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文字

古文字


在甲骨上进行的钻凿大致分三种 情况:
1、钻凿并用; 2、只钻不凿; 3、只凿不钻。 有钻的甲骨必须在钻处施灼,无钻的甲骨则在靠近凿 的一边施灼。 钻和施灼在凿的左侧,正面兆枝的方向向右;反之, 钻和施灼在凿的右侧,正面兆枝的方向向左。 以龟甲的中脊为准,分左右两侧,左半部兆枝的方向 一律向右;右半部兆枝的方向一律向左,原则是左右两边 的兆枝都向中脊。 胛骨兆枝的方向,一般是左胛骨的兆枝向左,右胛骨 的兆枝向右。
四、刻辞
甲骨刻辞主要记录占卜的内容,故亦称“卜辞”。 卜辞内容分做四部分: 1、叙事:主要是记录占卜的时间和占卜人的名字; 2、命辞:占卜人贞问的事情; 3、占辞:卜兆所示对所问事情的成败和吉凶; 4、验辞:记载应验与结果。 在卜辞中像叙事、命辞、占辞、验辞四项俱全者为数 不多,一般皆无验辞。 有验辞的卜辞,记录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都 很具体,不像贞卜所得出的结果,好似在事情发生以后的 追记。
全 字 数 的 四 分 之 一 , 所
能 识 读 的 甲 骨 文 尚 不 足
内 容 甚 难 理 解 。 目 前 所
言 , 由 于 时 间 相 隔 太 久 ,
商 代 遗 留 下 来 的 书 面 语
甲 骨 文 是 三 千 多 年 以 前
卜辞语法的研究
胡光炜 《甲骨文例》 上卷《形式篇》 下卷《辞例篇》 管燮初 《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 陈梦家 《殷墟卜辞综述》
二、钻凿
1、钻,是在甲骨的背面钻一个圆形的槽。 2、凿,是在钻槽的一侧凿一椭圆形的凿穴。 3、经钻凿的槽穴,底部较原来的甲骨变薄。它 的作用: (1)在占卜施灼时,因槽穴底部较未经钻凿 的地方薄,一经灼烤,必然在较薄的槽穴底部发 生爆裂; (2)由于凿在钻的左侧或右侧,按一定位置 排列,经施灼爆裂的兆痕必然限制在钻凿范围之 内,而且按一定方向显现兆纹。
既占卜的事情。有关祭祀的卜辞对断代很重要。每一时 代的祭法和所祭的祖先神祗都有不同,如父、祖、母、 妣的称谓。当然,这些特定的风尚和内容,也是由“第 一标准”确定的甲骨文归纳出来,并反过来用这些特定 的风尚和内容定其他甲骨的时代。
贞卜
贞人
事类
“贞人”是商王朝代表时王占卜并记事的史官,他们都是商王朝的知识分 子,不同的贞人供职于不同的商王。贞人的时代,是由甲骨文上的称谓决 定的。有的贞人根据其称谓既已判明时代,也就可以把与他同时出现于一 版上的贞人,也定为同一时代。这就是“贞人同版”。我们再把根据“共 版”关系的贞人与其它的贞人联系起来,就可以找出每一期的贞人组,这 样,就可以根据甲骨上出现不同时期的贞人,判定甲骨文的时代。
王懿荣前后共计收购甲骨约一千五百余片, 未来得及深入研究,即于1990年八国联军入 侵北京是投井自杀(当时王室为清朝国子监 祭酒兼任团练大臣)。1902年,王氏长子王 翰甫因为还债,将家中所藏古物一起出售, 其中有一千多片甲骨卜辞全部转卖给刘鹗。 刘氏本人亦收藏不少甲骨,二者归一,总计 约五千余片,1903年刘鹗从中选拓了一千零 五十八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这是我 国有关商代甲骨文的第一本著录。 返回
三、占卜
施灼就是占卜。具体方法是,将整治好并做 有钻凿的甲骨,用一加热金属器在钻凿处灼烧, 待发生爆裂后,此卦即已生成。 商朝占卜内容多为占卜的时间、贞人的名字、 问事的内容以及占验结果等。 刻辞与卜兆的关系: (1)刻辞与卜兆彼此相邻 (2)凡属于某次所卜的刻辞,其卜字的 横枝和该卜的兆枝二者方向一致。
词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
专有名词
1.名词
主要是指有限制的固定的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个 族、某个日子。 (人名) (地名) (族名) (日名) 普通名词 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一切生产生活中的事物, 皆可概括于内。
第一人称代词
我、余、朕
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乃
1977年陕西周原甲骨文
每片残甲的面积都很小, 与现在通用的一分或二分 硬币相仿,上面所刻的文 字,小如粟米,非五倍以 上的放大镜,难以辨清字 迹。卜甲上所刻的文辞亦 多残断。据一些保存较好, 内容较为完整的卜辞来看, 文辞有长短不同,长者多 达三十馀字,短者约十字 左右,有些残存三四字或 者一二年字不等。卜辞体 例同商代各期卜辞均不相 同,它的辞序特点还未能 理出规律。
甲骨刻辞的文例,即“行款”
甲骨文的行款很严谨,基本上同后来的书写 行款相同,仅个别处稍有一些差别。甲骨文的行 款皆为自上而下竖列书写,竖列到底后,有时自 右向左进行,或自左向右进行。 1、竖列左行; 2、竖列右行; 3、左右对贞,则左侧左行,右侧右行; 4、个别行款作竖列左右交错行。 以上所举四种形式以第一至第三种最普遍, 第四种极少见。 就一完整龟版或骨版来讲,段与段之排列次 序是自下而上。阅读也必须从最下一段开始,按 照次序逐段上读,这可能是当时卜辞之特点。
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关于甲骨的整治、钻凿、占卜与刻辞
商代甲骨文的分期及商周甲骨文选读
甲骨文的语法
认识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第一人
