.2旋喷桩施工 (15)5.2.3锚杆施工 (19)第六章土方开挖、运输、工况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22)6.1土方开挖 (22)6.1.1基坑开挖分五步进行: (22)6.1.2基坑排水 (23)6.2基坑开挖须遵循以下原则: (23)6.3运输 (24)6.14工况要求 (24)6.5施工注意事项 (24)第七章基坑的监测和安全维护 (24)7.1基坑的监测 (24)7.1.1监测内容 (24)7.1.2监测布置 (25)7.1.3监测要求 (26)7.2基坑的安全维护 (27)第八章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 (27)8.2 防火灾事故 (28)8.3 防触电措施 (29)8.4 防冻、防滑 (30)8.5 防交通事故 (30)8.6 做好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31)第九章应急抢险措施 (31)基坑支护平面图 (33)基坑支护桩位布置图 (34)无支撑段基坑支护剖面图 (35)有支撑段基坑支护剖面图 (36)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年80万吨乙烯工程雨水提升泵站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章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80 万吨/年乙烯工程公用工程全厂给排水管网及雨水提升泵站(含事故水池)(主项代码:2130)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5.有关的基础设计图纸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年80万吨乙烯工程雨水提升泵站基坑支护工程。

工程地点: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乡,阳逻长江大桥上游南岸区域。

建设规模:建筑面积2400m2。

结构类型和层数: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剖面图,拟建综合楼基坑坡顶自然地面标高22.00~21.11m,平均标高21.86 m,雨水提升泵站的±0.00标高为22.16m,基坑开挖深度(从平均自然地面起算):分别为8.4m、9.4m。

拟建泵站为长方形。

其西侧深基坑普挖承台垫层底标高为-8.7m,开挖深度8.4m,东侧及南侧局部深基坑普挖承台垫层底标高为-9.7m,开挖深度9.4m,地下室基坑底部边线周长约228m,面积约为3149m2。

为确保基础承台、底板及地下室外墙施工有一定的工作面,各侧基坑底部边线与基础承台边线之间预留1.0m的最小施工间距。

2.2工程周边环境概况拟建雨水提升泵站,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乡,地处阳逻长江大桥上游南岸区域,场地东南端距阳逻长江大桥约200m,北距长江江堤最近处约为300~400m,基坑周边30m范围内无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因而,环境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3.1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乡,地处阳逻长江大桥上游南岸区域,场地东南端距阳逻长江大桥约200m,北距长江江堤最近处约为300~400m,工程用地面积约294.8 公顷。

场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和零星水塘及乡村、工业建筑,分布有乡村小路和水泥路并与南部阳逻长江大桥、武黄高速公路及武汉外环线等交通干线连接,交通条件便利。

2.3.2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水系属长江流域,场地附近主要地表水为长江,位于场地东北部,呈东西南北向顺流而下,据1954 年洪水时阳逻实测水位为27.03m(老吴淞高程)。

第三章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3.1方案设计的比选3.1.1基坑安全等级综合分析本基坑特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参照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划定本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3.1.2支护方案比选选择基坑支护方案必须综合考虑工程本身所处的位置及特点。

首先应满足地下室施工的要求,在确保基坑顺利施工,周围环境绝对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既经济合理,又便于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目前武汉地区常见的基坑开挖支护形式主要有:放坡网喷护面、悬臂排桩、水泥土挡墙、排桩+内支撑(或锚杆)、锚杆+喷射混凝土(或土钉墙)及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

本基坑基坑各部位开挖深度相差悬殊,坑壁土体性质复杂,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

基坑总体较深,下卧软土层较厚,需采用桩锚或桩撑支护体系才能保证基坑和坑内工程桩的安全。

为节约造价,采用桩顶分二级放坡的形式,以充分利用场地条件,桩顶放坡高度分6米。

西北角软土层较厚,采用桩墙+内支撑(角撑)+锚杆结合的支护方式;西北角采用桩墙+内支撑(角撑)的支护方式;东侧基坑深达9.4m;东北角和东南角也采用桩墙+内支撑(角撑)+锚杆结合的支护方式;充分利用角撑相对对顶撑来说无需立柱、节约材料和占用空间小的优势,方便施工,支撑抗力不足部分采用预应力锚杆视其拉力需求量采用相应长度补充。

