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手能力培养

动手能力培养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但目前,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令人担忧。

从国内外的比较来看,中国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明显欠缺。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由社
[摘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以采取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先准确把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

具体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的动手意识,必须掌握适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

适度的理论知识,对教学来讲不仅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还必须针对性地搞好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应用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

这样,在具体的实践中,才不至于南辕北辙,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核心。

因此,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以突出应用为主。

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后,要加强应用技术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其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符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有了这个体系的支持,实践技能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另外,高级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

简单地讲,我们培养的不是搞理论研究的学者,也不是技师,而是“工程师”。

我们强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以一定技术理论为基础的,掌握一定难度且适用性比较强的技术,将来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基层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前提
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

如果教师没有教学创新精神,或者是实践能力欠缺,就会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大障碍。

因此要按照学术标准与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要求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具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给教师在科研上特别是与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上压担子。

使教师通过参与解决企业生产实践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对生产技术、行业现状、前景的了解和把握;二是要鼓励教师下基层、进厂矿从事实践锻炼,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和进行社会调查;三是要鼓励教师带队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提高。

此外,还可以请一些研究院所、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到学院进行技术讲座,营造崇尚实践的氛围,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实践动手能力基础
基础知识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专业课的继续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呢?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让学生静下心来,加强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做学问的品格。

其次,改变原有沉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多增加一些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内容。

如让学生适当多做实验,多参与实践,让学生从实验和实践的成功中去体会成功
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唤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从而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动手能力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技能方面,即使用仪器设备的熟练程度。

二是内容方面,即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三是方法方面,即对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这是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因此实验教学就是要加强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扎扎实实抓好实验的全过程。

具体措施是,首先,确保实验课的开出率。

实验课的开出率必须要得到保证,否则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则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要克服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开出实验课。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内容。

选择实验内容要有典型性、实用性、先进性,也可采取必做、选做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安排方法。

最后,要明确实验目的,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

有些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主要表现在实验课前不预习,实验目的不明确,操作时不认真,甚至做实验时不动手、怕脏怕臭。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课前将实验课的课堂目标向同学们展示,明确指出通过本次实验应达到哪些目的。

要求学生必须先预习才上实验课。

上课时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针对实验目的及内容进的提问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且将实验课提问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期总成绩的~部分,引起学生对实验课。

四、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一味的理论学习,纵
使学生的知识面有多广,如果不加以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客观条件所限。

虽然高校很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实中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

原因是实验条件非常欠缺(如实习经费的严重不足,设备落后、短缺),许多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或者只是走过场。

所以高校应加大实验硬件投入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五、组织操作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校要经常组织一些操作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技能竞赛要与教学紧密结合,要与实习课题紧密结合。

技能竞赛对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整合、改革以及课程建设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技能竞赛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则是一次再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重视校企结合,鼓励学生参加职位实习,提高动手能力
职位实习是一种比较好的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方法,学生如果能够在学好专业理论的同时,参加企业职位实习,不仅可以紧跟行业发展的形势,也能借此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有一定实习经验的学生在择业时很占优势,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一些高校已经初显成效,这对于大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都是极为有利的。

七、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积极开展课外科研活动、课外文化艺术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本学科表现有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兴趣小组。

学生自愿报名,教师给予指导开展活动,如学习了“微生物与外界环境”一章后,可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如文具、书本、饭盒、钱币等进行细菌检查,以了解细菌分布的广泛性,增强无菌观念;学习了“真菌”内容后,可组织学生通过镜检皮屑,给自己或同学诊断有无“香港脚”即皮肤丝状菌的感染;再如,通过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检查以诊断寄生虫病。

学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科研机构,大学生也可以成立自己的科研社团,通过这些组织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研讨会,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才能得以发挥,动手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也可以让大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物品的改进入手,由浅及深,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例如,文艺演出、诗歌比赛、书法大赛、知识竞赛活动,既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尚情操的形成,又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动手热情,充分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总之,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

我相信,只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加强,完善符合学院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就能更好地达到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