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项目概况1.1区位分析1.2现状解读1.3规划权责2.1项目定位2.2功能结构2.3空间景观3.1绿化系统3.2道路设计3.3市政管线规划设计支撑体系44.1建设时序4.2建筑解析4.3建筑单体建筑设计目录本案位置本方案位置机场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
幅员面积1890平方公里。
2009年末人口91.2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58万人,农业人口79.7万人。
梁平县地处高台,平均海拔450米,境内山、丘、坝兼有,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明朗、雨量充沛。
14.4公顷该项目位于梁平县梁山街道上八、大福村,西南与梁平机场呼应,东临机场路,北与梁平县火车北站遥相呼应。
该项目总面积建设用地约14.4公顷(约216亩)。
1.21 用地现状旱地水田水域该项目在县城城区东北方向1400米左右的位置,用地占上八、大福村各一部分,基地多为农田和菜地,还有部分水域。
场地内没有建筑,无需拆迁。
植被基本为稻、草,树木稀少。
1.22 现状地形分析坡度分析图坡度分析图该项目用相对较平坦,仅有一小土丘,地块相对高差为10米,整体布局为东高西低。
场地内坡度较小,较适宜建设。
高程分析图本案地块西南方向1300米左右有梁平机场,飞机航行方向正好经过本案地块上空,受到机场净空要求的影响,本案建筑高度受到一定限制,建筑可达高度在16.3到20.8米之间,各点都需仔细斟酌,必须满足机场净空要求。
本案用地属于未开发地块,场地需要夯实平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较薄弱。
1.23 限制条件1.3 规划权责本次规划要求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建设要求和现状用地条件,全力规划建设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办学规模宏大、教学理念先进的中学校园,提升教学质量,打响教育品牌。
1、《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2、《全国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合格指标》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梁平县规划局核发的《关于梁平县红旗中学整体搬迁项目规划技术条件的函》5、《红旗中学整体迁建修建性祥细规划设计要求》(供参考)6、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2.11 校园规划反思当今许多学校的建设偏离了学校建设的初衷,它不再以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为主体,而是脱离了人的,纯艺术的创作。
学校广场的大“空”间规模宏大的校前广场某学校广场的大“空”间毫无遮挡的生硬轴线许多学校虽然看上去很美,设备也很完善,但普遍缺乏生机和活力,校园文化气息缺失严重,建筑和环境的创造往往被当成单纯的文化艺术创作,主题依然是空间形体设计,更注重构图、比例、均衡、韵律等视觉美学要素。
于是为配合基地的尺度,往往追求夸张的建筑尺度和体量,相应的,不得不将广场、绿地、睡眠、道路的尺度扩大到夸张的尺度。
因此昔日一些老校园中那些供人小坐、交谈、聚会的室外活动场所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各自为政的纪念碑式的建筑:那些充满活力,倍感亲切的街道变成了纯粹的交通渠道,广场成了没明确范围的巨大“空”间。
这与学校建设的初衷肯定是相违背的,这样的环境必定不能很好的教育育人。
2.12 项目定位校园之所以为校园,不仅在于它有各种教育建筑,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学习的场所、研究的氛围。
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一书中曾说“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教师、游人、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的谈话的物质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结合本案用地条件和学校特点来看,只有以人作为学校建设之根本,打造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的、校园人文氛围十分浓郁的“场所”空间,才是学校的出路所在,才能在全国众多学校中突出重围,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为此,本方案将以学校整体搬迁新建为契机、以学校近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构建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为目标,以生态人文和谐为准绳,精心打造一个国内知名的“空间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儒雅、思维交流活跃、教育教学方便”的绿色人文校园。
2.13 规划设计理念路易斯.康对学校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棵树下,教师不把自己当成教师,学生也不把自己当成学生。
这样的一些人,就许多实际的问题进行平等的交谈,这才是学校的开始。
本案立意于路易斯.康“树”的理念,将学校比做一棵大“树”,努力营造一个“树荫”下轻松、舒适、人文气息浓郁的环境和气氛,让师生在“树”下更好的交流、学习,在此实现师生的人生价值,并体现出学校的价值……2.4 总平面图及特征考虑到地形地貌对的影响,本案建筑主要布置在地块东部,运动场地布置在地块西部,中间用一条景观轴线隔开,两地块之间有小高差,用台阶相连。
临机场路主入口出布置有红旗广场,它与图书馆、中心核心景观构成了校园主轴。
整个校园用局部外环路串联起来,内部不受车辆干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学习、休憩场所。
高程分析图整体结构表现为为一心、两轴、四区。
一心两轴四片区一心:中部休闲交流中心两轴:从主入口到体育馆的视线主轴、竖向的步行景观轴线四区:教育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生活区。
2.3 功能分区整个校园划分为“教育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休闲交流区、教师生活区”五大功能板块。
本案在组织功能板块的时把学校的主体“学生”,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以方便快捷为目标,将学生从宿舍楼引导到教学楼,运动场,休闲交流区、图书馆。
