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概论 新能源及其材料

新能源概论 新能源及其材料


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
可维持6×1010年。所以可以说它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1.1 太阳能特点
1) 总量最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对能源危机) 2) 分布最广——遍布世界各地(应对传统能源的区域差 异和贸易壁垒) 3) 最清洁——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也不会产 生废弃物(应对环境恶化) 4) 能源品位低——需要一定的面积保证(通常认为在不 考虑地球大气吸收的情况下,功率是1.39KW/m2 ) 5) 不稳定因素多——多数利用方式受天气状况影响
1.1 能源的概念
能源是指一切能量比较集中的含能体和提 供能量的物质运动形式


天然气
石油
1.2 能源的分类
按能源的形成方式划分
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如 柴草、煤炭、原油、天然气、核燃料、水力、风力、太阳能、 地热能、海洋能等。 二次能源——把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来的能源称二次 能源,如蒸汽、焦炭、洗煤、煤气、电力、汽、煤、柴、油、 氢能等。
2.1.4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光电转化
太阳能发电站
2.1.4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光电转化
太 阳 能 汽 车
2.1.4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光电转化
日本通产省(MITI)第二次新能源分委会宣布了光伏、风能和太阳热利用计划,2010年光 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GW

欧盟可再生能源白皮书及相伴随的“起飞运动”是驱动欧洲光伏发展的里程碑,总目标 是201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GW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历年总装机容量图
2.4 小水电
所谓小水电,通常是指电
站总容量在5 万kW以下的小
型水电站及与其相配套的小电 网的统称。小水电的开发方式,
按照集中水头的办法,可分为
引水式、堤坝式和混合式三类。
2.4.1 小水电的特点
工程简单、建设工期短,一
3年平均增长 速度(%) 33.8 34.6 31.3
丹麦
印度 意大利 英国
2456
1456 700 525
2880
1702 806 570
3076
2125 922 759
6.8
24.9 14.4 33.1
9.5
20.3 29.5 21.3
荷兰
中国 日本 世界前10名 世界总计
523
406 357 22957 24927
2.1.2全球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2.1.3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太阳能分布: 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 值中心都处在北纬 22°-35°这一带,青 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 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 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 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 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 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 于北部。
2.1.4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热管太阳能热水器 在普通真空太阳集热管中
加上传热导管即可,因为增加了传热介质,热效率 有一定损耗。优点是管内无水,永不结垢,适用严 寒地区使用。
2.1.4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光热转化
太阳能热水器与其它热水器使用效益比较表
热水器装置类别
太阳能热水器
燃气热水器
电热水器
装置投资(元)
装置寿命(年) 每年燃料动力费 (元) 15年需总费用(元)
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在今后相 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村生
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推广热
效率可达20%~30%的节柴灶这 种技术已被国家列为农村能源建 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农牧民学习使用节柴灶
2.2.3 生物质能的利用——物化转化
物化转化主要包括干馏技术、生物质气化 技术及热裂解技术等。可以把生物质转变成热 值较高的可燃气、固定碳、木焦油及木醋液等 物质。可燃气含甲烷、乙烷、氢气、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等,可做生活燃气或工业用气。
2.3.3 风能的利用
不同能源发电成本
2.3.3 风能的利用
世界风电市场前10名国家的风电发展增速统计
国家
德国 美国 西班牙 累计装机
2001年底
875043
2003年底
14612 6361 6420
2002-2003增长 速度(%) 22.1 36.1 27.3
动而产生的能量。太阳能在地 面上约2%转变为风能,全球 风力用于发电功率可达11.3 万亿kW。
2.3.1 风能的特点
风能的优点: 1) 蕴藏量大、分布广泛 2) 无污染、可再生 3) 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
风能的限制性: • 能量密度低,只有水力的l/8l6 • 不稳定性,气流瞬息万变 • 地区差异大
727
473 486 29329 32037
938
571 761 36545 40301
29.0
20.7 56.6 24.6 25.6
25.6
17.5 75.1 29.2 29.2
2.3.4 我国风能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02年底,我国风力发电的装机 容量已经达到了46.85万千瓦(不包括台湾地区)。
秸杆发电
2.2.3 生物质能的利用——生化转化
生化转化主要包括厌氧消化技术和 酶技术。厌氧消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 生长代谢过程将生物质转化为CH4 等可 燃气体,同时得到厌氧发酵液、渣等厌 氧发酵残留物,用作农田肥料,效果很 好。 酶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体内的酶分解 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如乙醇、甲醇 等。
环境污染 —— 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了 严重的环境污染, 导致了温室效应的产生 和酸雨的形成。2005年2月16日,旨在减 排室温气体的《京都协议书》已经正式生 效。 能源危机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三 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可开采年限,分别 只有40 年、50 年和240 年。目前我国已 经有超过31%的石油需要进口,而到2010 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到45-55%。
2.3.2 我国风能的分布
资源丰富区有山东、辽
东半岛、黄海之滨,南澳岛
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岛和 南海诸岛,内蒙古从阴山山
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北,新
疆达坂城、阿拉山口,河西 走 廊,松花江下游,张家口 北部等地,以及分布各地的 高山山口和山顶。
2.3.3 风能的利用
利用风力可以发电、提水、助航、制冷、致热等。
1.2 能源的分类
按能源的使用性质划分
含能体能源 ——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能源,其特点是 可以保存且可储存运输,如煤炭、石油等。 过程性能源 ——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形式,它不 能保存、难于储存运输,如太阳能,电能等。
1.2 能源的分类
按能源可否再生划分
不可再生能源 ——指随人类的使用而减少的能源,如煤 炭、原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可再生能源 ——不随着人类使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 ,如 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 能源
2.1.4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光热转化
☆平板太阳能热水器 产水量大,利于清洁,热 效率高,是与建筑物相结合的首选产品。但不抗 冻,环境温度0℃时则不能工作,广泛运用于非 结冰地区,国外90%以上的用户使用本产品(通 过改造的平板热水器可抗严寒)。 ☆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高硼硅玻璃真空管具有一 定的抗冻能力,可在-15℃的环境中照常工作。管 内走水,易炸裂,时间长了会有水垢积存,影响热 效率,

