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四 起动机控制装置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课题四 起动机控制装置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课题四起动机控制装置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补充知识回顾
起动机由直流电动机、单向传动机构、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

操纵机构的作用是接通或切断蓄电池与起动机之间的主电
路,并产生驱动拨叉的电磁力。

一、起动机控制装置的基本知识
1、功用
起动机操纵机构也叫控制机构,其功用是控制电动机主电路
的通断及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的啮合与分离。

采用传统点火系带有附加电阻的发动机,起动机操纵机构还
有副开关,能在起动时将点火线圈附加电阻短路,以增大起动时
的点火能量。

2、现代汽车上均采用电磁式控制装置,即电磁开关。

3、组成结构:
(1)组成:
电磁开关(吸拉线圈、保持线圈、活动铁心、固定铁心,主
开关接触盘、回位弹簧等)和拨叉
(2)结构关系:
1)吸拉线圈与电动机串联、保持线圈与电动机并联。

2)固定铁芯与活动铁芯安装在铜套内、固定铁芯固定不动,
活动铁芯可在铜套内轴向移动。

3)活动铁芯前端固定有推杆,推杆前端安装有开关接触盘;活动铁芯后端用挂钩与移动叉连接。

4)电动机主开关由开关触盘和触点组成。

两个触点分别与起动机端子“C”和端子“30”制成一体。

在触点旁边有一块与起动机端子“15a”相连的小铜片,称为附加电阻(或电阻线)短路开关
5)铜套外面安装有回位弹簧,其作用是使活动铁芯等部件回位。

图4-2-18 起动机电磁操纵机构
1- 起动继电器触点 2-起动继电器线圈 3-点火开关 4-起动机“30”端子 5-起动机“C”端子 6-附加电阻短路接线柱 7-导电片 8-吸引线圈接线柱 9-起动机“50”端子(插接片式片状端子) 10-开关触盘 11-推杆 12-固定铁芯 13-吸引线圈 14-保持线圈 15-活动铁芯 16-回位弹簧 17-调节螺钉 18-连接叉19-移动叉 20-单向离合器 21-驱动齿轮 22-止推螺 23-点火线圈附加电阻线
二、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
1、不工作时,继电器触点张开,电磁开关中的接触盘与各接触点分开。

驱动齿轮处于与飞轮齿脱开啮合位置。

2、当点火开关接通起动档时,
(1)起动继电器线圈电路接通,其电路:蓄电池正极→主接线柱4→电流表→点火开关→起动继电器“点火开关”接柱→继电器线圈→搭铁接线柱→搭铁→蓄电池负极。

(2)第一动作:电磁铁线圈电路接通,继电器触点闭合,同时接通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电路。

1)吸引线圈电路:蓄电池正极→主接线接柱4→起动继电器“电池”接线柱、支架、触点、“起动机”接柱→电磁开关接柱9→吸引线圈13→接线柱8→导电片7→主接线柱5→电动机磁场绕组→电枢绕组→搭铁→蓄
电池负极。

(电动机开始有小电流通过,有旋转趋势或轻微转动)
2)保持线圈电路:蓄电池正极→主接线接柱4→起动继电器“电池”接线柱、支架、触点、“起动机”接柱→电磁开关接柱9→保持线圈14→搭铁→蓄电池负极。

3)结果:在吸保线圈(磁场方向相同)作用下,活动铁心克服回位弹簧作用,开始移动。

(3)第二动作:活动铁心移动,压动推杆使起动机,开关接触盘与接触点靠近,与此同时,带动拨叉将驱动小齿轮一边缓慢旋转一边推向飞轮齿圈啮合;
1)当驱动小齿轮与飞轮齿圈接近完全啮合时,接触盘已将接触点接通,2)起动机主电路:蓄电池正极→主接线接柱4→开关接触盘→主接线柱5→电动机磁场绕组→电枢绕组→搭铁→蓄电池负极。

3)结果:在点火线圈附加电阻被短路后起动机主电路接通,直流电动机产生强大转矩通过接合的单向离合器传给发动机飞轮齿圈,起动发动机。

(4)主开关接通后,吸引线圈被主开关短路,活动铁芯在保持线圈电磁力作用下保持在吸合位置。

3、松开点火钥匙
(1)点火开关从起动档自动回到点火档,起动档断开。

此时起动档断开,触盘仍将触点接通,保持线圈中的电流改经起动机开关与吸引线圈串联形成通路。

(2)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电流的路径为:蓄电池正极→主接线柱4→接触盘10→主接线柱5→导电片7→接线柱8→吸拉线圈13→接线柱9→保持线圈14→搭铁→蓄电池负极。

(3)结果:活动铁心自动回位(两线圈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电磁力相互削弱,加之回位弹簧作用)
1)开关接触盘与触点断开,电动机主电路即被切断,起动机停止工作。

2)附加电阻又串入点火电路。

3)拨叉拉动驱动齿轮退出啮合(注:未退出前,单向离合器起保护作用)。

作业:
1、起动机控制装置的功用及其组成?
2、简述起动机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