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目的
(1) 验证比例调节原理在姿控系统中对推力的调节特性;
(2) 探索电机控制的推力调节发动机的设计原理;
(3) 探索多喷管姿控系统的工作方式。
2.实验内容
(1) 开展靶标法推力测量;
(2) 单推力器试验,研究推力大小与阀杆位移的关系;
(3) 双推力器协同工作试验,观察集气室压波动。
3.实验步骤
姿控系统(ACS)试验件包括#1和#2推力器,其结构形式相同,轴线相互垂直。
推力器主要由阀杆、集气室、喷管、电机、偏心轴、滑块、音速喷嘴、供气管路和各测试接头等组成。
图 1 双推力器实验件结构简图
3.1.单推力器静态试验
(1) 连接各部件(不含音速喷嘴),确保各系统连接良好;
(2) 控制器点动,控制阀杆到达固定位置,保持电机上电状态;
(3) 调节配气台出口压力至设计压强;
(4) 采集仪开始记录数据;
(5) 打开电磁阀开关,喷管产生推力。
(6) 先关闭电磁阀,再停止采集;
(7) 重复2~6步骤,使阀杆处于不同位置;
(8) 实验完成,断开电机电源;
(9) 由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推力器推力与阀杆位置之间的关系。
3.2.双推力器协同试验
(1) 连接各部件(含音速喷嘴),确保各系统连接良好;
(2) 调节控制器,使1#推力器关闭,2#推力器全开;
(3) 调节配气台出口压力至设计压强;
(4) 采集仪开始记录数据;
(5) 打开电磁阀开关,喷管产生推力。
(6) 使2#推力器逐渐关闭(1#逐渐打开),同时作动同时停止;
(7) 实验完成,先关闭电磁阀,再停止采集;
(8) 对比试验:重复2~7步骤,此过程中1#始终保持关闭;
(9) 打开放气阀,使配气台内气体排出;
(10)根据数据,分析试验过程中合力的变化;比较单推和双推工作时集气室的压强波动。
4.单推力器静态试验
4.1.计算理论推力-位移关系
节流面面积为:
其中:
取完全关闭时,,,此时推力;
当最大行程时:,可得:
代入设计参数得:
解得:
,舍
此时推力:
由于推力与位移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近似表示为:
F=6.84x
单位:;。
4.2.数据处理
本实验测量了位移分别为0.26mm,0.50mm,0.75mm,1.00mm时的推力大小,结果如下:
图 2 位移0.26mm时推力
图 3 位移0.50mm时推力
图 4 位移0.75mm时推力
不同位移下的实际推力与理论推力如下表所示:
测量值和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很大。
图 6 测量值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图7 测量值和理论值对比
4.3.小结
由图可知,当位移小于0.75mm时,推力和位移之间近似成线性关系,关系式为:
线性度非常好,但存在零漂,当位移为零时推力不等于零。
由表可知,测量值和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很大,可能的原因有:
(1)位移传感器在测量滑块位移时有一定的误差;
(2)推力传感器测量推力时有一定的误差;
(3)仪器年久失修,误差较大。
5.双推力器协同试验
双推力试验过程中各推力器推力及其合力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8 双推力器协同试验推力变化
由于1#推力器与2#推力器的开度之和等于单推力器最大推力时的开度,因此,两个推力器的推力代数和等于单推力器的最大推力,集气室的压强也与单推力器时相等。
双推力器工作时,通过调节推力器的开度,从而控制各个推力器的推力大小,从而使合力的方向及大小发生变化。
双推力器时压强波动如下图所示:
单推力器时压强波动如下图所示:
图10 单推力时压强波动
在1#推力器始终关闭的实验中,2#推力器完全关闭时,由于上游的音速喷嘴并没有
关闭,因此集气室的压强会提高。
在1#推力器先关闭后打开的实验中,当1#推力器打开
时,总的开度突然增大,集气室中的气体流出喷管的流量增大,因此集气室的压强会减小。
当双推力器稳定工作时,集气室的压强又等于单推力器工作时的压强。
6.思考题
减小集气室压强波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提出对本试验的改进建议。
答:减小集气室的压强波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减小对发动机冲击,降低对发动机的强度要求。
对本实验的改进建议:希望多增加几台装置,同时修复位移传感器,方便同学们同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