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20201001211756)

二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20201001211756)

二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
学校:乐峰完小年级:二年级时间:2018年11月11日一.单选题
1. 补充句子:弟子事师;();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A.终身为父
B.敬同于父
C.等同于父
D.修行在个人
2. 孔子的弟子们将他和一些杰出弟子的言行;编辑成了()
A.《论语》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3. ()主张无为而治;崇尚清静无为;回归自然
A.老子
B.商鞅
C.孟子
D.韩非子
4. 孔子曾说:“三人行;().”教育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A.必有我师焉(y a n)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见贤思齐焉
D.终身为父
5•“剪桐封弟”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哪位帝王的身上?()
A.周成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6. “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资治通鉴》
C.《道德经》
D.《朱子家训》
7. 每年的()是我国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A.农历四月初五
B.农历五月初五
C.农历六月初五
D.农历四月初四
8•傣族的泼水节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庆祝三天.第一天叫作();相当于除夕.
A.空日
B.麦日
C.岁首
D.迎新
9. 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虎臣”的是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文天祥
D.胡宗宪
10. “河鼓二”在天文学上是指哪颗星?(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天狼星
11. ( )百姓会在歌圩(x 口)上吃传统食物五色饭
A •傣族 B.壮族 C.满族
D.苗族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燕国
13.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有 着重要的作用•《朱子家训》中就有“饮食约而精;( )”教育我们在生活
当中应该养成简单朴素的好习惯 .
A.园蔬愈珍馐(xi u )
B.恒念物力维艰
C.器具质而洁
D.瓦缶(f du )胜 金玉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 句•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岳飞
15. 每年农历( )的火把节是彝(y i )族、白族、拉祜(h 0)族、纳
西族、
哈尼族、傈(I 门僳(s 0)族等民族共同的节日. A.四月 B.五月 C.六月 D.十一月
16. 汉代时;匈奴最高首领被称为( )
A.酋长
B.皇帝
C.单于
D.将军
17.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A.王维
B.卢纶
C.李白
D.杜甫
A.三天
B.五天
C.七天
D.九天
12.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 )的爱国诗人
)身怀民族大义而写下的诗
18.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 )称为“一候"
19.既是《资治通鉴》的撰写者;也曾经砸破水缸(gmg )救出玩伴的古代人物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懿
D.司马昭
2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的是哪条河下游的吴越地区?
()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澜沧江
21. “欲将轻骑逐”中“将”的意思是()
A.率领
B.将军
C.将要
D.将来
22•“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
A.《勉谕儿辈》
B.《朱子家训》
C.《颜氏家训》
D.《章氏家训》
23. “瓦缶胜金玉”中“缶”指的是()
A.兵器
B.农具
C.器皿
D.首饰
24. 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生南征北战;训练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
A.登州军
B.戚家军C蓟州军 D.岳家军
25. “开辟荆榛(zh en)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是《复台》这首诗中的诗句; 这首诗记述
的是()
A.康熙统一台湾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刘铭传保卫台湾
D.刘永福坚守台湾
26.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孙中山
B.林则徐
C.梁启超
D.康有为
27.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诗歌描写的是作者目送友人()离
去的场景.
A.僧一行
B.玄奘
C.灵澈上人
D.鉴真
28. 哪个节气之后天气并不是马上转凉?一直到八九月之交;还有一段时间比较炎
热;通常人们把这段时间的天气称为“秋老虎”•()
A.立秋
B.秋分
C.白露
D.处暑
29. 夏日炎炎;人们胃口不佳;加上饮食较清淡;夏天过去后;多数人的体重都要
减少一点儿•等秋风起;胃口大开;在立秋这天;各家都要吃肉;俗称()A•“过冬” B. “贴秋膘” C. “打秋风” D. “咬秋”
30.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是七夕佳节•这一天又被称为()
A.祈愿节
B.乞巧节
C.雨水节
D.穿针节
3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下列哪位古代人物说的?()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32. “昔仲尼;师项橐(tu 6).古圣贤;尚勤学”出自()
A.《弟子规》
B.《三字经》
C.《论语》
D.《孟子》
33.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作者是(
A.李白
B.孟浩然
C.王维
D.白居易
34. 鹳雀楼因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而闻名天下;无数文人墨客登楼望远留下了许多诗篇;你知道鹳雀楼位于我国的哪个省吗?()
A.陕西省
B.山西省
C.山东省
D.江苏省
3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重阳节
36. 诗人李商隐与()被合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审言
D.杜康
37. 《峨眉山月歌》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风致自然天成;是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你知道峨眉山位于我国的哪个省吗?()
A.河南省
B.山西省
C.广州省
D.四川省
38.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请问;这句话中的“由”是()
A.子贡
B.子路
C.颜回
D.曾子
39.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诗的作者是()
A.陆游
B.朱熹
C.孟浩然
D.陶渊明
40. 在《送朱大入秦》一诗中;诗人准备将自己手中的()送给友人朱大;
来表明自己的“平生一片心”;抒发对友人的期许和勉励
A.折扇
B.书籍
C.画卷
D.宝剑
41. 李白曾在《秋浦歌》一诗中写“白发(
)丈;缘愁似个长”;来表明心
中浓郁沉重的忧愁.
A.七千
B.九千
C.三千
D.四千
42. 在《秋风引》一诗中;诗人以艺术的口吻回答道:最先听到秋风的人是
()
A.做官的人
B.画家
C.单身旅居外地的人
D.作曲家
43. 《三字经》记录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请问;孔融几岁能让梨?()
A.三岁
B.四岁
C.五岁
D.六岁
44. 在《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一诗中;作者回答说山岭看起来只是比别的地
方多了一些()
A.树木
B.怪石
C.溪流
D.白云
45.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中的“王孙”指的是()
A.名叫王孙的人
B.贵族的子孙
C.皇帝的孙子
D.作者送别的友人
46.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
A.唐朝末年
B.宋朝末年
C.明朝初年
D.清朝初年
47. 与云南西北边紧邻的省份、自治区是()
A.贵州省
B.湖北省
C.西藏自治区
D.福建省
48. 李白在《秋浦歌》(赧(n d n)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一诗中酣畅淋漓地塑
造了古代()淳朴乐观的形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爱与颂
扬之情•
50.成语“相敬如宾”用来形容()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A.挖矿工人
B.伐木工人
C.冶炼工人
D.米药工人
49.人们由诗句“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总结出了成语()
A.比翼双飞
B.两小无猜
C.相濡以沫
D.乐而忘返
A.父子
B.师生
C.夫妻
D.兄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