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话》练习题1一、名词解释1.饕餮纹也称兽面纹,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充满奇异幻想的动物正面形像,欣赏的同时会给予观者一种凶猛、残忍、狰狞的感受。
2.《读碑窠石图》是北宋著名山水画家李成所作,此画中一骑在驴背上的行者正停于一座前代的高大石碑前,仰头看碑。
石碑的周围是几株苍劲的古树,突出了外界的环境特征:荒漠地区、严酷的气候和古树那种坚韧、顽强、有强烈感情特征的艺术形象。
李成的笔下,几株古树、一人一骑、一块古碑,意境是如此深邃,显示了他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
3.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它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4.元四家元代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出现使文人画走向了成熟,被誉为“元四家”。
他们的绘画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而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减淡荒疏、吴画沉郁湿润。
可以说,“中国文人画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到此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5.《人物龙凤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上有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她站在一弯月状物上,她双手拱起呈膜拜状,好像在祈祷着或是祝愿什么,而空中则有蜿蜒游动的龙和展翅飞翔的凤。
不论是人、龙、凤,他们的姿态都很生动而且非常的突出。
这是一幅用龙凤来引导灵魂升天的“魂幡”,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6.扬州画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活动在江苏扬州地区画家群体的总称,主要成员有郑燮、金农、黄慎、李鳝、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等八人,被称为“扬州八家”。
这些人的艺术主张和政治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极具创新意识,再加上他们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又被称为“扬州八怪”。
7.《游春图》为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所作,《游春图》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描绘了春游的情景,阳光明媚、春色宜人,人们在堤岸策马、游船。
这幅作品在空间透视的表现上,注意到了空间的深度,给人一种“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感受。
开启了唐代青绿山水一派。
8.吴门画派吴门画派属于明代文人画体系,因此派画家都为苏州人,而苏州又别名“吴门”,得名“吴门画派”。
代表人物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在画史上一般把他们四人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
吴门画派的出现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他们完善了文人画。
9.《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的文章《女史箴》而创作的长卷。
旨在规劝教育宫廷中的妇女当遵循封建道德。
原画本12段,现仅存9段。
在整个人物构图上均以细线勾勒,线条“如春蚕吐丝”,不求晕饰;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丰采。
10.“南宋四家”南宋画院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为代表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讲究意境的创造,侧重以抒情为主的“边角之景”。
弃置了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构图,变为简笔化、单纯化形式,画面重心偏离正中,以边角式代替全景式。
二 .填空1. 司母戊鼎是商代时期代表作品。
2.五代山水四大家是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3.吴门画家中,由职业工匠出身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是仇英。
4. 《墨葡萄图轴》徐渭为所作。
5. 龚贤为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
6. 霍去病墓石雕是西汉时期的作品。
7.顾恺之被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8.五代山水画家“董巨”指的是董源和巨然。
9. 陈淳是明代后期杰出的写意画家。
10. 清初画史上的“正统派”是“四王”画派,尤其是王时敏德高望重,为“四王”之首。
11.西汉早期的帛画延续了战国楚国帛画的传统。
12.《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顾闳中。
13.郭熙撰写的《林泉高致》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进入了成熟期。
14.明代的宫廷绘画继承了宋代时期的制度,但是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画院机构。
15.清代中期宫廷绘画仍然十分兴盛,但却缺乏活力,给当时画坛带来蓬勃生机的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地方画派即扬州画派。
16.汉代帛画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17.初唐画坛上有两大画风,以中原画风阎立本的和西域画风尉迟乙僧的为代表。
18.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19.明代初期的地域性画派“浙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
20.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埠21.青铜器最为典型的装饰纹样当属饕餮、夔龙、夔凤纹,而饕餮纹是其中最具特色的。
22.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
23. 《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24.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董其昌。
25.清初成名取得统治地位的是“四王吴恽”,包括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
三单选1.现存最大最重的商代青铜器是( C )。
A《四羊方尊》 B《莲鹤方壶》 C《司母戊大方鼎》 D《毛公鼎》2.唐代的诗人、山水画家王维是以画( D )而著名。
A青绿山水 B小景山水 C浅绛山水 D水墨山水3.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的画家是( C )。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4.明宗室后代以写意花鸟书写亡国恨的是( A )。
