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1章病毒的结构优秀课件

第21章病毒的结构优秀课件

各种病毒大小相差很大。 大V——直径超过250nm —如牛痘V(300nm,光镜可见) 中V——直径80-100nm——流感病毒 小V——直径20-25nm——口蹄疫V(20nm); 17nm
(圆环v)
病毒大小
病毒的形态
①球形或近球形——多数V;如口蹄疫V、水泡病V、腺V ②砖形——痘V ③丝状——流感V ④子弹形——狂犬病V ⑤蝌蚪形——细菌病毒(噬菌体)
5、触须:某些无襄膜的病毒所具有;如腺病毒在核衣 壳的各个顶角上长出12根细长的“触须”,形态似 大头针→有凝集和毒害敏感细胞的作用。
1.六聚体 2.五聚体基 3.五聚体 4.触须(纤维)
二、病毒的对称型
根据颗粒的数目和排列不同,病毒衣壳主 要有螺旋状对称型 ,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 少数为复合对称 型。
螺旋对称
复合对称
立体对称
螺旋状对称
壳粒呈螺旋形对称排列,中空,见于弹状 病毒 、正黏病毒 和副黏病毒及多数杆状 病毒
20面体对称 核衣壳形成球状结构,壳粒排列成20面体对
称型式,有20个等边三角形构成l2个顶、20 个面、30个棱的立体结构。 除痘病毒外,所有脊椎动物DNA病毒均为 20面体。
1.特点: (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构成病毒体的芯髓。
(2)核酸类型多样化 mRNA的碱基序列作为标准,凡与此相同的核酸称 为正股(positive sense),与其互补的则为负股 (negative sense)。 核酸可分单股(single stranded)或双股(double stranded)、线状(linear)或环状(circular)、 分节段(segmented)或不分节段
形态:球状、杆状、子弹状或多形态。
1.砖形
2.弹状
4.蝌蚪形 5.杆形
3.球形
病毒的群体形态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连续重 复感染使大量的细菌死亡,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可 以看到一个透明不长细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
人工培养的单层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也会形成类似 噬菌斑的动物病毒群体,称为空斑。
核酸线状、分节段
核酸双股环状
(3)分子量小,基因组结构简单,所含基因组数目少。
(4)病毒基因组核酸复制多样化
(5) 病毒核酸更易受宿主细胞的影响而发 生基因突变和重组
病毒
(病毒颗粒/
衣壳(外,蛋白质外壳)
壳粒
(形态亚单位)
多肽
(结构亚单位)
病毒子)
囊膜(个别有;在核衣壳外的包膜) 纤突(有的无)
(非基本结构)
囊膜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纤突
囊膜 囊膜病毒
壳 粒 芯髓
衣 壳
核衣壳
病毒的结构
裸露病毒(无囊膜的病毒)
囊膜病毒(有囊膜的病毒)
结构:从内到外为核酸芯髓、衣壳、囊膜。
病毒核酸
单链DNA(ss DNA); 双链DNA(ds DNA); 单链RNA(ss RNA); 双链RNA(ds RNA);
2、衣壳:包围芯髓的蛋白质称外壳,为二十面体(除 痘病毒外,所有DNAV均为20面体 )或螺旋(此类病毒
甚多,均属有囊膜的单股RNAV,包括正粘和副粘病
毒、弹状毒、冠状病毒和布尼它病毒)对称。
单层动物细胞受到肿瘤病毒的感染后,会使动物细胞 恶性增生,形成类似细菌菌落的病灶,称为病斑。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在叶片上出现的一个个坏 死的病灶,称为枯斑。
一、病毒的结构
壳粒
囊膜
核酸
衣壳 核衣壳 纤突
病毒的结构
核衣壳
芯髓(中心)
(核酸)
基因组:
DNA/RNA,双股/ 单股,分段/不分段
(基本结构)
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专性寄生: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生活:大部分病
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 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复制。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子(virion):一个形态和结构上完整的病毒颗粒。
病毒的大小 ⑴测量单位——纳米(nm) ⑵一般病毒的大小→比细菌小,电镜放大万倍以上,且
作用:①具有抗原性,②保护作用,③吸附作用。
核酸和衣壳统称为
核衣壳
衣壳 壳粒组成 蛋白质亚单位构成
(二)病毒的特殊结构 3、囊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多糖组成,故对乙醚敏感。
有的病毒在襄膜外还有剌突(纤突/囊膜粒)。
囊膜作用: ①保护衣壳。
②与病毒吸附及侵入易感C有关。
4、纤突作用——(①具有抗原性;②与病毒致病力及 对C亲和力有关)→病毒失去纤突,就失去了感染能 力→如流感病毒囊膜上有神经氨基酸酶,它与呼吸道 上皮C含有的粘蛋白(神经氨基酸)有亲合力,易于 病毒的吸附侵入。
(一)病毒的基本结构
1、核酸(芯髓):为单股或双股RNA(或DNA),导 入活细胞后可形成新的完整病毒,并致细胞病变。
作用——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决定V的遗传、 变异、增殖、传染性等生命活动)
感染性核酸——失去衣壳的裸露核酸,仍具有传染 性称之。(感染性更广,但感染力较低)
病毒活性——核酸若被破坏,V就失去活性。
病毒颗粒顶角由5个相同的壳粒构成,称为五邻体 (penton),而三角形面由6个相同壳粒组成,称为 六邻体(hexon)
复合对称型
其壳粒排列既有螺旋对称又有立体对称的型
式。痘病毒、噬菌体如此。
第二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的化学组成包括三类物质:
核酸 蛋白质
主要的成分
脂类与糖
(一)核酸:决定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第21章病毒的结构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自然 13666399213 E-mail:wzrly@
第一章 病毒的结构
自1898年德国科学家loeffer和Frosch发现口蹄疫的病原 为病毒,揭开了动物病毒学新篇章。
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人、动植物、藻类、真菌和 细菌都有病毒感染。其中动物病毒种类繁多,多数对 动物有致病性,导致疫病大流行,造成巨大损失。
第一节 病毒的结构特征
病毒(virus)一般以病毒颗粒(viral particle)或病毒 子(virion)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传 染性,在电镜下才能观察。
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个体微小、只含有一种 核酸,只能在动物细胞内生长的微生物。
病毒特点
形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可以通 过细菌滤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