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地理位置及工程概述 (1)2.2既有道路现状 (2)3.设计概况 (2)3.1主要技术标准 (2)3.2承台设计 (3)3.3主要工程数量 (3)4.施工安排 (3)4.1工期安排 (3)4.2机械配置 (4)4.3施工人员配置 (4)5.施工方法 (5)5.1施工程序 (5)5.2施工工艺流程 (5)5.3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12)6.质量保证措施 (13)6.1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13)6.2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4)6.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14)7.安全保证措施 (15)8.工期保障措施 (18)9.雨季施工措施 (19)10.现场消防保卫措施 (21)11.环保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21)12.交通疏解、占道施工措施 (22)1.编制依据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及铁建设[2009]22号、铁建设[2010]257号铁建设[2013]52号局部修订条文4)《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版)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0)《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15)《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 722-2008)16)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成熟的施工工艺和科研成果2.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及工程概述1)太和站~竹料站~钟落潭站(一)区间(土建7标)在竹料站前约2.5公里出洞口,沿着105国道路中敷设。
该段现状白云大道道路净宽30.6~31m,设置双向6车道+两侧硬路肩。
道路两侧为按60m红线留的绿化隔离带和道路排水设施。
路侧现状建筑物较为密集。
标段设计起点里程YDK26+667.143,设计终点里程YDK32+972,全长6304.857m。
其中高架区间长6101.559m,路基段长203.298m,路桥分界里程YDK26+870.441。
2)竹料站为十四号线主线的第五座站,车站位于广从公路马沥村段,沿广从公路南北向路中布置。
站位所处的105国道现宽30m,远期规划为60m宽。
站位位于105国道与纲领大道交叉口南侧地块内,西侧有广美纸制品有限公司、黎民行李车厂、汽车修理厂;东侧为御福酒家、木门厂。
周边规划以工业、居住用地为主。
车站为路中高架三层双线侧式站台车站,总长度为120.00m,标准段宽度为22.90m,标准段高21.32m。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
其中2个出入口位于105国道两侧。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8+840.000,设计起点里程为YDK28+780.000,设计终点里程为YDK28+900.000。
2.2既有道路现状1)路面及桥涵现状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标准板块尺寸为5×3.75m。
从全线情况看,工程范围内大部分路面板块较完好,无大面积裂缝、错台和脱空现象,路面总体状况较好。
全线小桥及涵洞较多。
2)管线现状原公路两侧管线密布,现状管线主要是电信管道,现状电信管分布在道路两侧车行道外,运营商包括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广东盈通、部队等,总管孔数为34孔~40孔,埋深0.25~2不等。
3)地形地貌本项目基本顺流溪河成北向东延伸,沿线地貌主要为河流冲积平原或阶地地貌单元,两侧为低山丘陵地貌,线路沿线较多房屋建筑物、高架桥、流溪河支流、流溪河、农田、果园、城市道路等,线路地形起伏较大,线路地面标高约15~55m。
4)气候气象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绥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
受低纬海洋湿润气流的调节,夏季不像中国内陆长江流域一些盆地那样酷热。
广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常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
四季树木常绿,花果常香,鱼虾常鲜。
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
3.设计概况3.1主要技术标准1)桥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钢结构防腐体系使用为20年。
2)车站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3)桥下净空高度,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上的桥梁为5.0m。
4)行车速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5)线路:正线为双线,直线部分线间距4.2m,标准轨距1435mm。
3.2承台设计本工程标准段共三种截面尺寸,分别为B型承台截面尺寸6.5×6.5×2m,适用于墩高H≤16m的标准梁桥墩;C型承台截面尺寸8.2×6.2×2.5m,适用于墩高16.5≤H≤18.5m 的标准梁桥墩;D型承台截面尺寸10.5×6.5×2.5m,适用于墩高19≤H≤21m的标准梁桥墩;节点桥梁的承台特殊设计。
