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1. 施工组织设计综合说明1.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1.1.1 省 XX 市。
本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一期新建工程编制。
1.1.2 本施工组织设计将直接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项目在预计的状况内实施,最终目的为保证项目的顺利竣工。
1.1.3 本施工组织设计已经对招标文件中提出的要求和条件做了分析,将对承建本工程具有足够的保证和准备。
1.1.4 以实现一次验收合格工程为目标,全面贯彻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质量验收制度,在本工程施工中实行创优工程的质量目标管理,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投标承诺的标准。
1.1.6 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指定专业分包单位的选择,并全面做好对各个分包商的管理、协调、监督、配合工作。
特别是对于本工程中的分包工程与主体工程、装修工程交叉施工阶段的综合协调,成品保护、施工机械配备平衡等方面进行总承包管理控制、协调,确保本工程顺利进行,全面建成。
2.1.1 工程概况介绍2. 主要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2.1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地址及参与建设各单位工程名称:铸造一厂、加工一厂、综合楼 A、综合楼 B 及附属设施等新建工程工程地点:湖北省 XX 市,南临新城大道,西邻肖阳河,东面农田,北面农田工程结构类型:钢结构和 RC 造,详如图纸建筑面积:以所发设计图纸为准建设单位:XX 机械(湖北)有限公司(2)工程现场条件本工程三通一平已经基本完成,已具备开工条件,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位置待中标单位进场时由招标单位提供,交验要求按设计标准执行。
入场后先新建围墙将工地封闭围合,满足当地文明施工要求。
区域内的大临设施、施工道路、临时管线根据施工方案合理布置。
临时水电在应自装计量表具进行接驳。
施工排水作沉淀处理,排入主干下水道。
(3)工程建筑物概况本工程(一期)由铸造一厂、加工一厂、综合楼 B、综合楼 A 以及门卫、变电房、空压房、配电房、筑桶区、车棚等附属建筑物组成。
铸造车间,平面尺寸 185×47 米,底层有较多的设备基础,单层(局三),±0.00 相当于南侧新城大道假定高程 25.2 米,建筑高度17.3 米。
其基础桩采用 PHC-AB400(95)-28a,桩径Ø400。
采用静压沉桩。
基础承台、基梁、短柱均与一般钢结构厂房类似。
上部结构为钢柱、钢梁、钢檩条、彩钢屋面板、钢墙面檩条、彩钢板围护的形式。
柱距 6 米或 6.5 米不等,有 3 吨、5 吨行车梁数台。
加工车间,建筑面积 5616.38m2,建筑高度 8.5 米,平面尺寸 96×48 米,单层(局二),外墙 1.0 米以上为彩钢外围护墙,1.0 米以下为轻集料砌块外墙。
基础桩为 PHC-AB400(95)-27a,桩径Ø400。
承台、基础梁、混凝土短柱均与一般钢结构厂房类似。
上部为钢柱、钢梁、钢檩条、彩钢屋面板、钢墙面檩条、彩钢板围护的形式。
综合楼A,建筑面积1451.25m2,二层 (局三 ),总高 7.3 米,平面尺寸36.84×18.44米,平屋面。
桩基型号与加工厂房相同,承台、基础梁均一般。
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不特殊。
层高 3.6 米。
综合楼 B,建筑面积 3374.72m2,四层(局五),建筑物高 16.6 米,平屋面。
平面尺寸 44.24×18.74 米,底层层高 4.0 米,二层以上为 3.6 米。
基础桩型号与加工厂房相同,桩径Ø400。
承台、基础梁均一般。
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水电见设计概况,见图纸(略)。
2.1.2 工程承包范围和内容(1)建筑工程:铸造一厂、加工一厂、综合楼 A、综合楼 B、及附属设施(门卫、变电房、空压房、配电房、筑桶区、原物料、废品仓库、生活消防及冷却水池、地磅基础、车棚、旗杆等)等新建工程,详见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規範書、补充说明及地區要求等。
(2)水电、消防、防雷工程:铸造一厂、加工一厂、综合楼 A、综合楼B、及附属设施(门卫、变电房、空压房、配电房、筑桶区、原物料、废品仓库、生活消防及冷却水池、地磅基础、车棚、旗杆等)等新建工程,详见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規範書、补充说明及地區要求等。
52.2 施工总体部署2.2.1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布置(三通一平)入场后,按当地文明施工要求建造施工围墙,形成封闭的施工区域。
施工道路按场布图进行修筑,与大门处的场外道路相连通。
施工用水、用电自装表具后引接。
(2)周转材料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周转材料包括:组合钢模板、木背楞、木模板、1830×915 九夹板、Ø48×3.5 钢管、扣件、竹脚手板、密目安全网。
以上周转材料中,钢模板、钢管、扣件、竹脚手板、密目安全网由公司材料库提供,按需要运入施工现场。
木背楞、木模板,由现场材料员采购原材,工地设木工棚加工后使用。
九夹板由现场材料员分批采购,按需运入施工现场使用。
(3)材料供应钢筋原材由公司材料仓库采购,螺纹钢以直段,光圆钢筋以盘圆方式供应至现场,由现场设钢筋棚按需加工。
混凝土采用商品砼,由与我公司长期合作的大搅拌站供应。
运输入场的方式为混凝土罐车。
砖砌体由有准用证的厂家供应,由施工员每月提出需用量要求,材料员负责采购。
砂石料的供应也由与公司长期合作的大供应商提供,运入现场后经抽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
