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的发展和前景

微博的发展和前景

2007年5月,中国本土微博服务商开始出现,在至今三年多的时间内,我国微博发展经历了引入期、沉寂期和成长期等三个阶段。

如下图所示。

我国微博的发展历程
(1)引入期(2007年5月-2008年初)
2006年,Twitter的横空出世把世人引入了一个叫“微博”的世界。

在国外大红大紫的Twitter也成为国内企业效仿的对象。

从校内网起家的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了饭否网,开启了中国的微博时代。

随后不久,叽歪网、做啥网相继上线,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也于2007年8月13日推出了腾讯滔滔。

从2007年5月到2008年初,是我国微博发展的引入期。

这一时期的微博以独立微博网站为主体。

(2)沉寂期(2008年初-2009年2月)
从2008年初开始,国内微博客发展进入了一年的沉寂期。

期间,没有新的微博服务商出现,用户规模增幅也不大。

(3)成长期(2009年2月-至今)
经过一年的沉寂,从2009年2月开始,国内微博焕发出新的活力。

大量微博网站相继上线,用户规模激增,微博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的热点。

国内微博发展进入了快速成长期,这一时期又分为独立微博二次崛起和全面成长期两个阶段。

①独立微博二次崛起(2009年2月-8月)
在这半年时间内,嘀咕网、即时客、Fexion网、9911微博客、同学网、我烧叨叨、贫嘴、Follow5、雷猴等一大批微博网站上线。

这些微博网站以独立微博网站为主体。

②全面成长期(2009年8月至今)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微博。

在新浪微博的带动下,综合门户网站微博、垂直门户微博、新闻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SNS微博、独立微博客网站纷纷成立,甚至电视台、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涉足微博业务。

中国真正进入微博时代。

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我国微博将向工具化、细分化、移动化和开放化等方向发展。

如下图所示。

中国微博的发展趋势
(1)工具化
微博已成为门户网站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将成为门户网站继博客之后的又一标配。

SNS推出“动态”功能、QQ邮箱推出广播等都是这一趋势的开始。

(2)细分化
一方面,目前我国微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新浪为代表的四大门户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其他微博服务商难以在全面竞争中取胜。

另一方面,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容易被淹没于海量信息中,用户也迫切需要专业细分微博的出现。


在,已有很多微博服务商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对微博网站进行了专业细分,如和讯网推出的财经微博,搜房网推出的房地产专业微博等。

随着用户的细分、竞争的加剧,细分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3)移动化
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是对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网民由此可以保持移动在线状态。

更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即时的报道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间接而快速的报道。

(4)开放化
开放化是微博的一项重要特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微博将与桌面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进行更加深度的融合,成为孕育各种Apps的最佳平台之一,并将有更多的微博网站、SNS、新闻网站等实现同步互通。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互联网实验室《2010-2011年中国微博营销研究报告》。

(闫德利)
对于微博的未来,笔者认为,其发展趋势,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和博客一样,成为大网站的一个标配,长期附属;第二,SNS化,微博现在的一些功能,已经和SNS网站有很大重合之处,未来,诸如新浪微博等拥有庞大流量和关注度的微博,以微博+SNS的方式,独立出来,不是没有可能;第三,IM化,就目前新浪微博的发展态势看, IM极有可能是它的下一个发力方向,收购MSN的传闻早已流传开来,如果此事成真,那么未来将微博同MSN、UC进行有机整合,或许,真有可能缔造新的辉煌,并打破腾讯QQ的垄断地位。

从商业的角度考量,微博这种应用模式,目前似乎还想象不出好的商业切入点,博客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博客发展了这么久,还是无
法实现规模商业化,而微博如果按照现在的模式走下去,也很难逃脱出这个轨迹,如果独立发展,笔者认为,IM化,是最有前途的一条光明大道,因为,QQ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QQ并非不可复制,关键,是如何实现这样一个渐变过程,这对于微博,是个考验,因为,变不好,就是四不像,那将得不偿失。

(陆建国)
1.微博市场潜力
目前许多微博网站采取名人策略来吸引用户,但DCCI通过调研也发现,名人策略并不是对所有微博用户都生效。

因此各家微博都应找准定位,在为目标受众提供满足用户核心价值诉求的服务基础上,通过扩展增值服务来留住老用户,同时发展新用户。

在笔者看来,平台化无疑是微博极具竞争力的未来。

微博网站既要找准自身定位,也需要利用开放平台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图1 微博用户半年内新增比例过半,行业增长潜力巨大)
2.商业价值
微博是一个即时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一个自媒体平台。

微博具有较强的媒体价值。

(图2 微博媒体粘性与忠诚度均高于SNS,媒介价值凸显)
微博用户希望增加的新功能中,虽然电子邮件排在第一位达到51.46%。

但电子商务作为微博用户未来希望增加的应用,其潜力不可小觑。

DCCI的调研发现,电子商务是微博用户最希望增加的新功能之一。

与此同时,像微博这样基于博友的兴趣和爱好的平台也非常有利于团购类微博服务的发展。

另外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也将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加上微博在消费信息传递方面的快捷性和精准性,一些微博手机电子商务应用,比如手机拍卖、商品秒杀、手机优惠券等都会较容易找到潜在的市场。

3.移动微博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
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

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

而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提供更适合手机使用的微博版本。

在设计手机微博产品时有一些基础的理念需要我们注意,提供手机微博服务需要充分发挥移动媒体的重要特性,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地便捷获取信息或者与他人分享和沟通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机微博的特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图4 无论微博还是SNS均不应忽视手机平台的发展潜力。


----《2010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向》---发布日期:2010-11-09 14:00:15 作者: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