竹料高架车站承台尺寸采用9.6×6.0×2.5m。
3.3主要工程数量4.施工安排4.1工期安排本工程承台施工计划于2015年6月8日进行施工准备工作,2015年6月10日正式开工,全部工程于2016年7月15日完成。
具体计划表如下:4.2机械配置承台施工所需设备如下表:4.3施工人员配置本标段承台施工为便于组织管理,项目部全体人员分为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别组织、统一管理。
其中管理层包括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和工程部、安质部、预算部、机物部、综合办公室部门负责人。
5.施工方法根据设计及招标文件本标段涉及到承台(托梁)施工的施工项目为路基过渡段、高架区间及竹料高架车站。
其中路基过渡段托梁参照承台施工方法进行。
5.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钢板桩打设→开挖工作面→凿桩头清理桩基顶→测量放线→浇筑垫层混凝土→钢筋绑扎→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生→拆除模板→基坑回填。
5.2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准备好材料、劳力及机具,并检查其性能达到标准,收集施工地点作业层地理环境、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轴线。
方向、标高、开挖范围等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测量放线,做好开挖准备。
测量放线依据业主及监理检核通过的控制点施测。
在既有公路边施工承台采用插打钢板桩对既有线边坡进行加固防护,如遇特殊情况,诸如横穿既有道路管线与承台距离小于或接近1m时,无法及时迁改时,及时与权属单位确认后,采用放坡开挖,坡度控制在1:1~1:1.5,并在距离坡顶0.5m处设置挡水坎,防止雨水冲刷边坡。
2)钢板桩施工(1)钢板桩施工前准备①钢板桩采用单层拉森Ⅳ型U型钢板,钢板桩的设置位置应便于基础施工,即在承台边缘之外1米,并留有支、拆模板的操作面。
②钢板桩不直的平面位置,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充分利用标准钢板和便于设置支撑。
③打设钢板桩采用挖掘机振动锤,以便将钢板桩打入预定位置。
④钢板桩长度选择为6m。
(2)钢板桩的打入①钢板桩打入方式选择板桩打设方式采用“单独打入法”。
先插上游边,在下游边合拢。
A.先由测量人员定出钢板桩围堰的轴线,可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导向桩,导向桩也使用钢板桩,然后挂绳线作为导线,打桩时利用导线控制钢板桩的轴线。
B.准备桩帽及送桩:打桩机吊起钢板桩,人工扶正就位。
C.单桩逐根连续施打,从板桩墙一角开始,逐根打入,直至打桩工程结束,注意桩顶高程不宜相差太大。
②钢板桩打设技术要求A.在打桩过程中,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派专人指挥。
B.打桩前,测量定位放线,桩按线插入就位。
C.为防止锁口中心线平面移位,可在打桩进行方向的钢板桩锁口处设卡板,阻止板桩移位。
D.钢板桩墙尽力按钢板桩标准宽度的整倍数来设计,以免导致最终合不拢而带来的施工难度。
E.打桩时,开始打设的第一、二块钢板桩的打入位置和方向要确保精度,它可以起样板导向作用,每打入1m 应测量一次。
F.钢板桩入土深度达桩长0.5倍以上。
G.按目前国家规定打设钢板桩允许误差:桩顶标高±100mm,拔桩轴线偏差±100mm。
板桩垂直度为1%。
(3)钢板桩加固支撑设置①钢板桩上部设置通环钢梁(用40工字钢双拼组合成钢梁),梁顶标高比桩墙顶标高低50~100mm。
环钢与钢板桩焊接牢固。
②在钢板桩转角处40工字钢设置钢梁斜撑,斜撑与水平环梁焊接牢固。
围堰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图(4)钢板桩的拔除在承台施工完成后,进行基坑回填土时,要拔除钢板桩。
钢板桩修整后可重复使用。
拔桩前要考虑拔桩顺序,拔桩时间。
①基坑内先回填夯实。
为了加快工程施工总进度,加速回填和缩短拔桩工期,基坑采用砂回填,浇水沉实。
②对于封闭式钢板桩墙,拔桩的开始点宜选择在离开角桩5根以上,必要时还可用跳拔的方法间隔拔除。
③拔桩的顺序一般与打设桩顺序相反。
④拔除钢板桩宜用振动锤或振动锤与起重机共同拔除。
振动锤产生强大振动破坏拔桩周围土体间的粘结力,依靠附加的起吊力克服拔桩阻力将桩拔除。
⑤当将桩拔出后,及时用砂子回填孔洞。
拔桩的空洞必须及时回填,减少对邻边基础的影响。
回填方法有振动法也可在桩拔时灌水,边振边拔并回填砂子。
3)基坑开挖(1)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根据现场条件选择挖掘机操作距离。
(2)基坑开挖保证基坑大小满足基础施工要求。
(3)基坑有动荷载时,坑顶缘与动荷载间要留出不小于1m宽的护道,为防止上层砂土层坍塌,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基坑底的几何尺寸要比设计承台平面尺寸大至50~100cm,以便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
(4)挖掘机开挖基坑,挖至距坑底30cm~50cm时采用人工开挖。
(5)人工按设计标高清理基坑,基坑底四周挖出排水沟及汇水井,及时用水泵排出地下水,水泵的进水管要包扎,基坑内抽出的水引导排放,确保不会污染环境。
(6)凿桩工作与人工清理基坑同步进行,凿桩设备为空压机带动风镐机组,凿除桩头至设计标高,将桩头清理干净。
进行放线定位。
需要时在承台底面标高以下浇筑一层10~20cm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或砂浆作为封底层,以便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