钢结构构件及原材料由专业生产基地提供、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湖北省现行技术规范规定。
制定详细的材料采购、供应计划,按工期节点的要求列出各种材料、设备、物资进场的详细时间计划表。
(4)项目部及劳动力组织针对本工程特点,组建一套人员精干、技术资质高和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具有国家一级资质证书或具有国家一级项目经理水平,且曾负责管理过获省、市级优质工程奖的类似大型施工项目。
劳动力队伍,从公司自有的劳务公司的嫡系队伍(自有骨干队伍)中精心挑选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的各工种优秀班组施工人员,这些班组均多次参加和获得优质结构工6程奖等大型项目的施工,操作水平和素质均较高。
(5)大型机械设备本工程施工所用主要机械设备均由公司设备科提供,且均为自有的固定资产,计划进场调度较灵活,并配备了一批专业的机修、指挥操作人员。
(6)工程管理公司将委派优秀一级项目经理,常驻施工现场,并设立以常务副总经理为工程总指挥,专门负责协调公司与项目部在诸多方面的配合,并帮助协调项目部与外界各方的关系,为项目部开展正常的工作,提供及时、强大而有力的组织后勤保障,为业主提供优质高效和到位的服务。
2.2.2 施工总体部署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186天之内要完成本工程的全部施工任务,还包括准备工作的施工期,室外总体工程的施工期。
准备作如下安排:第一步,进场后立即进行定位放线,布置道路、水电,组织人员、机械进场。
办公区、生活区临时设施的布置同步进行。
第二步,进行基础工程桩施工、基坑开挖,进行基础分部施工。
注:为了上部钢结构吊装顺利进行,基坑土方回填应做到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规定分层夯实,待回填土夯实后,还应及时做好地面基层,做为上部钢结构吊装时吊车开行的路基。
第三步,对铸造车间和加工车间而言,钢结构吊装施工,先柱、梁及支撑系统,后屋面檩条、屋面彩钢板等。
屋面彩钢板系统安装之后,进行围护墙砌筑和周边围护彩钢板墙面系统的安装。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先进行上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再进行砌体结构施工。
第四步,按先上后下,先湿后干,先墙面、顶棚后地面,外墙立面装饰与室外装修同步进行的施工顺序组织装饰施工。
第五步,等室内外装饰工程完成,外墙脚手架能够拆除时,组织室外总体工程的施工。
水电安装穿插进行。
以上施工部署安排在《施工总进度计划表》中具体体现。
72.3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2.3.1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1)熟悉、校核施工图轴线尺寸、结构尺寸和各层各部位的标高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对照总图,现场勘察、校测建筑用地红线桩点、坐标、高程及相邻建筑物关系。
(3)测量仪器准备:电子全站仪 1 台,光学经纬仪(DJ2)2 台带弯管目镜;自动安平水准仪( DS1)一台;水准仪 (DS3)二台, 50 m 钢卷尺 2 个,30 米钢卷尺 3 个,5米钢卷尺 18 个,塔尺 4 把。
以上测量仪器均应在施工前检定合格,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4)测量人员配备:测量工 3 人,验线员 1 人。
2.3.2 建筑物定位放线(1)从建设单位接收的测量基准点,进场后认真进行复核,做好原始记录,验线人复查合格后报工程监理查验。
(2)依据本工程定位和高程点,建立本工程轴线控制网和相对高程控制网,具体位置、尺寸、数量待入场后再出图予以明示。
轴线控制桩的埋设方法为木桩打入基土,上钉元钉,元钉根部表示轴线与相关尺寸交叉点。
为防止控制桩遭受意外破坏,要进行保护并做好标志措施。
(3)经纬仪观测采用正倒镜取中定点,水准仪测量采用往返闭合测量方法,误差小于等于 1.5 mm。
距离丈量采用同一把钢尺往返丈量一次,拉力为 50 N 丈量结果当中应加入尺寸、温度、拉力、倾斜等改正数。
(4)轴线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根据规定本工程布网精度为二级,其中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中误差 1/15000。
(5)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后,验线员应复核合格后报工程监理查验。
2.3.3 基础施工测量(1)挖土时,要及时将相对标高返至基坑的侧壁上,可用塔尺直接抄测。
在基坑侧壁钉设标高控制桩,并以此做为清底、垫层、基础等施工的控制依据,其高程传递允许误差为±10 mm。
(2)垫层施工前,以坑底轴线控制桩为依据两侧挂小线,用线锤将各轴线控制点吊至坑底,全长复核后,放出垫层外边线。
8(3)垫层上测量垫层上测量放线前,首先对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测,然后架经纬仪( DJ2)于坑边轴线桩上,依次用正、倒镜方法向下投测轴线点,投测允许误差 3 mm。
投测后,架经纬仪于垫层上,盘左、盘右转角校核角度,大钢尺往返丈量闭合尺寸。
弹出所有基础及柱边线,重点部位用红“▲”做上标记。
2.3.4 主体施工测量(1)结构出地面后,基坑回填土前,要先对建筑物的控制网进行全面校验,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定位放线。
(2)首层定位放线利用建筑物四周及中间轴线控制桩,架设经纬仪向首层地面投测轴线,用钢尺复核建筑物轴线尺寸,误差在允许范围内(±10 mm),中间轴线整尺分出。
在首层地面上选择控制轴线交点,外引,作为向上投测控制点,此点应注意保护、覆盖。
(3)楼层测量轴线竖向投测拟采用“外控法”。
外控措施为,首层柱安装后将各轴线弹在柱身上,逐层向上投测,起始点始终以首层轴线为后视,柱身轴线弹至顶层。
高程竖向传递允许误差每层为±3 mm,全高为±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