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第7章-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考点三 滑动变阻 器的选择和使用
刻度尺的最小分 度为1 mm,要估 读到0.1 mm. 游标卡尺读数为4 mm+10×0.02 mm=4.20 mm.
答案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考点一 基本仪器 的使用和读数 考点二 电流表在 电路中内、外接法 的选取
试题
解析
考点三 滑动变阻 器的选择和使用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二、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
1.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 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 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2.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 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 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 三、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 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 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 程下的精确度是0.1 V和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 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1-2.分别读出下表中的电压表和电 0~3 V的最小分度为 流表的示数,并填在表格中. 0.1 V,读数为2.16 V; 电表 所选量程 测量值 0~15 V的最小分度为 0~ 3 V 2.16 V 0.5 V,读数为10.8 V; 0~3 A的最小分度为0.1 0~15 V 10.8 V A,读数为0.80 A; 0~ 3 A 0.80 A 0~0.6 A的最小分度为 0~0.6 A 0.16 A 0.02 A,读数为0.16 A.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②若待测电阻的阻值比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大得多,以致在 限流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时,待 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范围不够大,此时,应改用分 压电路; ③若实验中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则必须采用分压式电 路. (3)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限流式接法, 因为限流式接法电路简单、耗能低.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考点一 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考点一 基本仪器 的使用和读数 考点二 电流表在 电路中内、外接法 的选取
试题
解析
【典例1】 (1)如图甲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 标尺从上至下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 17.7 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______ mm, 23.85 3.18 ____________ mm,____________ mm.
考点三 滑动变阻 器的选择和使用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考点一 基本仪器 的使用和读数 考点二 电流表在 电路中内、外接法 的选取
试题
解析
(1)由上图读得圆柱体的 0.184 4(0.1844± 直径为______________ 0.0002均可) cm,长度 ___________ 4.240 为________cm.

考点三 滑动变阻 器的选择和使用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考点二 电流表在电路中内、外接法的选取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试题
解析
考点一 基本仪器 的使用和读数 中,待测电阻 Rx 约为 200 Ω ,电压表
【典例 2】 (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 的内阻约为 2 kΩ ,电 流表 的内阻约为 10 Ω ,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考点一 基本仪器 的使用和读数 考点二 电流表在 电路中内、外接法 的选取
试题
解析
1-1.(2014· 高考福建卷)某同学测定一 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 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 别为________cm 60.10 和________mm. 4.20
大于 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 Rx1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 小于 或 “小于” )真实值, 测量值 Rx2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真实值.
答案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考点一 基本仪器 的使用和读数 考点二 电流表在 电路中内、外接法 的选取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 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3)对于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 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 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 四、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考点一 基本仪器 的使用和读数 考点二 电流表在 电路中内、外接法 的选取
试题
解析
考点三 滑动变阻 器的选择和使用
最下面图读数:整毫米是3,不足1毫米数是9×0.02 mm= 0.18 mm,最后结果是3 mm+0.18 mm=3.18 mm. (2)固定刻度示数为1.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 其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1.0 mm+15.0×0.01 mm= 1.150 mm. (3)①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表针 示数为0.44 A;当使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表针示 数为2.20 A. ②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表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为0.5 V,表针示数为8.5 V.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内接法 电路图
外接法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U测=Ux + UA
电压表分流I测=Ix+ IV
U测 RxRV U测 R 测= =Rx+RA>Rx R 测= I测 =R +R <Rx x V I测 电阻测量值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试题
解析
RV 2 000 Rx 200 Rx RV 由于 = =10,而 = =20,可见 > ,应采用题 Rx 200 RA 10 RA Rx 图(a)电路测量更准确,即 Rx1 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由于 U UR Rx1= ,其中 R 真= ,而 U>UR,I=IR,则 Rx1>R 真,即测 I IR U UR 量值 Rx1 大于真实值; 又由于 Rx2= , R 真= , 其中 U=UR, I IR I>IR,则 Rx2<R 真,即测量值 Rx2 小于真实值.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第 3讲
电学实验基础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一、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1.原理: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 0.5 mm,即旋钮每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测 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 器又叫千分尺. 2.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 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3)实验试探法:按如图所示接好电路,让电压表一根接 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 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 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 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第3讲
答案
(1)最上面图读数:整毫 米是17,不足1毫米数是 7×0.1 mm=0.7 mm, 最后结果是17 mm+0.7 mm=17.7 mm. 中间图读数:整毫米是 23,不足1毫米数是 17×0.05 mm=0.85 mm,最后结果是23 mm +0.85 mm=23.85 mm.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负载R上电流调 节范围
闭合S前触头位 置
E 0≤I≤ R
b端
a端
第3讲
电学实验基础
抓基础
研考向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2.两种接法的选择 (1)两种接法的一般适用条件 ①限流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小的电阻(跟滑动变阻器的总 电阻相比相差不多或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还小); ②分压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一般比滑动变阻 器的总电阻要大). (2)必须采用分压法的三种情况 ①若采用限流式接法不能控制电流满足实验要求,即若滑 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仍 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或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电 流(或电压),则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