学生宿舍与教学楼仅一路相隔,学生上课或者课后去教学楼自习都非常方便与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办公区都联系紧密,在这样的良性引导下,学习气氛必定很好。
体育运动区与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办公区的联系都很紧密,既方便体育教学,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强身健体。
学生生活区教育教学区体育运动区休闲交流区教师生活区教育教学区——主要位于地块东南部,包含学校入口的红旗广场、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和科技楼,总共占地约4.3公顷。
红旗中学有近百年的历史,其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精神都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入口处的红旗广场采用怀旧的风格,通过对空间、色彩、材质的选择和处理营造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场所,熏陶在此的莘莘学子,使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规划以轴线手法突出图书馆的主体地位,图书馆中部采用镂空手法,保持了视野的通透性和空间的连续性,营造了良好的空间氛围。
教育教学区教学楼围绕中部休闲交流中心成序列布置,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后的交流、探讨。
底层采用局部架空的手法,丰富了空间环境,使交流休憩的范围得到了很大的延续,灰空间的运用就像大树下的树荫,学生可以在此身心愉悦的交流、学习和生活。
考虑到高三学生的特殊性,规划时有意将北面两栋设为高三教室,与生活区接近,方便高三学子备战高考。
办公楼与图书馆、教师周转房共同形成了红旗广场的围合空间,办公楼建筑采用怀旧的风格,用局部橙色的的砖墙面来传承历史的记忆。
科技馆布局比较灵活,现代的风格体现科技的欣欣向荣……2.21 教育教学区2.22 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主要位于地块西部,包含400米标准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及部分球场,总共占地约5.3公顷,大规模高标准建设。
体育运动区结合场地条件布置在地块西部,长条形布置使其与学生生活区,教育教学区和休闲交流区都联系紧密,既能满足教学的方便快捷,又能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向运动场,激情碰撞,强身健体……体育馆是该区的主体建筑,也是学校主轴线的终点,现代的风格与运动的激情洋溢相得益彰,高标准的建设让学生能够享受更好的体育教学,学校只有把德智“体”美劳放在同等的地位引起重视时,该学校才是睿智的,才是发展前途的,而红旗中学的规划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体育运动区2.23 学生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主要位于地块北部,与运动区和教学区联系紧密,能很好的方便学生去运动和学习。
该区有男女生宿舍和学生食堂。
总用地面积约3.1公顷。
学生生活区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着生活在其中的人。
在此,学生生活区建筑局部采用怀旧的砖墙面,多一份厚重,少一份浮华,整体环境典雅、幽静,人文气息浓郁……休闲交流区——位于地块几何中心,也是两条轴线的交点,这里既是休闲的花园、也是交流的舞台,它与教学楼底层架空的形成的灰空间连成一片,使开敞空间得到了延续,在此学生可闲庭信步,也可激情畅谈。
该区面积约1.2公顷。
2.24 休闲交流区 2.25 教师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布置有教师周转用房及教师食堂,位于地块东部角落,在红旗广场北部,与办公楼成对称。
教师生活区与教育教学区紧密相邻,方便老师进行教学,该区面积约0.6公顷。
休闲交流区教师生活区2.31景观结构整体的景观结构犹如一片摇曳在风中的枫叶,叶片为整个功能片区,叶柄恰如校园的中心景观带,办公楼与教师公寓前的节点景观组成该叶子的托叶部分,叶脉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视线通廊。
根据规划功能分区,全园有四大部分功能区:教学区、行政区、体育运动区、生活休闲区。
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布局结构,“三心两轴,一带八区”,点、线、面充分融合。
三心:主入口红旗广场、学苑广场、宿舍中心广场;两轴:东西为全园的中心景观轴线,是全校的精神象征与交流活动核心,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分布其两侧;景观次轴线是由学苑绿地中心点南北延伸,它经学苑绿地、科技楼广场、学苑广场、宿舍楼;一带:将主入口水景广场、学苑广场、宿舍楼、学苑绿地、体育馆绿化圈串连起来的生态绿带;八个绿地功能片区:教学区、主入口区、综合办公区、体育运动区、绿地休闲区、学生生活区。
2.32景观布局整个校园规划方案的景观采用带状分区节点式布局,首先通过入门红旗广场前的卷轴浮雕、广场中间的青竹与水幕墙连贯一体,一气呵成。
透过图书馆的镂空口,让在图书馆学习的莘莘学子转角就能看到一幅由谁洋桥、明月湖构成宛如框景的美景。
一方面校园应具有良好生态景观,另一方面作为新建校园,势必着重创建充满时代气息、文化氛围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系统完美结合。
校园总体景观布局以程式化与自然化有机结合的手法,采取道路、场地整体规则式布局与局部自然式布局相结合,植载整体自然式布局与局部规则式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在规则中体会规矩与规律,在自然中进行陶冶与感受亲切。
使得校园总体布局理性严谨、而又自然随性,营造出了现代、大气、生态的校园氛围。
主入口红旗广场主入口是中心景观轴线的起始点,也是展示校园风貌的地块。
从大门进入校园首先看到的是一组“智慧之窗”雕塑,它放置在车行道与中央景观道交汇处,白钢构架,它抽象的造型暗示着美好的未来,设计为红色,富有激情;水幕墙的水缓缓流下,源远流长,生机盎然;景观道中间设计三个长条形的竹池,两侧伸出平台放置花钵,雀跃的水声、芬芳的花朵,迎接四方友人;两侧绿地规则整齐地种植模纹大树,体现了校园规整洁净的环境,谕示着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严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