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I)1 导论 (1)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2结构安排 (2)1.3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2 理论综述 (3)2.1文献回顾 (3)2.2基本概念界定 (5)2.3杠杆收购的运作模式 (9)3中国农业海外并购发展状况及特点 (12)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概况 (12)3.2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 (13)3.3中国农业海外并购概况与特点 (14)3.4中国农业跨国并购的困境 (18)4 杠杆收购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应用分析 (21)4.1 杠杆收购的操作策略 (21)4.2 我国杠杆收购的风险分析 (22)4.3我国发展杠杆收购的现实意义 (23)5 杠杆收购在我国农业海外并购的应用案例 (24)5.1并购背景与概括 (24)5.2交易概述 (25)5.3案例分析 (26)5.4启示与借鉴 (29)6 结论 .............................................................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7)1 导论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并购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
伴随着并购规模和并购金额的增大,原有的并购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扩张的需要。
在此情况下,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就成了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新宠儿。
通过财务杠杆运用,促成企业间“小鱼吃大鱼”局面的出现。
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同时也给本国的资本市场带来深刻的影响。
此外,在跨国并购的实践中,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并购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与分工方面得以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并购浪潮下,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企业自身也应该把握机遇,顺应潮流,走出国门,踏入国际分工体系当中。
2011年,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加大力度,全面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的同时,特别提到要扩大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因此,本文对我国农业企业海外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大背景下,2013年9月26日,我国在美最大的跨国并购——双汇国际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宣布完美收官。
同时,《人民日报》对此次并购进行了评价,称这是一笔“伟大的交易”。
此次收购案例成为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很好的典范。
因此,对此次双汇并购案做出理性分析,为今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本文具体可以细分为,首先,分析概括我国农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情况和发展特点,其次,分析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
紧接着,通过对双汇海外并购案例的细致分析,挖掘其中的内涵,总结成功经验,从而为我国企业在今后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借鉴。
1.2结构安排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导论。
此章节对全文作概况性的说明与铺垫。
着重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从而为后面的章节论述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为理论综述。
主要对跨国并购与杠杆收购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
第三部分对我国农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特点进行概述。
总结了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概况,以及我国农业海外并购面临的困境。
第四部分对杠杆收购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从杠杆收购的操作策略、风险分析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重点,对双汇国际与史密斯菲尔德之间的并购案例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案例的细致挖掘,总结相关经验。
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
本部分基于前文的分析,给出了概况性的结论,同时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本文研究所得的观点。
1.3论文的创新与不足本文针对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杠杆收购的理论综述汇总比较全面,并在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分析上列举了详尽的数据,同时分析了我国杠杆收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障碍。
在案例材料上,选取了2013年最新的涉农企业海外并购范例——双汇国际并购史密斯菲尔德,这起案例是中国目前发生的规模最大的跨国并购成功案例,通过收集公开资料,对案例细节进行梳理,对今后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实施过程中,运用杠杆收购进行融资具有指导性意义。
最后,跨国并购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仅用一个案例做为例子,对促进今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给出的策略建议并不能包含全部方面。
而且我国企业杠杆收购的起步较晚,融资渠道较少,数据例子还需进一步完善。
2 理论综述2.1文献回顾(一)国外学者研究现状在西方国家,杠杆收购是一种很常用的并购工具,其起始于60年代中期,繁荣于80年代的中后期。
在1980年前后,杠杆收购主导了西方世界经历的第四次并购浪潮。
目前,西方国家的学者对杠杆收购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并且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理论体系。
Jensen(1986)[1]提出由于杠杆收购带来的大额公司负责,这减少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的随意处置权,进而减少了代理成本。
与此同时,支付债务和破产的压力迫使管理层提高效率,而高负债就成为降低管理成本的控制手段。
Poulsen和Lehn在1988年收集了108个完成杠杆收购的公司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有50%以上的企业都是属于零售业、食品加工业、服装行业等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经营成果可以预见。
