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精品)

总结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精品)

生物奥赛辅导
脊椎动物
宇文延青
第一章 脊索动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第一节 脊索动物的同特征
一、主要特征 1、幼体或成体具有脊索 2、中枢神经系统管状 3、幼体或成体具鳃裂
二、次要特征
1、肛后尾(利于水中运动) 2、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3、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 4、内骨骼 5、后口 6、分节的肌节
三、脊索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表皮衍生物
真皮衍生物
外骨骼:角质鳞、羽、毛、喙、爪、 蹄、指(趾)甲、虚角
腺体:皮脂腺、粘液腺、汗腺、乳腺、臭腺 骨质鳞、鳍条、骨板、实角
二、各纲比较
1 文昌鱼 表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 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2 圆口类 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 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 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
(2)脑颅 包藏脑及视、听、嗅等感觉器官。 枕区 听(耳)区 蝶(眼)区
筛(嗅)区
(3)颌弓和脑颅连接的方式 两接型、舌接型、自接型、颅接型
(4)综观进化趋向:骨块的数目由多到少。 软骨原骨块数目的减少是由于相邻骨块的愈 合;膜原骨数目减少是由于骨片退化消失; 各骨块间的连接由疏松而紧密而彼此愈合
3 鱼类 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 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有四种类型的 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 皮)、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
4 两栖类 仅表皮的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但细胞核仍存在。真 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皮下层有大的 淋巴间隙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附肢骨骼
带骨
肩带
腰带 前(上)肢骨
肢骨 后(下)肢骨
鳍骨
1头 骨
包括脑颅和咽颅。
(1)咽颅
• 软骨鱼:由七对软骨弓组成。 颌弓:1对,形成上下颌。(由2对4块软骨构成) 腭方软骨:在背面左右2块,形成上颌。 麦氏软骨:在腹部左右2块, 形成下颌。
舌弓:1对。支持舌部。 (由3对6块软骨构成) 基舌软骨 组成 角鳃软骨 舌颌软骨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肛后尾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肌肉含肌酸(无脊椎动物一般为精氨酸,
索动物为精氨酸+肌酸)
棘皮和半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 现存4万多种 分为2大类群,3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无头类
无真正的头和脑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 有头类 —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渐被脊柱取代, 脑和感官集中于前端, 形成明显头部。
鳃弓:5对。支持鳃。
硬骨鱼
咽颅
颌弓
上颌
前颌骨 颌骨
下颌
齿骨 隅骨
腭方软骨 次生颌
麦氏软骨
腭骨 方骨
关节骨
舌弓:舌颌骨作为悬器连接咽颅与脑颅
鳃弓:骨化并着生鳃丝,鲤科鱼类第5对为下咽骨,上 无鳃丝,着生下咽齿。

• 四足类 两栖类 执行上下颌功能的是次生颌,舌颌骨进入中耳 骨化成耳柱骨,第三至第七对咽弓由于鳃的消失,变化很 大,第三第四对咽弓参与舌骨器的形成,第五对形成喉头 软骨,其余皆退化。 兽类 方骨进入中耳形成砧骨,关节骨形成槌骨。第三咽 弓形成舌骨后角,第四咽弓形成甲状软骨,第五咽弓形成 其它喉头软骨。第六、七对咽弓退化消失。爬行类出现次 生腭,使内鼻孔后移。
二、结构 骨膜、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
三、硬骨的来源 软骨原骨 膜原骨
四、组成
头骨 脊柱 椎体类型 中轴骨骼 肋骨 胸骨
双凹型椎体(鱼类、有尾两栖类、少数爬行类) 前凹型椎体(多数无尾类、多数爬行类、和鸟类的第一颈椎) 后凹型椎体(多数蝾螈和一部分无尾类) 马鞍型椎体(鸟类颈椎)
双平型椎体(哺乳类)
4 胸骨和胸廓 • 鱼类没有胸骨,两栖类开始出现,其胸
骨和脊柱不相连。羊膜类全有,绝大多数具发达 的龙骨突起
• 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借关节和韧 带连接而成,除具保护心、肺外,可改 变容积以影响肺呼吸
三、变化趋势
1 表皮
由单层细胞(文昌鱼)到多层细胞(圆口类以上); 由不角质化(圆口类、鱼类)经过轻微角质化(两栖 类)过渡到高度角质化
2 真皮
由薄(无羊膜类)到厚(羊膜类,鸟类除外)
3 外骨骼
由水栖鱼类的骨质鳞到羊膜类的角质鳞
4 腺体
由单细胞腺到多细胞腺
第三章 骨骼系统
一、机能 供肌肉附着、支持、保护、造血 协助维持钙磷代谢平衡
• 鸟类 颈长,颈椎数目增多,椎体马鞍型, 使颈部极为灵活。最后一个胸椎、全部 腰椎和荐椎愈合为一个综合荐椎,和腰 带相接
• 哺乳类 脊柱分为5区,颈椎数目比较恒 定,为7枚,其余区域的数目变化较大
3 肋骨 • 硬骨鱼的肋骨为单头式。现代两栖类的
肋骨退化,有尾两栖类的肋骨为双头式。 爬行类的颈、胸、腰椎皆具肋骨,颈肋 为双头式,胸肋为单头式。鸟类的5个区 域都有肋骨,双头式,椎肋段和胸肋段 全为硬骨。兽类的椎肋为硬骨,胸肋为 软骨;有真肋、假肋和浮肋之分
5 爬行类 表皮明显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有了特化的角质 鳞;蜕皮现象明显,表皮衍生物出现了爪。真皮较薄, 有些种类还有真皮骨板
6 鸟类 表皮薄而柔软,有羽的地方,角质层很薄;在无羽的 腿、脚部有角质鳞,鸟类的皮肤衍生物主要为羽。真 皮薄,没有真皮衍生物,只具尾脂腺
7 哺乳类 皮肤厚而坚韧,真皮非常发达,皮下组织也很发达。 毛为哺乳动物所特有,为表皮衍生物。另外还有爪、 蹄、甲、角等表皮衍生物。皮肤腺非常发达,来源于 表皮的生长层,多细胞腺,包括皮脂腺、汗腺、乳腺 和臭腺。鹿角是真皮衍生物
2 脊柱
• 圆口类 终生保留有脊索,具有基背弓片 和间背弓片,是原始脊椎骨萌芽
• 鱼类 只有躯椎和尾椎的分化
• 两栖类 分为颈、躯、荐、尾4区。比鱼类 多了一枚颈椎(寰椎)和一枚荐椎
• 爬行类 分为颈、胸、腰、荐、尾5区。 颈椎又多了一枚枢椎,寰椎椎体在胚胎 期和枢椎相合成为齿突。具有了胸廓, 荐椎数目也增多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无颌类
有颌类 (颌口类)
附肢 鱼形类
四足类
胚膜
体温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羊膜类 恒温动物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皮肤的结构和机能 1 皮肤的机能
保护、感觉、分泌、调节体温、排泄、 储藏养料、呼吸、运动
2 结构
表皮:外胚层
真皮:中胚层
衍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