美国能源部制定了从2000年1月1日开始的新5年国家光伏计划和2020~2030年的长期规划, 按照预计的发展速度,2010年美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7GW

澳大利亚计划于2010年使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0.75GW
2.1.4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光化学转化
光化学转化:就是用光和物质 相互作用引起化学变化的过程。 这种转换技术包括半导体电极 产生电而电解水产生氢、利用 氢氧化钙或金属氢化物热分解
优点:燃烧容易,污染少,灰分较低。 缺点:热值及热效率低,体积大而不易运输, 直接燃烧生物质的热效率仅为10%一30%。
2.2.2 生物质能种类
生物质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
2)农业废弃物;
3)水生植物; 4)油料植物; 5)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 6)动物粪便。
2.2.3 生物质能的利用——直接燃烧
光——热转化 光——电转化
光——化学转化
2.1.4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光热转化
光热转化:就是把太阳辐射能通 过各种集热装置(集热器)转变
成热能。主要包括热水器、干燥
器、采暖和制冷、太阳房、太阳 灶和高温炉、海水淡化装置、水 泵、热力发电装置及太阳能医疗 器具;
北京2008奥运会的示范工程, 中国太阳能第一楼
2.2.4 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
从资源和技术(包括技术的经济性)两方面看,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和生产生 物燃油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为满足我国的电力需求、石油需求起到重要 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表 1 2003年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量
2.3 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造成地球
各部分受热不均,引起空气运
1.2 能源的分类
按现阶段使用的成熟程度划分
常规能源 ——指人类已长期使用,巳在技术上也比较成 熟的能源。 新能源 ——指虽已开发并少量使用,不过技术上还未成 熟而没有被普遍使用,但却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能源。
1.3 能源问题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 及人口的增长,人们对能源的 需求越来越大,能源问题也越 来越突出。
正在开采的油井
1.3 能源问题
▲2、我国的能源结构 ▲1、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耗
20%的能源消耗生产了约5%的GPD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 新能源的几种形式
生物质能 太阳能
小水电
氢 能
天然气水合物
风能
地热能 海洋能
2.1 太阳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