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芦苇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芦苇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芦苇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摘要:本文叙述了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介绍了复合式芦苇湿地、新型芦苇床填料等相关的新技术,具体讲述了利用芦苇人工湿地处理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

关键词:芦苇;人工湿地;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一、芦苇人工湿地的起源与发展1953 年,德国的Dr.Kathe Seidel 在其研究工作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有机和无机物。

Dr. Seidel 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一些污水中的细菌在通过种植的芦苇时消失(大肠菌、肠球菌、沙门氏菌),实验还表明芦苇能从水中去除重金属和碳水化合物。

1974 年德国建成了第一个芦苇人工湿地。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芦苇人工湿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已有数百座芦苇人工湿地系统投入使用。

芦苇已是国际上公认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首选植物。

目前世界各国正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研究、应用芦苇湿地,并不断改进芦苇人工湿地技术。

二、芦苇人工湿地组成(一)、主要成分1、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基质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持,为各种复杂离子、化合物提供反应界面,为微生物提供附着。

2、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芦苇,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吸收利用、吸附和富集作用。

3、生物种群,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吸收利用、吸附和富集作用。

(二)主要植物形式人工湿地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可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

浮水植物主要用于N、P 去除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

沉水植物系统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其主要应用领域为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

目前一般所指的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中芦苇应用最为广泛。

(三)主要工艺流程形式芦苇人工湿地系统一般作为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应用,工艺流程有多种形式,其中常用的有4种(见图1) :推流式、阶梯进水式、回流式和综合式。

三、芦苇人工湿地具多种重要的作用(一)吸收利用、吸附和富集作用当污水通过芦苇湿地系统时,芦苇能从污水中吸收营养物质加以利用,并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净化。

芦苇对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有显著的吸附和富集作用,芦苇体内的重金属浓度可达到污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倍。

在芦苇体内富集的污染物质通过每年对芦苇的收割最终从系统中去除。

(二)能显著增加微生物的附着芦苇的根茎发达,有利于微生物生长附着,芦苇床的优势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原生动物以肾形虫居多。

这些菌均为快速生长的微生物,而且体内含有降解质粒,是对污水中有机物分解的主体微生物种群。

废水流经芦苇床时,大量的SS 被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微生物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

(三)将大气氧传输至根部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主要是硝化反硝化,氧化是脱氮的限制步骤。

芦苇的根系比较发达,泌氧能力强,芦苇的泌氧功能比水葵、水葱、黄昌浦、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的要高,芦苇根系的输氧速率远远大于由于空气扩散所得的氧量。

华中农业大学李科德等采用人工模拟芦苇床处理生活污水,对其净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芦苇根际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为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芦苇根系周围形成一个好氧区域,其中形成的好氧生物膜对氧的利用使离根系较远的区域呈现出缺氧状态,而在离根系更远的区域则呈现出完全的厌氧状态。

这些溶解氧含量不同的区域分别有利于大分子有机物及氮、磷的去除。

芦苇湿地床内部溶解氧的存在,对于好氧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和聚磷菌的过量聚磷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四)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可向地下部分输氧,根和根状茎向基质中输氧,因此可向根际中好氧和兼氧微生物提供良好环境。

芦苇的根可松动土壤,死后可留下相互连通的孔道和有机物。

无论土壤最初的孔隙率如何,芦苇可稳定根际的导水性相当于粗砂2~5 年。

四、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一)芦苇生长未受不良的影响由于城市污水含有芦苇生长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为芦苇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肥源,使芦苇增产10. 4 %,同时第2 年的后效观察芦苇仍然生长良好,比对照增产14. 3 %。

(二)芦苇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由于芦苇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处理后的水质分别达到GB8978 —1996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Ⅰ、Ⅱ、Ⅰ级标准。

并且各物质的去除效果随芦苇生育期、负荷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BOD5 未受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污水在芦苇湿地系统中通过物理沉淀、过滤、吸附、芦苇根系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而去除。

(三)灌溉城市污水对土壤未造成不良的影响污水处理后,土壤营养成分的增加起到了培肥土壤和促进芦苇生长的作用,说明城市污水是一种良好的富营养的淡水资源,同时通过芦苇的吸收作用,使土壤中盐离子减少,降低了土壤的碱化度。

(四)栽培芦苇净化污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城市污水是一种肥水,可为芦苇的生长提供水肥资源,促进芦苇的生长发育,提高芦苇产量,为造纸工业提供原材料产生经济效益。

同时又使污水得以最佳的综合利用,缓解因淡水不足对芦苇生长的影响,彻底消除了水污染,达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因此,推广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城市污水,开发水资源,是实现污水处理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技术措施。

