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复习课)
关注问题:
实效课堂之梯度练习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回忆整理旧知,构建比例知识体系。
2、在学生自主整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用数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运用正反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谈话:请同学们看板书,齐读课题〔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课前书写〕。
还有印象吗?视学生情况引导要及时复习。
二、回忆旧知,整理复习
1、确定复习目标
师:教师出示问题:“你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复习呢?”
生: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学习目标。
2、教师归纳总结后出示学习目标:
⑴、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
⑵、正反比例之间的关系(相同点和不同点)。
⑶、能运用所学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再现知识,整理突出知识重点。
⑴、什么是正比例?举例说明?
⑵、什么是反比例?举例说明?
4、正反比例之间的关系(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老师设计了一个复习整理的表格,请各学习小组的组长来领取。
⑵、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后,小组共同完成此。
⑶、小组汇报,教师多媒体演示。
三、实践应用,激活思维。
同学们,大家对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实际上除了我们书本上学过的相关知识外,如果你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相关的数学知识。
今天,我也准备了一些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出理由:
⑴、出油率一定,大豆的吨数与炸出豆油的吨数。
⑵、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⑶、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⑷、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成正比例,就是成反比例。
⑸、车轮的半径一定,车轮转动周数与行走的距离。
2、如果给你们三种量,你能说出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吗?
出示:单价、数量、总价。
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3、这是老师调查的一列火车运行的统计表,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补充吗?),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4、出示函数图像,从图像中你能观察到哪些数学信息?你发现
了什么?
相同的水杯中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正比例的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圆柱形的杯子
⑴、从图中你
发现了什么?
⑵、不计算,
根据图像判断,如果高度是30厘米,那么水杯的底面积是多少?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水杯有多高?
四、灵
活应用,解
决问题
1、喜
洋洋也正
想有两个
问题请教
帮忙,你能
用正反比
例方法帮
他们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只列示,不计算)
⑴、学校用面积25平方分米的方砖铺操场,共要800块,如果用面积40平方分米的方砖铺,需多少块?
⑵、学校用方砖铺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共要80块,如果要铺面积25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需多少块?
师: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生:题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用什么方法解答?
师:两题用什么不同点?
生:一个是成反比例,一个是成正比例。
师:引导学生概括用正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第一步判断,第二步设未知数,第三步列比例式。
第四步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案。
2、为支援玉树灾区,刘师傅加工一批零件。
计划每天加工200个,15天完成。
实际3天加工75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王师傅加工这批零件实际共需要多少天?(说出你的想法,写出解、设和比例式,不计
算)
3、
4、张
明同学准
备参加学
校举办的朗读比赛,他选了一篇600字的短文进行练习,结果化了4分钟。
而比赛规则要求每位选手的朗读时间不超过3分钟。
潘浩同学怎么办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五、小结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