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真皮的衍生物
软 骨 鱼 和 硬
骨
鱼
的
鳍
条
龟 的 背 甲 和 腹 甲
表皮和真皮共同的衍生物
文昌鱼表皮单层,真皮胶冻,有单细胞腺。
圆口类无鳞,表皮和真皮多层,单细胞粘液腺。
鱼类皮肤和肌肉连接紧密,未角质化。单细胞粘液 腺。硬骨鱼比软骨鱼多。多细胞腺很少,并特化为 毒腺或发光器官。
两栖类出现轻微角质化和定期蜕皮。
外胚层:
⑴体壁外胚层:口和肛门外端,表皮及其衍生物, 感觉器官的感觉部分,眼的晶体,垂体前叶,牙 的釉质,圆口类以外脊椎动物的鳃。
⑵神经外胚层:包括神经管和神经嵴
①神经管:脑和脊髓,运动神经,视网膜和视神 经,垂体后叶。
②神经嵴:感觉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肾上腺 髓质,腮部骨骼及衍生物,色素细胞,质鳞, 喙,羽,毛,爪,蹄,指甲,犀牛角)
真皮衍生物:骨质鳞(硬鳞,圆鳞,栉鳞), 鳍条,爬行类和哺乳类的骨板,鹿角
表皮和真皮共同衍生物:楯鳞,牙齿,洞角
单细胞粘液腺:圆口类和鱼类具有。可减小与水 的摩擦阻力,防御病毒,病菌,寄生物。
多细胞腺:少数鱼类和四足类具有。
现代无尾两栖类不具有肋骨。
爬行类颈椎,胸椎,腰椎两侧都具有肋骨。 蛇通过肋骨支配腹鳞活动,贴地面爬行。
鸟类脊柱的五个区域全具肋骨,均为硬骨。 肋骨大部分向后伸出钩状突,钩住后一肋骨, 增加胸廓坚固性。
①鱼类:深海鱼类多细胞腺特化为照明器。
②两栖类:分为粘液腺和浆液腺(颗粒腺,毒 腺)。粘液腺分泌粘液,浆液腺分泌有毒物质 (如蟾蜍的耳后腺)。
③爬行类:皮肤腺极为缺乏。少量皮肤腺均为颗 粒腺,分泌有害物质或外激素。
④鸟类:几乎无皮肤腺,仅有尾脂腺。
⑤哺乳类: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
表 皮 的 衍 生 物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 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一、皮肤及其衍生物 二、骨骼系统 三、肌肉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呼吸系统 六、排泄系统 七、生殖系统 八、循环系统 九、神经系统和感官 十、内分泌系统
基底层,棘细胞 层,颗粒层,角 质层
脊柱分化 一块颈椎 一块荐椎
脊柱分化 出颈椎, 胸椎,腰 椎,荐椎, 尾椎五部 分
出现环椎 和枢椎的 分化
荐椎最少 是两块
最后一块胸椎,全 部的腰椎,全部的 荐椎和前几块尾椎 愈合成综荐骨;
最后几块尾椎愈合 成尾综骨。
颈椎恒为7块(例外:海牛6块,树懒6-9块)。
鱼类出现了肋骨。软骨鱼肋骨很不发达。
爬行类表皮高度角质化,蜕皮明显。
鸟类仅有尾脂腺。有羽,换羽。
哺乳类表皮高度角质化,真皮极为发达,皮肤腺异 常发达。有毛,换毛。
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包括中轴骨和附肢骨。 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胸骨 附肢骨:带骨,偶鳍和四肢骨
硬骨依其发生不同可分为软骨原骨和膜原骨。 软骨原骨(替代性骨):从间充质经过软骨
后凹型椎体 椎体前端凸出而后端凹入,椎体 相接形成活动关节。两栖动物(多数蝾螈及无 尾类的一部分)及少数爬行动物属于此类型。
马鞍型或异凹型椎体 椎体两端成横放的马鞍 形,椎间关节活动范围很大,脊索已不存在。 鸟类颈椎属于此型。
双平型椎体 椎体前后两端扁平,椎体之间垫 以纤维软骨的椎间盘以减少活动时的摩擦。 椎间盘内保留残余的脊索,称为髓核。哺乳 动物的椎体属此类型。
复层扁平上皮:皮肤,口腔,食道,阴道表面, 保护和分泌功能。
变移上皮:输尿管和膀胱内表面,厚度可变。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
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大量存在于器官之 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
致密结缔组织:成 分与疏松结缔组织 基本相同,支持连 接和保护作用较强。
内胚层:
原肠,消化道内层上皮,消化腺(肝脏,胆 囊和胆管,胰脏),气管和肺脏内层,膀胱 和尿道内层,大部分内分泌腺,扁桃体,圆 口类的鳃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 细胞间质构成。无血管和淋巴管,但有神经 末梢。所有三个胚层都形成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有 支持,连接,营养,防御和保护等作用。
阶段再变成硬骨。如脊柱,肋骨,四肢骨。 膜原骨(皮性硬骨):不经过软骨阶段直接
形成。
椎体,椎弓,脉弓
双凹型椎体 椎体前后端有凹陷,椎体间保存 着退化的脊索,并呈细线状穿过椎体。鱼类、 有尾两栖动物和少数古老的爬行动物(如楔 齿蜥)的椎体属于这一类型。
前凹型椎体 椎体前端凹入,后端凸出,两椎 体间的关节比较灵活,脊索虽然仍残留一部, 但不成为连续的索状。多数无尾两栖动物、 多数爬行动物属于这一类型。
脂肪组织: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储存脂肪, 支持保护,维持体温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 和细胞间质组成。软骨 细胞位于软骨表面的陷 窝内。软骨内无血管, 因此软骨不能生长。软 骨是胚胎期主要支持结 构,成体后大多被硬骨 代替。
骨组织:由骨细胞和 细胞间质组成,是身 体最大的钙库 (99%)。骨中的腔 隙充满血管和红骨髓。 骨板围绕血管和神经 成同心圆排列形成哈 佛氏系统,福克曼氏 管把纵向的哈佛氏管 横向连接起来,营养 哈佛氏系统。骨组织 内有成骨细胞和破骨 细胞。
中胚层 ⑴脊索中胚层:产生脊索
⑵上节:生骨节,生皮节,生肌节,分化为 脊椎骨,真皮和骨骼肌
⑶中节:排泄系统,一部分生殖系统 ⑷下节: 体壁中胚层:腹膜,一部分骨骼肌
脏壁中胚层:浆膜,肠系膜,循环系统,血 液,生殖腺和平滑肌,一部分骨骼肌,体腔
⑸间充质:形成成体全部的结缔组织,全部 平滑肌,心肌和附肢肌。主要来自中胚层。
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单层扁平上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腔面, 组成肺泡壁,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很薄。
单层柱状上皮:位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内腔 面,分泌和吸收作用。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上皮,有分 泌和吸收作用。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内表面,有保护和 分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