由于土层变化差异大,其它部位均采用桩锚支护,可以根据计算结果选用适当的锚杆长度,以在满足安全的前提的节约造价。

3.1.3地下水治理方案比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有旋喷桩形成的止水帷幕,坑壁水不构成大的威胁,若出现局部边坡渗水,可采取导管引流、明排等措施简单处理。

坡面开挖出露的局部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主要靠曝晒失水达到疏干的目的。

但由于侧壁主要由细沙、粉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构成,水位高,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流沙现象。

基坑底土层均为透水层。

估算地下室底板发生突涌的可能性,当下式满足时,基坑底板不突涌,反之则突涌。

k ty ·wH·wγ≤D·γ(1)式中,kty—抗坑底突涌安全系数,取 1.2;D—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γ—D范围内土的平均天然重度,取18.9 kN/ m3;wH—承压水水头高度(m);—水的重度,取10 kN/ m3。

w估算结果显示,承台开挖后孔隙承压水将产生突涌,故应采取降水措施,以防止基坑开挖时发生流沙和底板突涌失稳,降水设计待试验井完成,取得土层渗透系数和降水影响半径后设计。

3.2支护结构及地下水控制设计3.2.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如下:1、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80 万吨/年乙烯工程公用工程全厂给排水管网及雨水提升泵站(含事故水池)(主项代码:2130)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5、有关的基础设计图纸6、天汉深基坑工程设计软件3.2.2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取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了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给出了有关基坑参数建议值,根据各土层室内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对照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综合分析后,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取值见下表:时代成因地层代号岩土名称密度状态天然重度承载力特征值压缩(变形)模量sE( oE )(MPa)p=100-200kPa直剪(直快)强度标准值r 土层岩层内摩擦角凝聚力kN/m3f ak(kPa)f a(kPa)φk (°)C k(kPa)Qml ①素填土松散18.6 未完成固结②1 粉土、粉砂软塑18.7 110 6.5 23 14 ②2 粉质粘土可塑18.8 140 6.0 11 21 ②2-1 粉土稍密18.8 90 3 21 15Q4 al②3 粘土可塑18.7 120 5.5 10 18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软塑17.7 70 3.0 6 12 ③1-1 粉砂松散~稍密18.4 100 6.0 20 0 ③2 粉质粘土可塑18.4 110 5.0 11.5 20 ③3 粉砂稍密18.7 150 14.0 25 0③3-1 粉质粘土可塑17.8 110 5.0 11.0 19.5④1 粉砂中密19.0 200 20 35 0plQa l+4 ④1-1 粉质粘土可塑17.4 110 5.0 10 20 ④2 中砂密实18.9 220 23.0 38 0 ④3 粉细砂19.5 260 25.0 40 0④3-1 粉质粘土可塑17.6 120 5.5 10 20⑤卵石中密~密实21.3 450 (50.0)(E)d nK −⑦1 粉砂岩强风化22 450 (45.0) ⑦2 粉砂岩中风化23.5 2500 不可压缩3.2.3支护结构设计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图和剖面图。

设计说明如下:AB、NA段支护形式:分三级台阶开挖支护,第一、二级台阶放坡网喷支护,坡比:1:1,一级平台宽1.0m,二级平台宽2.0m:第三级台阶垂直开挖,桩撑桩锚(角撑+锚杆)支护+旋喷桩加固桩缝土止水。

第三级台阶支护桩间距900mm,桩长15m,旋喷桩间距900mm,桩长15m,锚杆长12m,预应力设计值10kN。

BC段支护形式:分三级台阶开挖支护,第一、二级台阶放坡网喷支护,坡比:1:1,一级平台宽1.0m,二级平台宽2.0m:第三级台阶垂直开挖,桩锚(两层锚杆)支护+旋喷桩加固桩缝土止水。

第三级台阶支护桩间距900mm,桩长15m,旋喷桩间距900mm,桩长15m,第一层锚杆长12m,预应力设计值30kN,第二层锚杆长12m,预应力设计值10kN。

CD段支护形式:分三级台阶开挖支护,第一、二级台阶放坡网喷支护,坡比:1:1,一级平台宽1.0m,二级平台宽2.0m:第三级台阶垂直开挖,桩撑桩锚(角撑+锚杆)支护+旋喷桩加固桩缝土止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