五、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一)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农村生活污水是广大村镇地区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量少、分散、远离排污管网,污水一般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由于农村地区水环境容量小,长期使用化肥使生活污水中氮磷含量高,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引起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控制面源污染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化肥废水的处理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芦苇人工湿地对化肥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而且投资小,并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尤其适合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的特点,适合我国国情和广大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状况。

由于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目前农村很多河流和湖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质恶化,有些水体已出现明显的富营养化。

解决好面源污染为主的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是当前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寻找一种经济可行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0(二)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特点1、化肥废水是一种良好的营养水源, 灌溉芦苇湿地后对芦苇生长未造成不良的影响, 反而使芦苇生长速度增加,各项生育指标表现良好, 植株纤维素含量提高, 芦苇增产30.96%。

2、人工模拟芦苇湿地处理化肥污水, 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 出水水质NH4- N、COD 均达到GB8778- 1996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Ⅰ级标准。

3、灌溉化肥污水对土壤未造成不良的影响, 土壤中的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是有增加的趋势, 对培肥土壤和芦苇生育有较好的作用, 而各项盐离子均比原土有所降低, 即未造成积累。

4、芦苇生产中水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 现实中芦苇生产水资源严重匮乏, 化肥废水灌溉芦苇湿地不但可以为芦苇提供水肥营养, 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芦苇产量, 同时还可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另外, 利用芦苇湿地净化化肥废水, 可以减少河流水域的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六、芦苇湿地处理污水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一)建设成本从建设投入成本看, 芦苇湿地处理污水成本低与同等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相比, 建设费、运行费都很低。

芦苇湿地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一般为每吨污水0.1- 0.2 元, 它是传统的二级处理的1/10- 1/5。

基建投资也少得多, 通常为每吨污水150- 800 元, 是传统的二级处理的1/5- 1/2。

(二)自然调节作用从自然调节作用看, 芦苇湿地具有保护环境提高生态功能的作用芦苇湿地不仅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 它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净化空气、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和吸收噪声等作用。

芦苇湿地既给城市污水找到了出路,同时还造就了一片绿洲, 进而美化环境, 达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效应。

七、芦苇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虽然芦苇人工湿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系统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如不精确的设计运行参数、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及对重要工艺动力学理解的缺乏、易受病虫害影响、缺乏长期运行系统的详细资料以及基质堵塞和芦苇衰退。

系统基质的堵塞是湿地中出现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系统堵塞造成系统水流不畅,极易造成下行池表面严重滞水。

这一积水层阻碍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基质层,使系统的好氧微生物活性降低,因此堵塞后对BOD5 、COD 去除率下降。

同时,由于堵塞导致填料表面积水,使得蚊蝇更容易滋生,卫生条件恶化。

目前国内外关于芦苇人工湿地堵塞和芦苇衰退的研究还很少,人工湿地堵塞和芦苇衰退,还没有很好的恢复对。

研究影响芦苇人工湿地堵塞和芦苇衰退的因素及避免堵塞和芦苇衰退的措施是进一步发展芦苇人工湿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八、芦苇人工湿地应用前景(一)国外现状在欧洲等发达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几百个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美国在1988 年至1993 年间就建起了几百个人工湿地系统,绝大多数系统种植有芦苇,发展速度比较快。

(二)我国现状从1987 年天津环保所建成我国第一个占地6hm2,处理规模为1 400 m3/ d 芦苇人工湿地起,迄今在我国北京、南京、深圳、成都、沈阳、杭州等地从南到北,已有不少城市建立了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这些系统运行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相比国外而言,芦苇人工湿地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比较慢。

芦苇人工湿地投资少,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有很好的经济价值,芦苇在我国又普遍适应生长。

在我们这样地域辽阔、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能源短缺的国家,研究并大力推广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使人们向污水处理的终极追求目标逼近,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必然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朱红兵. 芦苇塘净化污水的试验研究[J ] . 给水排水技术动态,2002 ,(2) :20~22.[2]郭汉生. 芦苇塘净化污水的初步试验研究[J ] . 北京水利,1997 , (2) :44~47.[3]李科德. 芦苇床系统净化污水的机理[J ] . 中国环境科学,1995 ,15(2) :140~144.[4]土地法处理城市污水[N] . 中国建设报,2002 - 10 - 28.[5 ]成先雄, 严群. 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 ] . 四川环境, 2005 ,24(2) :39 - 42.[6 ]池金坪,安丽.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新进展[J ] . 云南环境科学,2004 ,23(4) :8 - 10.[7 ]洪嘉年. 农村污水处理和处置方案初探[J ] . 给水排水,2004 ,30(7) :31 -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