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阶段监理工作要点一、基坑支护和开挖前协助组织施工图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二、协助审查施工单位资质或审查分包单位资质。
三、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对深大基坑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督足施工方按程序报设计审查和组织专家论证。
审查重点内容为:1.施工平面、立面布置是否合理;2.主要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操作指导性,是否符合国家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3.施工机械、设备、器具配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工程需要;4.劳动力配备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工程需要;5.施工进度是否符合总进度计划的要求;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国家强制性条文。
四、审查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检查施工单位该专项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人员及设施是否落实,主要检查内容有:1是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质量责任制;2组织机构的主要成员、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数量是否足够并专业配套;3检查施工单位质量自检、互检、专检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设有质检员;4各工种、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如测量工、电工、电焊工、机械操作工等)是否具备上岗资格,是否持证上岗;5施工机械机具如钢筋加工焊接设备、砼喷射设备、预应力张拉设备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并处于良好状态;6技术检测手段是否完备,测量仪器、计量器具是否准确完好。
五、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1凡进场的钢筋、钢材、水泥、砂石骨料等原材料必须实行现场联合验收制度,由施工单位填报《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GD2202009),应列明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及使用部位,并随单附上材料出厂合格证书等质量合格证明的复印件,由施工、监理现场核对验收。
2监理人员在现场对所进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和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对需要抽样复试的材料按规定取样,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复验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盖章认可后使用于工程。
3凡工程使用的新材料、新产品,必须提供该材料产品的鉴定报告,并经设计、业主、质监部门认可,应进行性能测试的应抽查复验,需要试配试用的应在现场做出试样,检查其工艺及性能;4承包商利用自有的试验室进行材料检验,应具备相应资质并得到业主和质监部门的认可,监理应按规定的百分率进行平行检验。
六、严格执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制度1施工单位必须按“三检制”的要求对隐蔽工程进行认真的初检、复检,并填写检验批验收记录表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填报《工程报验单》向监理申请报验;2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分别采用见证、巡视、旁站、直观检查、平行检查等方式对检验批进行检查,属隐蔽工程的应按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进行检查验收。
3经监理隐检合格的工程,由监理人员在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上签署意见,不合格的工程必须返工处理,经复验合格并签署意见后同意进入下一工序。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及《工程报验单》返回施工单位一份,留一份监理备查。
4重要部位的隐蔽检查应通知设计和质监站的有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
5未经监理验收合格而自行隐蔽进行下一工序的,监理应加以劝阻,若劝阻无效,有权发出施工暂停令;未经监理验收合格签证而隐蔽的工程,监理有权提出剥离检查,由此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暂停窝工、剥离、覆盖和事故处理费用)和工期拖延均由施工单位自负。
七、本项目基坑支护中可能的重点部位的控制要点(一)冲(钻)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1 桩位测放及标高控制:施工单位经“三检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对控制点、轴线、桩位进行复核,并作记录。
在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 护筒埋设的复核:测量人员应在护筒埋设合格后及时测出护筒高程,测出的护筒高程经自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复核。
3 泥浆质量的检测:(采用比重计)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的比重、粘度、含砂率和胶体化率。
在清孔及水下砼灌注前,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4成孔垂直度的检查:冲孔桩经常检查机台平整和钢丝绳的垂直度等措施预防斜桩现象。
钻孔桩经常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
5终孔检查验收:①会同各方判定入岩面;②清孔检查验收,主要测定沉渣厚度;6钢筋笼制安验收①钢筋笼制安的主要控制点:②钢筋、焊条的出厂合格证及现场取样检测合格报告。
③钢筋笼主筋的间距及型号、钢筋笼长度。
④钢筋笼主筋的连接。
