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ppt课件
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教育家在阐述其教育思想时,不可避免地 要涉及到教育目的。教育目的里隐含着其理想 的新人的形象,亦包含着其对教育在社会中作 用的理解。人的理想形象和教育的理想作用往 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理想 的人的形象是按照其对教育的理想作用的理解 来设计的。
教育目的属于理想的范畴,它同政治 理想、社会理想以及对人性的理解有关。 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会有不 同的教育目的。实用主义有实用主义的 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有要素主义的教育 目的,永恒主义有永恒主义的教育目的, 托马斯主义有托马斯主义的教育目的, 存在主义有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如此 等等。
杜威分析了几种教育目的论,认为 它们各有其正确的方面,又有其片面性。 但杜威揭示的教育目的论本身又是引起 争议的。杜威是以其“教育无目的论” 著称的。他说:“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有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 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
三、公共教育目的的举例
在现代社会里,教育是一种公共的事业, 应当有一个统一的教育目的。这个教育目的是 指导教育工作的总原则、总思想,政府部门、 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要按照这个 目的行事。教育目的在有的国家是以法令的形 式颁布的,有的则用群众团体协商一致来确定 的。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教育目的必然带有各 国的特点。
《大学》一书里开宗明义就说:“大学 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
中国古代还有这样的说法: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由于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育 家、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人心目中的希 望,就很难作出清晰的描绘。中国古代 教育家希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士”, 成“贤”,成“圣”。对于士、贤、圣 可以作各种各样的解释和说明,但很难 有一个全面的描述和概括,而且其具体 的内容还会随着时代以及解释者的不同 而作出各种修正。
社会效率目的论
凯兴斯泰纳 强调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社会效 率为教育目的; “全部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由这样一些人 组成,他们是精神独立的、和谐发展的和行动 自由的,这些特征又是以崇高的原则为依据 的。” “作为保证个人效率的手段,教育应使 学生在社会中找到和其能力相当的位置。”
教育无目的论
②培养自主、自律精神。自主、自律精神 具体指在形成稳定的自我性格时,要具有 自主地思考判断问题、尽职尽责、严于律 己、积极主动等精神;在确立自主、自律 精神的同时,要培养助人为乐、宽容心和 指导他人的能力;
③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日本人。要 在和平、国际协调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生存下去,培养深刻理解多种异国文 化,具有国际性人际交流能力,即能充 分沟通彼此思想的国际型人是非常重要 的。在广泛的国际交流中,应当首先培 养作为日本人的自觉意识。
④现在及今后所有美国青年需要维持身心之健康, 并培养其健康生活之习惯,需要了解有益于健 康之条件,以及预防疾病,避免伤害与利用医 药治病之知识及方法; ⑤务期所有美国青年能从事有益的工作,以维持 其个人及他人之生活,因此需要作职业之指导 与训练,以及了解当前经济之情况;
⑥所有美国青年应有其合理的思考能力,故需要 培养此种能力,且运用之,以认识真理之意义; ⑦所有美国青年必须决定并实践其“价值的抉 择”,因此需要了解道德的价值,尤其是使其 了解民主的基本意义——个人的价值是胜过一 切的。
柏拉图曾在其《理想国》中阐述其 教育思想。在他看来,教育的最高目的 是培养能够明智地治理国家的哲学家.