商 代 甲 骨 文 的 发 现 和 研 究
王襄 《殷契征文》 《殷墟书契前编》 私人盗掘和盗卖时代 【1928年以前】 明义士 《殷墟书契菁华》 罗氏 《殷墟书契后续》 《殷墟书契续编》 《殷虚卜辞》
《殷墟卜 1956年 辞综述》 《殷墟卜 1958年 辞研究》 《殷墟卜 辞综类》
甲骨文综合 性著述
岛邦男
周代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1954年10月 山西 赵坊堆出土卜辞
1955至1957年 陕 西长安张家坡出土 卜辞
1975年3月至6月 间 北京昌平白浮 村出土卜辞
以上三处的周代的甲骨文由于数量甚少,未引起重视
世系
称谓
“称谓”是占卜时的王对自己亲属的称呼。甲骨文多是在位的王命令史官为其卜 问(或王亲自卜问)的,既然史官代表王卜问或记事,卜辞中对所祭祖先的称谓, 是由帝王与祖先疏远疏近而定。时王称自己所祭的父辈为“父某”,母辈为“母 某”,兄辈为“兄某”,子辈为“子某”,祖父、祖母以上亲属均称之为“祖 某”,“妣某”。辈次更远者,则径称其名谥。据此就可以在商世系表上将这个 占卜的王所处的时期清楚地推断出来。因此,用标示时王与各祖先关系的称谓判 定甲骨文的时代是分期断代的一个重要标准。
记事刻辞所记者,凡两事
1、甲骨之来源: (1)曰进贡,只龟甲而然; (2)曰采集,则甲骨皆然。 2、甲骨之祭祀:盖甲骨在卜用之先,必须经过一 种祭典而后用之。
沚臧其来全甲刻辞
沚臧其来全甲刻辞” 是目前存世的最完整一 块甲骨文刻辞,上面的 字数虽然不多,却记载 着重要的信息。共有四 条卜辞,反复卜问两件 事:一是在戊寅日那天 卜问一个名叫沚臧的人 来不来?二是在同一天 卜问会不会打雷刮风? 这个沚臧在甲骨文中多 次出现。
商代甲骨文的分期
董氏对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建树?
1933年董作宾在其所撰《甲骨文 断代研究例》中以一世系,二称谓, 三贞人,四坑位,五方国,六人物, 七事类,八文法,九字形,十书体, 十项内容为断代标准,从而把甲骨文 分为五期。
甲骨文断代的主要标准和基本方法 (十标准)
所谓“世系”,就是商人祖先的世次,包括直系及 旁系。由此可知商先王之间的远近亲属关系,是判 断甲骨文时代早晚的“纲”。
杨树达 《甲文中之先置宾辞》
过去所谓“古文”或谓“文言文”
一般是以先秦时代的语言为基础的书面语言。 一般讲书面语言总要比口语简练,尤其是在 书写条件比较困难的上古时代,更是如此。 商代的卜辞句型都非常简短,那时的书面语 言不会超过口语的范围。 我们用以今比古的方法分词类和句法两个 方面讨论甲骨文的语法(汉语语法的早期特 点)。
“字形”。殷墟文字,经过二百余年的长期 发展,许多字都有它由繁而简的演变过程, 每一时期,都有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字形。
字形与
文例和
句型
书法
卜辞的文法极为简单,然而由文法的随时 变易,也可作为划定时期的标准。特别时 商代二百余年间始终不断的占辞,文法是 有变化的,但变化不大。
商代记日的干支是卜辞最常用的文字,
1.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甲骨 文分期?
我们根据与甲骨文本身的特点找出时
代差别,划分出早晚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不仅对于研究甲骨文非常有必要, 而且可通过各段内容来了解商代爱这 段历史中的发展变化。
.
商代甲骨文的分期断代几种看法
Description of th 董作宾 contents五期
十标准
胡厚宣 现代甲骨文 的分期
四期
陈梦家
九期
三标准
就目前甲骨学中关于分期断代最有代表 性的分法,当数一代甲骨学大师董作宾 先生的“十标准”、“五期”。
商代甲骨文的分期
2.《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将商代甲骨文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期: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二世四王)
第二期: 祖庚 祖甲 (一世二王) 第三期:廪辛 康丁 (一世二王) 第四期; 武乙 文丁 (二世二王) 第五期:帝乙 帝辛 (二世二王)
2.代词
指示代词
兹、之
3.动词
动词表示事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之内的活 动或变化和人物关系的活动或变化,这种活
动可以是事物自身的;也可以分为主动者和
受动者。
内动 词
外动 词
4.形容词
形容词主要放在名词前面起修饰名词的作用。
1914年《殷墟书契考释》
1927年《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第二本专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
甲骨文考释
王襄《簠(fu)室殷契类纂》
著作
陈梦家
出版 时间
研究内容
研究商代甲骨文的 综合性著作 前一篇是利用甲骨 文的资料研究商王 祭祀的内容和制度 后一篇是有关甲骨 文的工具书
价值
对研究商代历史 和考古均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此二书皆为学者 检查寻找甲骨文 资料提供了极大 的方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