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外滩惨烈踩踏事故 图文还原现场时间线(组图)

上海外滩惨烈踩踏事故 图文还原现场时间线(组图)

上海外滩惨烈踩踏事故图文还原现场时间线(组图)2014-12-31 23:32@警民直通车-上海(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跨新年#【外滩实时消息】外滩迎新场面壮观虽然人多,但秩序还算有序,希望在现场的童鞋们配合民警和武警蜀黍的指挥,平安跨新年外滩已近饱和,蜀黍建议择地前往跨年。

当时上海外滩实时监控画面上海外滩画面2014-12-31 23:13@上海发布【今日上海地铁客流首破千万!再创历史新高!】#最新#跨年夜,童鞋你坐了几次地铁?@上海地铁shmetro 说,截至22点40分,全路网客流已超过1003万人次!本年度第7次刷新纪录!02:26:08@头条新闻【上海外滩人太多了!多名游客摔倒…】今晚的上海外滩迎新年场面壮观,人山人海。

网友@小铁炼钢ing 微博称发生“踩踏”,多名游客躺在地上,正接受急救。

@警民直通车-上海回应,看到有游客摔倒后,执勤民警立即赶到围成环岛,引导客流绕行。

警方提示:请大家听从警察指挥,有序退场,切勿推搡。

02:31:48@头条新闻【上海外滩迎新年活动发生踩踏据悉部分人重伤】今天凌晨1点左右,@中国网络资讯台记者经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联系,基本确定,今晚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多人受伤,其中部分重伤。

对于是否有人员死亡的问题,该中心工作人员拒绝回应,只告知抢救工作正在进行中。

02:38:30新民晚报新民网【突发:外滩发生踩踏事件警方确认“发生游客摔倒”】今天凌晨,外滩发生踩踏,记者获悉,有数十人受伤被分别送往多家医院。

警民直通车官博确认“发生游客摔倒”。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从第一人民医院急症室了解到,该院至少收治了20余人。

新民晚报新民网02:59:01头条新闻【独家连线外滩踩踏现场救人网友:最底下压了一层人】新浪网联系到在外滩现场救人的网友,他讲了事发细节:人群从二楼大范围后退,往下压住人。

有个小伙子等不及,就踩在人堆上往外“抽”人,我也救出好几个。

有一层人压在最底下,都看不到头,只能看到衣服,有人脸都铁青没血色。

03:53:04【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已知的四大事实】1、今日凌晨,在上海外滩举行的跨年活动中发生踩踏事故。

2、有人员伤亡,至少20余人被送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抢救。

3、新浪网连线现场救人网友:最底下压了一层人,有人脸色铁青。

4、医院正在紧急抢救,上海市委书记已到医院看望伤者。

04:13:40事故伤者的朋友在医院掩面等待消息死伤者家属【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35人死亡[蜡烛]】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2人受伤……[蜡烛]上海市已连夜成立工作组,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韩正、杨雄要求全力抢救伤员和善后。

外滩踩踏目击者:有人向楼下抛洒“美钞”引哄抢图片说明:东方网记者在外滩十八号门前看到,地上有纸币样票据。

网友捡到的“美钞”原标题:事件亲历者:当时人流量大产生对冲[图]东方网记者于量、包永婷1月1日报道:东方网记者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遇到一位安徽籍小伙吴涛,他是该事件的亲历者。

因为发现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子受伤,吴涛把她送到医院。

据称,女子的白色外套上都是血迹,目前在医院的ICU 病房。

吴涛称,事情大概发生在2014年12月31日23:40到23:50左右,地点是陈毅广场通往外滩观景平台的斜坡上,当时由于人流量大、秩序混乱,人流产生对冲,部分人想上到观景平台,部分人想下观景平台。

此外,据他说,在23:50左右,外滩十八楼的楼上有人向楼下抛洒类似美金纸币,造成人群哄抢,也有行人驻足围观及起哄。

事件回顾:上海外滩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连夜成立工作组。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和善后处置等工作。

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的群众拥挤踩踏事故,目前已致35人死亡。

家属痛哭流涕,要求进入抢救区域寻找家人。

现场医护人员表示,护士们忙得不可开交,抢救告一段落,(伤者)多数都是学生。

后续:伤者家属在医院焦急地等待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气氛紧张,满是焦急等待的伤者家属和警方人员。

医院正对事故伤者进行抢救,并已经开始进行家属登记,秩序较好。

警方现场负责人表示,由于事件中的伤者被分别送往多家医院,情况相对复杂,因此要求等待的家属现场登记寻人信息。

现场网友回忆:死亡离我们如此之近新华社发布客户端网友:事情就发生在我的面前,当时我还上去拉人……死亡有时离我们如此之近,祝福那些受伤的人,希望没事!当时看到他们家人朋友着急的样子,太可怕了,多少人刚刚许下新年愿望啊。

被疑撒钱当事人:没撒钱踩踏不是我们造成的新华网上海1月1日电(记者朱翃、周琳)2014年12月31日夜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因有目击者称“撒钱”导致混乱引发踩踏一说,引发网络热议。

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核实。

有现场目击者称,事发当时有人在外滩十八号三楼的窗口“撒钱”。

对此,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多名当时在现场者,当晚与外滩观景平台相隔一条马路的外滩十八号三楼窗口,确有人在往窗外撒代金券。

群众口中所谓的“美金”,其实是印有“M18”“100”字样的代金券,远看外观的确和美元纸币类似。

“当时先是那幢大楼底下的人开始骚动起来。

晚上风大,很多‘美金’随风飘到了观景平台这里,引起小孩和年轻人捡拾,引发混乱,踩踏发生了。

”目击者吴涛说,这一行为一度引起人群骚动,也有行人驻足围观及起哄。

随后,网友在微博上找到了一位微博名为“超级大傻冒—沈小姐”的博主,其当晚稍早些时候在微博上发表言论称:“又是一年要过去啦……哈哈~酒吧跨年,妥妥滴、热闹滴很呀,有钱,任性;撒钱,开心!”其还在微博中展示了印有“M18”“100”字样的酒吧代金券,还@了外滩十八号这个地址。