柏拉图所设计的哲学家形象:“他 是一个智力非凡、理解力强、渴望学习 的人。他不拘泥于细节,总是力图从整 体上观察事物;他不贪生怕死,也不贪 财;他的性格中不含丝毫的炫耀。他处 处宽宏大量,也颇有魅力。他崇尚真理、 正义、勇气和自制。”
1955年美国“白宫教育会议”
(1)交际的基本技能——阅读、写作、 拼写以及其他有效的口头与笔头表达方 式的基本技能,算法及数学技能,包括 问题的解决;
(2)了解我国的民主传统; (3)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对美国体制的 了解; (4)尊重及了解人的价值和他人的信仰; (5)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和评价 能力;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1.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在解放后认为马 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我 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
1.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能发展到什么 程度决定于社会条件; 2 .人的发展同社会分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受社 会分工的制约; 3.现代工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4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将全面发展; 5.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6.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条件。
(6)有效的工作习惯与自我约束(self— discipline); (7)作为对家庭及社群有益的成员的社 会能力; (8)在道德和精神价值认识基础上的伦 理行为; (9)求知的好奇心和终身学习的热情;
(10)审美鉴赏及艺术上的自我表现; (11)身体的和心理上的健康; (12)合理地利用时间,包括建设性的 业余嗜好; (13)通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理解自 然世界以及人类同它的关系; (14)对我们与世界共同体的关系的认 识。
教育目的功能:
( 1 )教育目的提供教育对象的明确的发展方 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是指向未来的,具有 控制教育对象发展的功能; ( 2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 前提,具有指导和支配教育的功能; ( 3 )教育目的是千百万人教育实践的总结和 概括,具有指示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因果联系 的普遍性,促进教育过程科学化的功能。
当一个教育家在提倡一种新的教育 理想、教育目的时,往往要对现实的教 育状况、现实教育的结果进行批判,甚 至大肆阀挞。在新旧时代更迭的时候, 这种情况就更》一 开始就指出教育方面的弊端是:“我们 所追求的都是装饰先于实用”,“那些 受人称赞的知识总放在第一位,而那些 增进个人福利的知识倒放在第二位。针 对这种状况,他主张:“为我们完满生 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 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 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大学作为学术中心,在教授广博知 识的同时,应以教授和研究精深专门的 科学、艺术并发展才智、道德以及应用 能力为目的。”
日本21世纪的教育目标:
①培养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性能力。 宽广胸怀指在德、智、体协调发展过程 中追求真、善、美;丰富的创造性能力 指在艺术、科学和技术各个领域的创造 性能力。
3.苏联的教育目的
苏联一直强调要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 说为理论基础来确定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但是,苏联政府和教育理 论界经常根据形势的发展对教 育目的作出新的阐述。
苏联国民教育的宗旨
培养学识高深、有创造思维和深刻知识的、 全面和谐发展的公民,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战 士,他们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不容 忍资产阶级思想和道德,爱祖国,为社会主义 祖国而自豪,具有民族间兄弟情谊、自觉劳动 态度、责任感、组织性和纪律性,遵守苏联宪 法和各项苏维埃法律,尊重社会主义公共生活 规范,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
高校培养目标在不同的专门化领域中落 实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的制 定是在高校总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根据各 自的专业定向进行的。 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好德与才、身与心、 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接班人。
4.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 才”。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 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高教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 专门人才。
《美国民主教育的目的》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1938年)
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可分四个主 要方面来考虑: (1)自我实现的目标; (2)人际关系的目标; (3)经济效率的目标; (4)公民责任的目标
《美国青年所需要的教育》 (1944年)
①当今所有美国青年均为美国公民,在未来均将 有选举权,故需要接受有关公民职责与能力之 教育; ②当今所有美国青年均为家庭团体的一分子,并 且未来亦将变为另外家庭团体的一员,故需要 了解家庭的关系; ③当今所有美国青年均生活在美国文化之中,并 于未来亦将继续生活其中,故需要了解此种文 化之主要的要素;
“一些人认为教育应当从其自身出发提高学生的 理解力(或者知识、推理能力以及智力);另一些人则认 为,教育应当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些 人把‘个性’和‘自治’看作头等重要的东西。有些人 相信全面发展,相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成就之间,在艺 术和科学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另外一些人则更重视在一 些专门领域中取得杰出成绩。还有一些人提倡社会的需 求,倡导确保为社会提供一支人数众多的有文化的劳动 大军以及确保有知识分子参与的民主制度。一些人强调 艺术与文化,另一些人强调人的道德品质。总之,教育 目的之多几乎无穷无尽。” [英] 约翰.怀特
1.美国的教育目的
在美国,教育是各州的事,没有全国 统一的法定的教育目的,也不想作出明 确的统一规定。但是,实际上又经常在 调整、统一其教育目的。
美国中学教育七目标(1918年)
健康; 基本工具学科的熟悉; 家庭的良善分子; 职业的效能; 公民资格; 闲暇时间的使用; 道德品格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