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摘要】学校体育教育作为青少年身心发展与终身体育的主要连接部分,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锻炼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体育兴趣养成习惯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使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

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应按照新课程标准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校内与校外配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1.选择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

学生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表现为集中注意力,专心去做。

但有时候注意力集中也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过,能引起多次注意的事物,可以使人对其发生兴趣。

例如:初学篮球前,给学生表演“单手指旋转篮球”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学习时,展示眼花缭乱的突破及过人动作等,激发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的冲动;篮球学习的后阶段,适时地进入对抗比赛,教师也尽可能参与,这样就能起到培养学生爱好篮球运动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应多观察与留意学生的喜好项目,以及学生的运动水平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

平时多和学生聊天,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在适当时间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喜爱体育的兴趣。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变化、新奇、刺激是维持注意的因素,同时也是引起兴趣的主要方法。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改革,创新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场地布置、器材选配、队列队形、准备活动、教学顺序、组织形式、教法手段、讲解示范、动作要求、过程设计、结束放松等都要精心设计,力求有新意。

这样的课必会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越上越想上。

二、让兴趣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习惯
当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

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形成长久的行为习惯,所以兴趣的形成与爱好的增长,越有助于习惯的形成。

而终身体育就是让兴趣成为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在体育锻炼中使身心愉悦、意志坚定、品质卓越、受益终身。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要通过正当行为的不断训练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轻松自在地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

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

教师还应该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1.多开展群体性的、大多数人都能参加的活动项目
例如:每个年级班级间的篮球比赛。

经我观察,不喜欢运动的大多数女生,最开始是为
班上加油而去看比赛的,这是集体荣誉感的体现。

如果这个阶段的教学刚好是篮球的话,学生对于篮球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要高得多,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不论是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效果都非常好。

2.多开展小型竟技比赛
结合学生好胜心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育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班级体育活动中来。

如开展班级间的接力赛跑、乒乓球对抗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

这些活动参赛面广,同时容易将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荣誉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好胜心和荣誉感的驱使下,参与到活动中来,以调动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最终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结语
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而且可以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更能让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可是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

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是在后天接触、参与、实践、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的。

而这些主要发生在少年期,成就于青年期,有的延续到壮年以后。

所以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我们从青少年阶段,学校体育中抓紧进行,为学生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