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ve city创新城市深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本刊记者近年来,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创新驱动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主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源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创新发展成绩显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测算,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9222.06亿元,同比增长11.13%,实现增加值6560.02亿元,同比增长12.18%;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提高。
初步测算,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与GDP的比例达到4.1%。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步提升。
2016年,PCT国际专利申请累计1.9647万件,同比增长47.63%,占全国的46.59%。
全市国内发明专利申请5.6326万件,同比增长40.7%,总累计33.7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7665万件,同比增长4.2%,总累计11.1460万件。
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2016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新引进“孔雀计划”创新团队23个,新增各类创新载体21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14家,新成立新型研发机构23家,培育了66家创客服务平台和237家创业孵化载体。
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策完善、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创业发展、创新环境营造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实施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改革,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组织实施1020个基础研究项目,资助金额67873万元;组织实施469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资助金额149280万元。
二是深化科技投入方式改革。
实施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的多元投入方式,通过科技金融计划,引导、放大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作用。
2016年,新入银政企合作项目库399项,累计入库项目917项,对131个银政企合作贴息项目予以2483.7万元贴息支持,累计对入库企业予以4000多万元贴息支持,200多家入库企业获得合作银行贷款,授信额近50亿元,合作银行发放贷款总额近40亿元。
三是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职能。
邀请科技界专家作为科技顾问,为遴选与布局科技计划项目提供参考;建立创新调查制度,了解和掌握深圳市研发人员情况,完成13.6万名研发人员信息备案工作;完善科技业务专家评审机制,制定《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项目验收机制;委托广东省科技专业机构评审了914个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研究项目与45个市科技奖自然科学和社会公益类项目。
(二)创新驱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把创新摆在与改革开放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创新体系顶层设计,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一是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从改革科技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对外合作、优化创新生态等4个方面提出62条措施,其中新政47条。
二是推进《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立法进程。
三是修订完善已有创新政策。
修订并印发了《深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提升软科学项目管理能力。
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奖励的重要决策,修订《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提高市科技奖奖金,增加国家、省科技奖配套奖励;2016年深圳获得16项国家科技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主持攻关项目“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深圳推荐主持项目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华为、中兴、宇龙三家深企参与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四是发布《深圳市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深圳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
(三)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一是加大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
深入实施“孔雀计划”,新引进“孔雀计划”创新团队23个;累计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31个、“孔雀计划”创新团队87个。
遵循人才成长路线图,获知领域机构和领域人才国内和国际的前三名,使引进与培育相结合。
二是积极培育各类创新载体。
遵循技术成长路线图,完善科研机构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210家,其中国家级新增14家;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493家,其中国家级94家,省级165家。
三是推进新型科研机构建设。
推动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深圳烯创先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落地深圳,筹建深圳精密加工制造中心、深圳数学研究院。
成立NSFC-深圳机器人中心项目,设立深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器人基础研究中心,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采取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在基因组学、超材料、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石墨烯等前沿技术领域,培育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一体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今年新成立23家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93家。
(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一是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培养扩大科技型企业规模。
2016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037家。
二是开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2016年新增市高新技术企业679家,总数达到2772家。
三是落实国家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2016年共2785家企业享受了356.32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减税83.52亿元。
四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积极组织开展科技调研服务活动,深入企业了解技术创新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宣讲最新科技产业政策。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开内容和程序,在网站及时公开各项信息,对于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科技项目立项、科技奖励评审等工作进行重点跟踪,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科技工作的透明度。
(五)四创联动新活力进一步激发一是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
培育了66家创客服务平台和237家创业孵化载体;69家创客空间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2家孵化器获得国家级孵化器称号,国家级孵化器累计12家;开展科技创新券资助,向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发放创新券总额约1.5亿元。
二是搭建“双创”平台。
自2009年起每年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共计1万余个项目参赛,每年带动5亿元社会资本,为优秀创新型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成功举办2016年全国双创周深圳主会场和深圳国际创客周活动,共举办169场活动,辐射67万人,接待参展览观众55万人;成功举办2016创新城市Innovative city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提升峰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成为推进大众创新的重要平台。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与科技部共建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和交易中心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技术转移集聚空间建设工作。
完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市场,2016年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金额451亿,预计比去年上升20%,其中技术交易金额442亿,登记技术合同9034份。
(六)创新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推进国际开放创新。
全面启动海外孵化器建设试点工作,形成《试点建设工作方案》;选取美国旧金山、波士顿、法国大巴黎地区作为第一批海外孵化器建设试点地区,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成功举办深圳—以色列科技合作论坛暨项目对接会。
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16年共资助48个项目。
二是强化区域创新合作。
深化深港创新合作,两地累计投入4亿元联合资助69项科技合作项目;会同市公安局,放宽深港创新圈涉及的非企业人员赴港限制,积极争取赴港“一签多行”政策,为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化服务;积极推动深港联合创新中心建设,配合香港应科院拓展在深科技合作业务。
(七)“两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一是加快高新区建设。
完成留学生创业大厦二期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总部大厦第一批产业用房配置工作,落实重大产业项目用地。
优化入园审批流程,审批入园申请422项。
落实租金优惠政策,修订租金减免办法,对政府投融资园区25个企业减免用房租金1303 万元。
大力推进高新区交通改善工程,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及居民居住配套环境问题,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打造宜业宜居环境。
初步统计,2016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5615.09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总产值3912.53亿元,同比增长6.3%;增加值1511.85亿元,同比增长15.7%;净利润619.53亿元,同比增长17.5%;上缴税费383.49亿元,同比增长17.5%。
二是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开展全市2015年与2016年上半年“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总结工作;编发《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简报》,启动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划编制,协调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纳入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推荐深圳优秀的中小企业参展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产业用地招拍挂工作,办理用地事项近30宗;完成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试点政策评估工作,形成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试点政策评估报告。
再接再厉创辉煌(一)启动实施“十大行动计划”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及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主要任务,修改完善《深圳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并制定深圳牵头的“十大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一是布局基础研究机构。
组织编写《深圳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定位和任务,今年启动4个研究机构的建设。
二是积极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发挥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化学、光电、医学等领域,规划建设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抓紧调研和制定《深圳市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建设工作方案》,今年力争引进2个以上。
三是推进海外创新中心建设。
着眼全球加大开放创新布局力度,抓紧出台《深圳市支持海外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进行项目征集,发布海外创新中心建设专项项目指南。
今年启动4个深圳海外创新中心的选址建设。
(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是启动深圳目标引进研究机构/科研单位/技术库工作,报送相关工作方案,研究建立面向全球、面向全国的重大技术发现和挖掘机制,充分借助各行业技术智库的力量,开展技术预见和绘制技术路线图,更好了解掌握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
二是协调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对接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大力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在深圳具有基础优势的重大创新领域布局建设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健康国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