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

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

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政治论文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王为民俞宏胜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与师生的生活经验为互动条件,以教育合力、教育张力、教育辐射力与教育影响力为内生动力,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人本互动为外在互动形式,以知识互动、语言互动、行为互动、情感互动、思维互动、思想互动为内在互动内容有机构成的“3446”型互动式教学机制。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彰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特色,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王为民,男,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教师;俞宏胜,男,安徽省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教师。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互动性,课堂生态环境处于“失动”的不平衡状态。

在普遍缺乏互动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势必陷入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

探索与构建“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遵循人的思想教育规律和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要求,以生活情境为有效载体,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手段,情感激励为精神纽带,生活经验为内在支撑,互动参与为主要方式,内生动力为教育机制,追求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实现学生科学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与方法。

其基本价值与功能是,学生在互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i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彰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特色,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模式”是由三大支撑条件、四大动力机制、四大外在形式与六大内在内容有机构成的“3446”型互动式教学机制。

一、“互动式教学”的支撑条件与动力机制前提条件: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伴随着现代教育的民主化,公民民主权利意识正逐步觉醒,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民主权利,体现教学地位的平等,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上,才能营造出安全宽松的心理氛围、自由平等包容的民主氛围、畅所欲言的交流氛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反思批判质疑的思维氛围、跃跃欲试的活动氛围、以情育人的情感氛围等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主动表现、思维活跃、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教学相长,实现良性互动参与。

外在条件:实施情境教学,创设互动平台。

精心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

一是选择来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境材料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重要的社会现实生活问题以及本区域的乡土材料等。

引人大量鲜活的情境材料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生活化、乡土化,这既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思想教育生命力与活力的重要体现。

二是价值取向。

新的情境材料需要经过精加工与再创造,应具有的功能是:首先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与导向。

在生活情境的字里行间给人以震撼与教育,传递出一种正能量的价值取向。

其次是蕴含教学内容。

在教学情境的内容中,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蕴涵所要学习的信息。

这样,教学情境材料所呈现的是生活现象,学生所要认识和表达的是问题的本质,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又能以此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创设要求。

情境创设要贴近社会生活、紧扣教学内容、激发思维碰撞、兼顾学生实际。

结合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与教学要求,所要创设的情境材料应做到:表达方式要立意宏大、寓意深远;言简意赅、表述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呈现方式要多样化,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和材料的活泼性。

设问关联情境材料,体现出教学的严谨性。

内容关联情境,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内在条件:发挥师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互动中的能动作用。

一方面,充分把握学生生活经验,感悟理解教学内容,科学定位教学水平。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的元认知,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自主感知、理解、接纳新知识,对于构建、内化新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能动作用。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定位课堂教学互动水平,才能使课堂教学互动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另一方面,有机融入教师生活经验,追求教学艺术风格,提升教学互动效能。

教师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助于艺术地活化知识与有序地外化知识;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手段与策略;高效调控教学流程;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生活情境等。

一个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教师,其独特的教学智慧与艺术,能够彰显出鲜明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及其人文素养,有效引领课堂教学的互动走向与走势。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与核心在于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充满着互动,在互动参与教学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教育合力、教育张力、教育辐射力与教育影响力等内生动力机制。

一是教育合力。

每一位教育主体都是积极主动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相向而行,从而共同合力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二是教育张力。

每一种教育因素都是相互吸引、相互启迪的,从而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三是教育辐射力。

每一位教育主体都能积极参与、主动表现,从而由内而外为课堂教学尽到一份责任,发挥应有作用、作出自我贡献;四是教育影响力。

各种教育力量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与相互促进的,在内外联动与互联互通中内生动力、外化引力,整合形成课堂教学的综合力量,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科学发展。

二、“互动式教学”的外在形式师生互动:互动参与,学会学习。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但非主宰作用。

其角色定位是: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者、组织协调者、平等对话者、鼓励促进者、合作学习者、意义建构者。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

其角色定位是:“思维的主体”即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应由学生自主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的主体”即学生能够学习的内容,应由学生自主学习并总结;“话语表达的主体”即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知识,应由学生自主表达;“活动的主体”即学生能够亲身实践的活动,应由学生自主完成,做到学以致用。

在动态的互动参与中,实现学生“愿学、能学、会学、爱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做到“学会学习”。

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共享智慧。

学生互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启迪、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首先,问题与思维的合作。

围绕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学生之间需要开展讨论、辩论等相互间的思维协作,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获得思维成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活动与课题的合作。

围绕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学生之间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特点专长等,通过任务分解、角色分工等,开展相互间的活动探究与调查研究合作,群策群力获得活动与研究成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人机互动:借力媒体,优化教学。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新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借助互联网、局域网等信息传输平台,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PPT、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这些具有智能化、交互式特点的互动参与平台,不断拓展现代教育技术、新媒体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加强思想教育与信息化、智能化媒体的联系。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借助媒体互动参与,优化教学流程与资源配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不断更新。

人本互动:反思质疑,意义重构。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因素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辅助材料等文本材料的客体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

主要体现在主体对客体的解读存在着一定的落差,通过概括、总结、反思、批判、质疑等思维互动路径重构知识,缩减认知落差。

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研究从课程标准到教材的落差、从教材到教师的落差以及从教师到学生的落差等,努力做到科学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解读教材与传授知识。

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精读与泛读并举,专心听讲与自我解读并重,反复研读文本,从中获得感悟、理解和意义升华。

三、“互动式教学”的内在内容知识互动:丰富经验,知识应用。

首先,生活经验层面的知识互动。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切人点。

一方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印证、理解、构建与习得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以生活经验为纽带,让思想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更接地气,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着力打造生活化课堂。

其次,理论形态层面的知识互动。

学生在生活情境和创意活动的学习载体中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相关社会生产、生活问题,切身感受知识的生命与价值,实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标,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这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根本区别在于学生在知识互动中自主建构的是“活知识”,而非教师灌输的“死知识”,因而能够称得上是长效知识。

语言互动:表达思想观点与传递思想情感。

语言既是表达人内心世界中思想观点与传递思想情感的工具,也是人际关系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思想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要善于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互动式教学模式”非常强调,能够让学生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尽可能由学生自主充分表达,以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教师和学生在语言互动过程中都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表达规范与技巧。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要亲切自然、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机智灵活、幽默风趣;语速舒缓适中、节奏感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落落大方、充满感情,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从中传递出教师的思想教育信息,科学有效地与学生互动交流。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思想情感时,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规范性、层次性、严谨性、简洁性,还要注意尊重人的人格尊严与民主权利等,以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交流。

行为互动:活动一体验一感悟一升华。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展示才能、展现风采的互动舞台。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达成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互动式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围绕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开展行为探究的过程。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蕴涵思想教育和教学内容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亲身感知、理解、应用教材内容,从中获取知识;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活动,培养综合能力;感悟、体会、认同、悦纳充满正能量的人生道理,提高思想教育认知。

情感互动:情感激励与情感体验。

情感具有作为教学手段的激励作用和作为教学效果的体验作用。

实施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激励与体验,达到心心相映、心灵互动,形成积极的情感互动氛围。

“互动式教学模式”需要营造心理宽松与情感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安全心理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