A朱耷 B髡残 C 弘仁 D石涛5.中国的彩陶出现于( A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6.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早期山水文献作品《画山水序》作者是( C )。
A 王维 B王微 C宗炳 D谢赫7. 以下属于“南宋四家”的有( B )。
A 荆浩 B马远 C董源 D苏轼8.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南北宗论”是明代的( D )。
A 陈淳 B徐渭 C沈周 D董其昌9.《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 B )。
A 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 马家窑文化 D红山文化10.盛唐的仕女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 C )。
A《女史箴图》 B《观音图》 C《虢国夫人游春图》 D《宫中图》11.《风雨归舟图》是浙派中( A )代表作品。
A戴进 B吴伟 C朱瞻基 D林良12. “上海画派”早期代表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 ).A任伯年 B张熊 C任薰 D李毅士13. 半坡类型的彩陶典型代表作品是( A )。
A《人面鱼纹盆》 B《鹳鸟石斧缸》 C《舞蹈纹彩陶盆》 D《蛙形彩陶罐》14.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代表性雕塑是( A )。
A《马踏匈奴》 B《马踏飞燕》 C《牵牛图》 D《霍去病》15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 C )。
A 王微 B吴道子 C李思训 D 顾恺之16.明末以绘制《水浒叶子》版画而著名的画家是( D )。
A黄应麟 B张渥 C苏汉臣 D陈洪绶17.被称为“佛画之祖”,并被记载为最早享有盛名的传奇画家的是( A )。
A曹不兴 B陆探微 C顾恺之 D卫协18.唐朝时期被称为“画圣”的是( B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尉迟乙僧 D张萱19.“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 B )的艺术思想。
A民间画家 B文人画家 C宫廷画家 D院画家20.“四大名僧”中被称为“新安画派”的领袖的是( B )。
A髡残 B弘仁 C八大山人 D道济四简答1.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传世杰作,同时也是元代山水画中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杭州附近的桐庐一带,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
在笔法上,用师法董源的干、湿笔披麻皴来描绘峰峦冈阜,淡墨画山石,用横点来画丛树平林,点线相间,浓淡交错,若淡若疏,变化无穷。
清润的笔墨,潇洒的笔法,简远的意境,充分的发挥了笔墨的魅力,确实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兹”的境界,是中国山水画中的典范。
2.谢赫“六法论”的主要内容?“六法论”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这是在对传统绘画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气韵生动”,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作品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骨法用笔”,主要是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是画家在绘画中的观察认识方法。
“随类赋彩”,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施色。
“经营位置”,构图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
“传移模写”,指的就是临摹作品,这一点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简徐渭的绘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擅长水墨大写意花卉,充分发挥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水墨淋漓,比一般的水墨写意画更豪放,故称其为大写意。
他的画作和诗跋结合在一起,用作品来抒发胸中的愤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磊磊不平之气”。
徐渭的绘画在笔墨技巧上也具有不同于前人的特点,他用类似草书的笔法来描绘花卉,墨色也是变化多端、畅快淋漓的。
传世作品有《杂花图卷》、《牡丹焦石图》等。
3.徐渭的绘画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创立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述徐渭的艺术成就与影响?4.简述王维山水画的特征?王维诗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使得他能将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苏轼曾这样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把画与诗相互融会贯通,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
他首创了破墨山水,尽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仅用水墨渲淡而成,把原先以勾线为主的山水画,向水墨发展推进了一步。
明朝董其昌就曾说王维的山水画“变勾斫之法为水墨渲染”,可见他对山水画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王维喜画雪景,传世作品有《雪溪图》、《江山雪霁图》等。
王维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并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被奉为南宗画之祖。
5.简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的宫廷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采取连环画的形式构图,分为听乐、观舞、休憩、清吹、散宴五个段落。
每段之间以屏风巧妙相隔,显得很自然。
而作为主人公的韩熙载在每一个段落中都有出现,但动作和服饰略有不同。
韩熙载身材魁梧、长脸美髯,虽然置身于欢乐场中,但仍旧闷闷不乐,揭示了他怀才不遇又怕遭人暗算,因而不得不沉溺于声色中的苦闷心情。
在艺术处理上,作者打破了时间概念,将不同时间段的活动组织在一张画面之上,各段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人物繁杂却安排得当。
线条细润圆劲,设色富丽匀净,具有很深的功底,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6.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文人画的形成具有其特有的历史条件:首先,中国封建社会的取士制度是科举制,所以文官都能诗文,工书法,在一定的条件下以绘画聊以自娱是必然的。
其次在工具上,毛笔是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对于长于书法的文人们是有有利条件的,在长时间的艺术实践中,文人的思想感情、世界观、政治观、价值观等必然会渗透到绘画中,从而使绘画有新的发展并壮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