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学案博苑11-20 0516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囚绿记》学案一内容感知《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是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散文里,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

以“常春藤”为“绿友”,朝夕相处,息息相关,被“囚”的“绿友”,失去了阳光,“好像病了的孩子”,然而“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写“绿”,赞“绿”,显然不是迷恋景色,而是借助绿色的生命,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

“绿色”,既是的本色,也是他的散文创作的基本色调。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陆蠡(lǐ)淅沥(xī lì)移徙(xǐ)婆娑(pó suō)涸辙(hé zhé)猗郁(yī)瞥见(piē)葱茏(cōng lóng)纤细(xiān)急不暇择(xiá)嵌(qiàn)揠苗助长(yà)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了截:明了简单。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繁茂:繁密茂盛。

安顿:指居住、安置下来。

留恋:不忍离开或舍弃。

缘引:攀缘,牵引。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茂盛的样子。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攀缘: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还可指依附、投靠。

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2.相关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作仔细的选择。

3.近义词占据•占领“占据”指用强力保持或获得地域、场所。

例:敌人凭借占据的有利地形,企图负隅顽抗。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例:我们要开拓和占领新的科技领域。

固执•顽固“固执”指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词义较轻。

例: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是不行的。

“顽固”指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不易制伏或改变。

词义较重。

例:他这种因循守旧的思想很顽固,要想一下子改变他是不容易的。

事情•事件“事情”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事故、差错、职业、工作。

它主要指发生的一些平常事。

例:王校长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总是忙不过来。

“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

它主要指发生的重大事情。

例:公安机关要有较强的防范意识,随时处理好突发事件。

灵巧•灵活“灵巧”指灵活而巧妙。

既可用于有生命的对象,也可用于无生命的对象。

例:他的手挺灵巧,能做各种精致的小玩意儿。

“灵活”指敏捷,不呆板;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

主要用于有生命的对象。

例: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处理好目前的事件。

怀念•想念“怀念”指思念,一般用于已过去的事情或已去世的人。

例: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我们十分怀念鲁迅先生。

“想念”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一般用于健在的人。

例:他们虽然人在国外,但是心里时刻想念着祖国。

四、文学常识陆蠡(1908—1942),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牺牲时仅仅34岁。

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漂流记》等。

陆蠡的散文,善于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露出闪光的心灵。

在艺术上,他的散文笔调清新,结构严谨,感情朴实深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五、名篇名句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3.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剖析:此句前面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可见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

这里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说明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另外,这句话还对后面写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2.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剖析:它表现和绿心灵相通。

这里主要是表达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

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3.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剖析: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己的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

当然,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或双关。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剖析:从表层看,这两句话点明了对绿色的挚爱,的赞美、歌颂之情蕴涵其中。

从深层看,这两句话说明了囚绿的原因,表现了人的贪婪和自私。

5.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剖析:从表面上看,这个句子表达了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

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但是句中有“好像”二字,意味着这“生的欢喜”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是被“囚”者对暴力的抗争。

6.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剖析:绿枝条与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了自由。

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

“永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自己心灵的写照。

7.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剖析:两者的关系改变了,由主宰者和被支配者的关系化为朋友关系。

同时也隐含了对沦陷于敌人手中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怀念。

二、重点语段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至“也视同至宝”。

剖析:此段直接倾诉对绿的热爱和渴盼,表现出对当时北方都市沉闷环境的厌倦和不满。

其中的描写,既指自然环境,也可以指当时的社会环境。

2.“我拿绿色来装饰”至“无声的歌唱”。

剖析:一方面表达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时也为自己“囚绿”交代原因。

3.“植物是多固执啊”至“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剖析:责怪常春藤,表现了对绿自省的心理活动,对绿的认识逐渐起了变化,但仍然不肯彻底改变自己的决定,很能反映对绿爱得“执著”。

植物自由地向阳生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移的,是“我”的“囚绿”剥夺了植物向往阳光的自由,“我”的“不快”和所谓自尊心被“损害”是咎由自取,是“我”为此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里的“固执”其实是对常春藤的尊敬。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结构图解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在本文中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2.在本文中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3.本文讲述了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结构精巧抒情婉陆蠡的《囚绿记》为人们所称道,是因为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

新奇精巧的结构。

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题法,而是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娓娓道来,逐层展开。

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

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

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

“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会枯萎变色。

至此,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

最后以怀念这圆窗和绿友作结。

全文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平中见奇,出奇制胜。

深沉婉的抒情。

当时,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我”感到“孤独”。

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他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和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强盗的恨。

坚信日本强盗终将要被赶出去,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绿友见面。

平淡的文字,饱蘸着炽烈的感情。

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回味无穷。

问题探究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会得到很多启示吧,也许会为“绿”的力量所感动,也许会被“绿”的不屈生命状态所感染……请你以“走进绿色”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深刻领悟“绿”所蕴有的内涵。

导思:“绿”,一个多么悦目的字眼。

文中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其实,对于绿色,各人有不同的感受。

哲学家说,绿是希望的象征,给人以生机与活力。

环保学家说,绿色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它的作用真大,可以绿化空气。

医生说,绿色是健康,是生命的保障。

战士们却说,绿色是和平与安宁。

因此可先进行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然后进行课题的交流与的撰写。

探究:第一步,查找有关“绿”的文章。

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在阅读时,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疑点,随时在书上圈画、评点,以此积累第一手资料。

如朱自清先生《梅雨潭的绿》、李广田先生的《绿》、刘白羽先生的《绿》等。

第二步,展开思维,多方查找有关以“绿”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2008年奥运的口号是“绿色奥运”,其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