⑤钢筋笼主筋保护层的设置。
⑥钢筋笼笼顶标高的控制。
7 水下砼灌注的旁站监理①把好砼的质量关,经常检查砼的质量,包括坍落度。
②灌注前对灌浆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导管要求内管光滑,导管的驳接口必须加上止水密封胶圈,确保接头密封良好。
导管要便于安拆,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下入导管一定要准确,导管底距孔底控制在0.3~0.5m。
③隔水栓:性能完好,或采用蛇皮袋内装同标号混凝土,开灌前用铁线固定在导管内临近泥浆面处。
④砼初灌量:应保证将导管底一次性埋入混凝土中0.80米以上,灌注保证水下砼灌注的连续性。
⑤灌注过程中,设专人记录灌注量及测量砼面高度,计算埋管深度和应拆除的导管长度。
导管底端埋入砼面以下一般不得小于2米,不宜大于6米。
每次起管后的导管埋入砼面以下一般保持在2~4米。
水下砼灌注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商品砼两车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如有间歇,应经常小范围上下窜动导管,使砼保持流动性。
⑥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起管速度,按上提0.50米,回插0.30米的反复振捣的方式进行控制。
⑦灌注后,及时向孔内回填砂土到地平面确保安全。
⑧每根桩必须随机见证抽样留置试块不得少于一组,并认真做好试块抽样记录,达龄期(28天)及时送检。
8桩体完整性和强度的检测验收9桩头开挖和破碎后的复核检查(二)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控制要点1桩位测放及标高控制:2孔口防踢护壁制做检查3开挖第一节护壁钢筋制安和模板安装验收及护壁混凝土浇注旁站,依次类推;4终孔验收:会同各方判定持力层进行终孔;5钢筋笼制安验收;6混凝土浇注旁站:混凝土质量检查和见证取样,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和振捣的均匀性;7安全监理要点①孔口防护检查②孔下送风检查③班前孔下毒气检查④临电检查验收⑤垂直设备检查验收⑥排水设备检查验收(三)高压旋喷桩的控制要点1重要的、地层复杂的、深度较大的或无经验的地区一定要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和调整设计施工参数。
2测量定位的复核3钻孔引孔垂度检测,有的要泥浆护壁。
4喷射管深度检查和喷嘴防护措施检查(包括低压送水、送气、送浆)5注浆材料的水灰比等的检查6喷射参数的检查和冒浆量的观察(20%注浆量以内)7成桩后的桩体强度或完整性检测验收。
(四)水泥搅拌桩的控制要点1场地平整和大块石等障碍物清除的交接2测量定位的复核3水灰比和原材料的检查验收4钻机钻进垂度检查5注浆泵出口压力的观察和水泥用量的复核6搅拌工艺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严禁带水下钻,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应连续作业。
7成桩后的桩体完整性和强度检测验收。
(五)预应力锚杆施工的控制要点1土方开挖到锚杆设计位置下一定深度后进行孔位定位复核检查;2锚杆钻孔宜采用风动干钻法,不宜采用旋转切削法成孔;3原材料的检测验收;4钻孔倾斜度的检测;5成孔检查验收:包括清孔、孔深、倾斜度等;6锚索的安装验收:锚固段应新鲜无锈迹,自由段应做好防锈蚀(一般一道防锈剂一道防护剂套塑);定位器安装检查;7灌浆旁站:二次灌浆压力、水灰比、注浆时间、锚孔浆面的稳定性;8张拉和锚固旁站:锚固体强度检查、张拉级次、张拉值的稳定时间、锚具及夹片的处理等;9抗拔试验和验收10腰梁制安的检查验收八、基坑土方开挖和回填的监理要点1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和土方开挖方案。
2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是否与设计工况一致,是否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3基坑开挖前是否作好设计交底。
设计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支护结构或放坡的要求,基坑开挖或分层开挖深度,降水、排水措施,监测方案,质量和安全措施等。
4基坑开挖是否按施工方案或基坑支护设计规定的支护形式进行施工5基坑边缘堆放的材料、弃土和设备(特别是重型机械)等是否超出设计的允许范围;重型机械如果在基坑边作业,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设平台、做深基础等)。
6相邻基坑深浅不等时,是否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是否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7基坑开挖中若出现支护排桩的桩间土体渗漏是否有应急措施,如采取海带条或压力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漏等。
8基坑土方开挖是否符合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适时的原则,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每挖1.0m左右是否检查通直修边,随时修正偏差。
9审查基坑开挖雨期施工措施是否合理10基坑开挖的验收和基坑回填旁站基坑开挖后是否及时修筑基础。
基础施工完毕,是否抓紧基坑的回填工作。
回填基坑时,是否事先清除基坑中不符合回填要求的杂物,在基坑的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并且分层夯实。
九、基坑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的监理要点1审查第三方监测单位的资质;2根据设计提出的监测要求,审查第三方提供的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测点布置、观测仪器、观测方法、监测项目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等。
3随机抽查检查监测结果;检查监测时间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4检测监测仪器的精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5检查监测记录的全面性,包括调查当地的气象情况,记录雨水、气温、台风等情况,自然环境条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
6检查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和制度性,督足监测方按时监测和及时反馈信息。
7检查和验收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