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
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正反比例的判断,大家还记得吗?
师: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生: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而且比值一定,这样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师:说的真好,正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是什么?
生:Y:X=K(一定)
师: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生: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而且它们的乘积一定。

师:所以我们就说乘积一定的两种变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师: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是什么?
生:XY=K(一定)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以下几道题中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

生回答。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师:数学中每个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了正反比例的判断后,相信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到底学了有什么用,能用来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生活中比例的应用吧。

板书课题。

师:在此之前,请大家看看屏幕中的例题1,请大家回顾一下,以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算式,并计算一下。

生汇报。

师:能说一说1200÷30所得到的40表示什么?(单价)然后呢?(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
2、师:恩,都理解吗?非常传统的做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下面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用不同的角度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同桌交流一下。

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单价、数量和总价
哪种量是一定的?单价。

你怎么知道单价一定的?订阅《小学生周报》……购买的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相信聪明的孩子已经知道老师接下来要大家做什么了吧?
对了,思考一下,能不能将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应用到这道题中去呢?动手试一试。

生汇报。

师:先列算式,再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引导学生说到因为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是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比数量等于单价,等式左右两边都是表示单价,单价一定,也就是相等,用等号连接。

)多请几个学生说说。

师:如果我对结果没有把握,可以怎么检验?
(用算术方法检验、将结果代入比例)
3、师:看来换了一个角度看庐山,庐山还真不一样。

还想再试试吗?好,下面老师要求大家认真读题,在解答之前,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

出示例题2。

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单价、数量和总价
哪种量是一定的?数量。

你怎么知道数量一定的?一定数量的科作业本……
购买的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好,下面请大家列式计算一下。

汇报。

师:你这么列式的理由是什么?等号的左边表示什么,等号的右边表示什么?用等号表示什么不变?(多请几位同学说说)
师:老师发现刚才的两个问题有的同学特别快就解决了,你能向大家说说你的秘诀吗?(引导学生发现在解答之前要先进行比例的正确判断)
师:看来大家已经发现山路怎么走了,下面的路就由大家自己走。

别迷路了哦。

4、出示例题3。

师:先说说你的算式,再说说你的解题的步骤。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请举手。

现在我们又解决了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从刚才的几道例题中你能不能小结一下解题的步骤关键是什么?
5、师:比例问题难吗?我们检验一下。

出示练习。

请学生上来板书。

6、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上有什么收获?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动脑筋编一道比例问题(正比例、反比例都可以)写下来考考你的同桌,看看你会不会编,也考考你的同桌,学会了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