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院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升级为本科高校目标的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明确学院发展方向,明晰学院发展思路,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和实力,提高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更好地为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现根据《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学院创办于2005 年,经过10 年的奋斗和努力,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创新与开拓,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主要成绩1、办学规模持续扩大。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56 人,比2011 年9200 人增加了1956 人,增长17.5%。
已跻身于万人大学之列。
2、学科专业健康发展。
学院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优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十二五”期间,新增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金融与证券等市场急需专业,停招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市场淘汰专业,形成了“专业跟着市场跑,课程围着岗位转”的良好态势。
学院目前设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13 个工学学科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等7 个经济学科类专业;工商企业管理等 3 个管理学科类专业;商务英语等 2 个文学学科类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等 4 个艺术学科类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学院会计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获省级专项资金80 万元。
2 3、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大力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成功建设1 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8 个院级重点专业和17 门院级精品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建立304 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扩展订单教育,创新顶岗实习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强化实践教学,学院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所培养的人才因“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11 年至2014 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高达95.54%、98.50%、98.07%和98.78%,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4、科研工作渐有起色。
“十二五”期间,学院科研工作有所进步。
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41 个,其中省级项目18 个、院级项目23 个;获科研经费232 万元,其中校外经费80 万元,校内资助152 万元;发表论文261 篇,其中核心期刊8 篇、获奖论文15 篇;自编教材28 本;2013 年和2014 年编印教师论文集两本。
5、国际合作正式启动。
学院已与13 所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了学分互认形式的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目前已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和会计(国际会计)两个专业、两届 4 个班级,在汇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6、师资建设大有成效。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骨干培养工程、教师队伍稳定工程和师魂铸造工程,初步打造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院专任教师由2011 年的455 人增至516 人,增幅达11.3%。
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05 人,占39.7%;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16 人,占22.5%;“双师型”教师263 人,占51%。
较好地满足了学院办学育人的需要。
7、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2011 年 3 的4765.02 万元增长到6085.12 万元,纸质图书由2011 年的85.4 万册增长到96.8 万册,电子图书由2011 年的35 万册增长到95.6 万册,师生宿舍安装了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和直饮水机,校园内各个场所安装了安全监控装置和消防自动喷淋设备,综合大楼和1、2 号教学大楼的外墙进行了翻新装饰,为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8、党的建设扎实推进。
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第二届党委会的成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建工作方针的确立和实施,26 个党建工作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党员教育的常态化,党校培训的有序举行,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了学院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
9、学生工作形成特色。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认真上好思政课,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着力抓好学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大力实施“三早一晚”(即早锻炼、早升旗、早自习、晚自修)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以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华立之星和华立大讲堂等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努力构建学生宿舍思政教育新平台,逐步建立起一个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全天候全方位育人体系,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形成了华立的育人特色。
10、评估检查获得好评。
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还是就业工作督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还是平安校园创建考评和年检,学院均顺利通过,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就业工作督查和平安校园考评都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
从而反映出我院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4 (二)存在差距1、学院强势专业还不明显,特色专业还要继续打造,办学优势有待进一步突出。
2、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新的突破,工学交替形式不够灵活,产教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3、科研激励力度不够,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科研成果数量不多、水平偏低。
4、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改进和加强。
二、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兴校、质量强校和特色立校战略,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师资建设为基础,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办学实力的提升促进办学层次的提升,在新的起点上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院校中领先的高职院校,努力实现举办本科教育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1、办学规模:到2020 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000 人左右。
2、学科专业建设:着力构建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打造基于汽车、建筑和国际经贸产业(行业)的三大特色专业群,新增高职 5 专业 6 个,建成院级重点专业12 个、省级重点专业 2 至 3 个,基本形成有特色、显优势的办学格局。
3、科研工作:力争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突破、省厅级科研项目20--25 项、横向科研项目30 项;获得省级教科研奖 5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2 项;成立院级科研院所 3 个;创办学院学报(内刊);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 篇、编印论文集一本;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学院升本创造有利条件。
4、国际化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到2020 年,与学院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的国外大学增至20 所,与学院联合培养人才的国外大学增至 3 所,合作专业增至 4 个,每年招收联合培养学生增至120 名,同时启动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来华学习学生项目。
5、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以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熏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6、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与学院升级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确保生师比不高于18:1,专任教师总数达到834 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不少于55%,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不少于30%,“双师”型教师不少于80%,力争培养出院级教学名师8--10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80--100 名和优秀教学团队8--10 个,实现省级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团队零的突破。
7、基础设施建设:在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达到本科设置标准的基础上,投资1900 万元,新建11 个实训室、扩建 2 个实训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7600 万元;馆藏纸质图书达150 万册、6 电子图书达120 万册,并完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0 个,实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知名企业的专业覆盖率达100%,将校企合作由单纯的实习、就业提升到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层面。
四、发展途径(一)提高教学质量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1)构建“一体两翼”学科专业发展框架。
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凸显特色”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专业建设思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科学制定学科专业规划,明确学科专业定位,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凝练学科专业方向,重点发展特色鲜明、潜力较大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专业,着力构建以工为主体,以经、管和文、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的学科专业发展框架。
坚持以学科建设的成果带动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积累的经验丰富学科建设的内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2)打造特色专业群。
发挥华立集团拥有领美房地产集团公司的优势、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与我院仅一路之隔的优势和广东进出口商会与我院联系紧密的优势,以学院开设的与建筑相关的7 个专业、与汽车相关的 4 个专业和与国际经贸相关的 6 个专业为基础,加强与广东建筑、汽车和进出口企业的合作,协同打造基于建筑、汽车和国际经贸产业(行业)的三大特色专业群,以此凝练学院办学特色,带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院发展。
7 (3)推进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
以推进“质量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在现有 1 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会计专业)和8 个院级重点专业的基础上,从三大特色专业群中遴选部分基础较好、有特色,且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专业如建筑特色专业群中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汽车特色专业群中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等专业,国际经贸特色专业群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政策倾斜,使之成为能够代表学院水平和优势的院级重点专业或省级特色专业,为建设具有华立特色的专业体系打下基础。
计划到2020 年,建设院级重点专业12 个,省级特色专业3-4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