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及翻译后过程

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及翻译后过程

②mRNA 在小亚基定位结合 —通过5' 端S-D序列(AGGA) 配对结合到核蛋白体小亚基上的 16S-rRNA 近3' -末端处 (UCCU)
③起始氨基酰 -tRNA 的结合—fMet-tRNAi fMet和IF-2 及 GTP 形成复合物
④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 —70S起始复合物形成
起始氨基酰tRNA(fMet-tRNA fmet)结合 到小亚基上
ATP
mRNA

elF4E, elF4G, elF4A, elF4B,PAB
ADP+Pi
60S

eIF-2B 、eIF-3 、 eIF-6
40S
60S
Met
elF-5

各种elF释放 GDP+Pi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
Met
合物形成过程
二、肽链合成延长
根据mRNA 密码序列的指导,顺序 添加的氨基酸从N端向C端延伸肽链,
直到合成终止的过程
肽链延长在核蛋白体上连续性循环式进行, 又称为核蛋白体循环(ribosomal cycle) ,每 次循环增加一个氨基酸
? 进位(entrance)/ 注册(registration ) ? 成肽(peptide bond formation) ? 转位(translocation)
蛋白质
rpS 21 种 rpL 34 种
rpS 33 种 rpL 49 种
小亚基与 mRNA的结合
大亚基
P位
A位
P位(peptidyl site) :结合肽酰tRNA的部位 A位(aminoacyl site) :结合氨基酰tRNA 的部位 E位(exit site) :排出位
三、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 —tRNA
碱基配对规律的情况,称为遗传密码的摆动现象 3. 通用性:除个别细胞器的特殊密码子外,蛋白质生物
合成的整套密码,从简单生物到人类都通用 4. 连续性:mRNA 的读码方向从 5‘→3,' 两个密码子之
间无任何核苷酸隔开 5. 偏爱性:密码子使用频率的差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阅读框架(reading frames)
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 ORF): 从起始密码 AUG 到终止密码处的正确可阅读序列
密码子
mRNA 分子上从 5′→ 3′方向,由 起始密码子 AUG开始,每 3个核苷酸 组成的三联体,决定肽链上某一个 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 信号,称为三联体密码。
起始密码: AUG 终止密码: UAA、UAG、UGA
遗传密码的性质
1. 简并性:指一个氨基酸具有 2个或2个以上的密码子 2. 摆动性: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有时会出现不遵从
蛋白质生物合成
— 翻译及翻译后过程
翻译(Translation )
将存在于 mRNA 上代表一个多肽的核苷酸残基序列转换 为多肽链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过程
n 氨基酸
mRNA 、tRNA 、rRNA
蛋白质
酶、蛋白质因子、 ATP 、GTP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1. 三种RNA—mRNA 、rRNA 、tRNA 2. 20种氨基酸( AA)作为原料 3. 酶及众多蛋白因子,如 IF 、eIF 4. ATP 、GTP 、无机离子
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
起始因子IF 和eIF
原核:起始因子 —— 三种; IF-l 、2和3 真核:起始因子 —— 十种; eIF 翻译起始: 1)IF-3 —结合核蛋白体 30S亚基,使大、小亚基拆离 2)IF-1 协助IF-3 结合和亚基拆离 3)单独的 30S亚基易于与 mRNA 及起始tRNA 结合 4)IF-2 促进fMet-tRNA 结合mRNA 及核蛋白体
延伸过程所需蛋白因子——延长因子 (elongation factor, EF)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过程
1. 氨基酸的活化 2. 多肽链合成的起始 3. 肽链的延长 4. 肽链的终止和释放 5.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一、肽链合成起始(initiation)
甲硫氨酰 tRNA 与mRNA 结合到核蛋白体上, 生成翻译起始复合物
(一)原核生物翻译起始
①核蛋白体大小亚基分离 —起始因子 IF3 、IF1 介导,利 于小亚基与 mRNA ,fMet-tRNA fMet结合
A C C
氨基酸臂
反密码环
氨基酸的活化
氨基酰-tRNA 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氨基酸 + tRNA
氨基酰-tRNA 合成酶 氨基酰- tRNA
ATP
AMP +PPi
氨基酸 +ATP- E → 氨基酰-AMP-E + PPi 氨基酰-AMP-E + tRNA → 氨基酰-tRNA + AMP + E
原核生物mRNA 的特点
S-D序列:原核生物 mRNA 起始密码 AUG 上游8~13核苷酸 处,存在一段 5′-UAAGGAGG- 3′的保守序列,称为 S-D 序列。是 mRNA 与核蛋白体识别、结合的位点
真核生物 mRNA的特点
真核生物没有 S-D序列, 靠帽子结构识别核糖体 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位 于Kozak 序列 (CCACC AUGG)中, 增加翻译起始的效率
二、生物合成的场所 — 核蛋白体 (Ribosomes)
核蛋白体蛋白及 rRNA的组成特点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核蛋 白体
小亚基
大亚基
核蛋 白体
小亚基
大亚基
S 70S 30S
50S
80S 40S
60S
rRNA
16S-rRNA
5S-rRNA 23S-rRNA
18SrRNA
28S-rRNA 5S-rRNA 5.8S-rRNA
(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
1. 起始因子eIF3 结合到核糖体(80S) 的小亚基(40S)上,使大亚基 (60S)与小亚基解离
2. 甲硫酰tRNA( Met-tRNAi met )结 合
3. mRNA 结合(需帽结合蛋白CBP )
40S
elF-3
② met
Met Met-tRNAiMet -elF-2 -GTP
一、生物合成的模板 —mRNA
5′
CAA CUG CAG ACA UAU AUG AUA CAA UUU GAU CAG UAU
3′
-Gln -Leu- Gln -Thr- Tyr -Met- Ile -Gln- Phe -Asp- Gln -Tyr-
遗传密码 (genetic code) ——能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 基因中的核苷酸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