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备注
12
取样分析是否有代表性、全 面性? 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 备,在断电后是否采取了必 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13
14
是否存在交叉作业?
应有防止交叉作业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 的安全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
(5)履行检查确认程序
序号
15 16
作业检查
是否有防止人员误入的措施 ? 作业场所照明光线不良或过 度? 设备的出入口内外是否保证 其畅通无阻? 受限空间内的通排风是否良 好? 进入受限空间需要进行登高 、动火等作业,是否按相应 规定办理了作业许可手续?
受限空间作业
(3)必须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 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 项安全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3)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 员签字确认。
1)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
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 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
求时,终止作业。
2)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 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3)监护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 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 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 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 授权的人员进入。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精炼厂
第一部分:危险作业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部分: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一部分:危险作业的概念及分类
一、危险作业的概念及分类
一、危险作业的概念及分类 危险作业的定义
当生产任务紧急特殊,不适于执行一般性的安全 操作规程、安全可靠性差、容易发生人身伤亡或设备
损坏、事故后果严重、需要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的特殊
作业。
一、危险作业的概念及分类 危化品行业危险作业分类
2013年9月18日,安监总局发布了第64号总局令,公布了《化工(危 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以下简称《十条规定》),该 规定由五个必须和五个严禁组成,规范了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 生产过程中集中多发的问题,并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明确了化工企业 八大危险作业的强制审批制度。 《十条规定》第八条原文:严禁未经审批进行动火、进入受限空 间、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盲板抽堵等作业。安监 总局对该条的释义中明确阐述:“化工企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 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盲板抽堵等作业均具有很大的 风险。严格八大作业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审查作业过程中风险是否分 析全面,确认作业条件是否具备、安全措施是否足够并落实,相关人 员是否按要求现场确认、签字。同时,必须加强作业过程监督,作业 过程中必须有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作业过程中因审批制度不完善、 执行不到位导致的人身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该条释义明确将以上 八种作业列为化工行业的“八大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
(5)履行检查确认程序
序号
1
作业检查
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对策措施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证 必须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穿工作 服、劳保鞋,若进入有腐蚀介质的受限空间, 必须穿戴防腐工作服、防腐面具、防腐鞋及手 套 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生产单位必须与施 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交底,施工单位负责人应 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交底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必 须熟知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监 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的联络信号。作业现场应 配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规定的救生设施和灭火 器材等 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安 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不进入; 监护人不在现 场不进入
受限空间作业
3.受限空间作业的分类 第三类为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发酵池、 浆池、垃圾站、冷库、粮仓、密闭车间、烟道等 。
受限空间作业
各类有限空间作业场所19
受限空间作业
4.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要求
以受限空间空间为例,介绍 危险作业的管理要求,其他 危险作业只介绍不同点
对策措施
将受限空间吹扫、蒸煮、置换合格,所有与其 相连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 线、阀门应加盲板隔离,盲板处应挂牌标识 对盛装过能产生自聚物的设备容器,作业前应 进行工艺处理,采取蒸煮、置换等方法,并做 聚合物加热试验 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面具、空 气呼吸器等。使用供风式面具时,供风设备必 须安排专人监护
受限空间作业
3.受限空间作业的分类 第一类为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仓库、锅 炉、压力容器、管道、烘房(仓)、冷藏车等, 以及有作业人员进入内部作业并存在高度机械伤 害风险的粉碎机、搅拌机、大型甩干机等。
受限空间作业
3.受限空间作业的分类
第二类为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 室、地下仓库、地窖、隧道、涵洞、坑道、深井 、管道阀门井、污水管(沟、井、池)、沼气池 及化粪池、建筑孔桩、深基坑、地下电缆沟等;
一、危险作业的概念及分类
危化品行业危险作业分类
8大危险作业的分类
为了响应安监总局的64号令,2014年7月24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员会发布2014年第19号公告:《化学品生产单位 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实施。
包括以下八项特殊作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 (替代设备内作业)、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 装、临时用电(增加)、动土、断路作业。
10
是否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 作业人员?
受限空间作业
(5)履行检查确认程序
序号
11
作业检查
是否是易燃易爆环境?
对策措施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 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 不得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 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 部位取样分析,保证受限空间任何部位的 有害物质含量合格 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应在停机 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并在开关上挂上 “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示牌,必要时 拆除转动部件与电机连接的联轴器
受限空间作业
(4)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 • • • • • •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2)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3)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4)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5)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6)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
2014年9月安监总局发布了69号令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 有限空间作业。 •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 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 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 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 禁盲目施救。
受限空间作业
2.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有 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 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 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5)受限空间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 带来困难。
受限空间作业
(8)检测管理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
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通风、
再检测、后作业” 的原则,根 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 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未佩戴呼吸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
备注
7
8
9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是否使用安 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 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 电压不大于12V;当需要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 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 其接线箱(板)必须放置在容器外部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 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 进行登记
对策措施
在受限空间入口处应设置“危险!严禁入 内”警告牌或采取其他封闭措施 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照度 设备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 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作业的受限空间内,可采用自然通风。必 要时可用通风机、鼓风机强制抽风或鼓风 ,但严禁向内充氧气 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许可
备注
17
18
(1)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4)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 、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5)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6)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受限空间作业
(2)必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备注
2
劳保着装是否规范?
3
作业人员和监护人是否了解现 场情况,清楚潜在的风险?
4
是否制定了相应的作业程序、 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5
是否严格执行“三不进入”?
受限空间作业
(5)履行检查确认程序
序号
6
作业检查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是否已 做好工艺处理? 对盛装过能产生自聚物的设备 容器,是否做过加热试验? 在缺氧、有毒环境中,是否佩 带隔离式防毒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