所以,被收购企业的盈利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是很重要的。
Kaplan和Smith[2]在1989年从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数量与信息不对称、收购公司的业绩的提高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得出了的结论是,因为管理层在对外披露信息的时候是有所保留的,所以使得市场对公司的价值作出的评价也是时高时低。
当公司的真正价值被市场低估的时候,就为收购方带来了超额收益。
Alchian 和Woodward[5]得出,杠杆收购是管理层实现资本自我利益、防止专用投资被侵占的高效手段。
而且他们认为,杠杆收购是管理层为了改变贡献不对称的报酬体系和进行自我付酬的安排,其后发生的绩效改进则是管理层得到与其贡献接近的强大股权激励的行为结果。
Mike Wright(2001) [3]等人提出了企业家精神论。
他们提出,因为风投机构的介入,企业家精神从而得到了培育,这两者的合作创造了杠杆收购的收益。
费雪尔(1982)[4]认为,在一些比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需要管理层付出更多的坚信和努力,但只在管理层可以奉献该项目收益的时候,该项目才会被采纳。
由于杠杆收购在美国是极为发达的,所以从研究结果来看,上述美国学者所做的相关研究是颇具代表性的。
(二)国内学者研究现状由于国内杠杆收购的发展历史较短,所以国内针对杠杆收购的系统性研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定性的理论分析和现实中的案例分析为主。
如在1994年第三期的《改革》杂志中,杠杆收购的概念首次提出,同时也介绍了杠杆收购的整个流程:集资,收购和拆卖,公司重组与上市。
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杠杆收购的实质是借助债务资本为主要融资工具,而且债务资本多数是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作为担保而获得的。
这种举债收购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经济运作模式。
陈玲芬[6]从国有企业价值、企业投融资和商业银行改革三方面指出,企业的独立性、中介机构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杠杆收购的发展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我国目前开展杠杆收购的时机仍然不够成熟。
张众、李胜[52]等人在2000年,从国家政策和法规层面上,对我国杠杆收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我国进行杠杆收购的法律和经济基础等条件进行了研究;而周建波和耿德兵等对中国上市公司MBO收购进行了详细分析。
他们认为从1999年开始,杠杆收购已经在国内吹起号角,开始兴起。
2002年12月正式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一次对上市构思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收购等问题作出规定,在政策的引导下,这种资本运作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
潘龙萍[54]在2003对杠杆收购中存在的风险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风险防范建议,他指出,目前我国法律对杠杆收购的限制比较多,我国现阶段实施杠杆收购是存在一定障碍的。
不过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对杠杆收购的限制会逐渐放宽,其背后隐含着鼓励兼并、加强联合、支持重组从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的立法意图,从法律角度对杠杆收购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单翔和王庆宁[56]在1999年对杠杆收购进行了利弊分析,提出杠杆收购不仅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且会通过增加社会失业人员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认为杠杆收购是不适合当时的国情的。
李刚[53]于2002年在《杠杆收购-中小企业改制良策》中提到,从杠杆收购给交易各方带来的好处入手,综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阐述了杠杆收购对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现实意义。
另外也有很多学者对杠杆收购这一特别的融资方式提出质疑。
如王兰英[54]于1997年第9期中提出,我国企业不适宜推行杠杆收购,她认为杠杆收购会让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孙黎认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产品并不丰富,杠杆收购战略不易推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关于杠杆收购的研究差距是比较大的。
国内多以理论研究为主,这对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改革方面有着借鉴意义。
国外则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的角度除了放在企业外部环境上,国外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行为。
目前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长趋缓,面对当前经济的形势新问题,如何发展我国杠杆收购市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2.2基本概念界定1.农业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工商联合经营之后,农业的含义也随着农业范围扩宽而扩大。
农业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农业的狭义概念主要是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的。
1传统的农业指的是人类利用自然力量和生物机能,通过自身的体力劳动去协调生物和环境间的关系,控制或强化生物的生长,从而获得社会需要的农副产品的生产部门。
但是,广义上看,随着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农业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生物产品生产行业。
它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食物生产有关的一切活动。
目前,现代农业逐步开始向研究、生产、推广、贸易一体化的方向推进,从而极大提升了农副产品的价值,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所以,部分学者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由多个产业部门结合的有机整体。
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产业,其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第二产业,指的是农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资料的制造业,例如农具的制作、农药的生产、以及种子培养等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指的是为前两者提供运输、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
本文关于杠杆收购在我国农业海外并购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从农业的广义概念出发。
2.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也叫做国际直接投资。
是一国的投资者把生产资本直接注资到国外企业中,并由投资者对该企业进行直接的经营管理,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