一时很多网友留言,怀疑其是当晚“撒钱”的人,指其引发了当晚外滩的踩踏事故。

博主于1日上午在微博回应称:“我是博主本人,针对你们的纷纷评论和转发,我必须回应!首先我想说,昨晚我和我的朋友都没有撒钱,这次的踩踏也不是我们造成的……我现在已经报警,之后会有警察来处理、还原真相!特别申明:麻烦你们不要去骚扰我的家人和朋友。

”据了解,警方已介入相关调查。

目前外滩踩踏事故的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如何在踩踏事故中幸存:随人流同步前行作者:瘦驼(科学松鼠会成员)一月一日只是普通的一天。

很遗憾的是,在这普通的一天的清晨,我要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踩踏,是一种极其原始的事故。

每年东非大迁徙的过程中都有很多食草动物死于同类的蹄子之下。

而人群的踩踏事故更是在史书上画下一个又一个血点。

人类是天性爱群居的动物,人群就像磁铁一样对个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一旦人群聚集,并被街道、房屋、楼梯、栏杆压缩,危险就出现了。

原本有序移动的人群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诱因而瞬间崩溃,这个诱因可能是一只断掉的高跟鞋、洒在光滑地面上的一杯饮料、一股气味、一句话甚至不需要什么明确的诱因。

人毕竟不是椋鸟和沙丁鱼,我们并没有进化出有效组织大规模人群有序运动的能力(可以参看果壳之前的文章)。

世俗和宗教节日、体育比赛、音乐会、逃难、赶地铁、学校下课,这些都可能成为踩踏事故的发生条件。

下图是虽然不是损失最大,但是最有影响力的踩踏事件之一——1989年4月15日的英国希尔斯堡球场惨案,96人被活活挤死。

1989年4月15日的英国希尔斯堡球场惨案有记载死亡千人的踩踏事故包括:1941年6月6日由于日军空袭造成恐慌,上千名重庆市民在涌入防空洞时因踩踏丧生。

1990年7月2日,沙特阿拉伯麦加,朝圣人群在通过一个地下通道时发生踩踏,1462人丧生。

2005年8月31日,参加宗教活动的人群在通过伊拉克一座大桥时,恐怖袭击的传言导致人群失控,约1000人死亡。

拥挤的人群有多大的能量?如果你被汹涌的人潮挤在一个不可压缩的物体上,比如一面砖墙、地面或者一群倒下的人身上,背后七八个人的推挤产生的压力就可能达到一吨以上。

实际上在踩踏事故中,遇难者大多并不是真的死于踩踏,他们的死因更多的是挤压性窒息——人的胸腔被挤压的没有空间扩张。

在最极端的踩踏事故中,人在遇难时甚至可以保持站立的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急救手段显得爱莫能助,医护人员无法及时抵达现场,互救也几乎不可能。

2013年2月10日发生在印度阿拉巴德(Allahabad)踩踏事故的遇难者,丈夫想要保护妻子,但根本无力阻挡人群的力量。

这起事件造成36人身亡。

图片来自(AP PHOT/Kevin Frayer)印度阿拉巴德(Allahabad)踩踏事故的遇难者如何在踩踏事故中脱身任何时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应当观察周围,记住出口的位置,提前在大脑中规划撤离方案。

一旦你发现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的时候,切记不要停下,也不要硬挤,而是要一边顺着人流同步前进,一边向前进方向的侧方移动,直至移出人群。

双手握拳架在胸前,就像拳击手的防守姿势,这样可以尽量保证胸腔不被挤扁。

双手握拳架在胸前注意脚下,千万不要被绊倒。

一旦摔倒,赶紧站起来。

如果身边同伴摔倒,立即把ta拉起来。

如果身边是儿童,把他们举过肩。

如果摔倒了没法站起,爬也要跟着人群前进的方向。

如果无法移动,用手护住头部,蜷缩膝盖至胸前。

不要俯卧和仰卧。

注意脚下,千万不要被绊倒如何避免踩踏事故,然而,在踩踏事故发生现场,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不被踩踏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避免踩踏事故发生。

对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不凑热闹。

同时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凑热闹,不在在学校和其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避免此类悲剧发生更主要的责任在于政府。

在可预期的人流密集地点制定拥挤预案。

比如新年夜的外滩,人流可能从哪里来,预计有多少人,如何评估现场人数,一旦现场评估人流超过容量,如何分流继续涌入的人群,如何疏散人群。

这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比如警力如何分配,控制人群使用什么措施。

有时候警察的出现会安抚人群的情绪,而有时候正好相反,这非常微妙。

2003年2月17日,美国芝加哥E2俱乐部,夜店中发生斗殴,保安使用了胡椒喷剂意图制止混乱。

刺鼻的气味在拥挤的人群中引发恐慌,进而发生踩踏,21人死亡。

广场、车站、学校、医院和娱乐场所,这些公共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考虑到预防踩踏的因素。

1883年6月16日,英国桑德兰市(Sunderland),很多儿童在观看演出时发生踩踏,183名儿童死亡。

之后,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的公共娱乐场所都必须使用安全逃生门。

这种门上装有一个横杠,不管这种门锁还是没锁,横杠上的压力达到某个数值,门就会自动开启。

这个法案至今仍有法律效力。

在我们的身边,一些外资的大型商场随处可见这种一个多世纪前的古老发明,除此之外,并不十分普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