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师范大学上课讲义

河南师范大学上课讲义

河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5101)为提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河南师范大学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经与河南省司法实务部门共同研究,特制定本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的能力。

(三)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

三、学习方式和学制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培养方式1.按照“1.5 + 1 + 0.5”的模式进行培养,即用1年半时间进行法学基础理论的强化,用1年时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半年为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与实践实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2.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59学分,必修课为3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实践教学18学分。

3.成立导师组,发挥导师组的群体优势。

导师组由具有指导法律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和法律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实行“1+1”双导师培养模式。

4.加强教学与科研、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与交流,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

5.必修课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考核。

五、课程设置课程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事务、深入法学理论。

重在反映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导师组应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确定具体的导师负责其论文的指导工作。

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位论文除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外,鼓励学生把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学科前沿性的案例和法律实践工作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研究。

提倡采用案例分析(针对同一主题的三个以上相关案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等形式。

但任何形式的学位论文的写作均应当规范,达到以下七个方面要求:1.选题有意义并且题目设计合理;2.论文应当对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或者对同类课题在实践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

说明这个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与未解决的问题;3.论文应当反映出作者已经合乎逻辑地研究并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层次,即所谓的“分析深入”,“论证结构合理”;4.有充分的论证理由与依据,文字中能够反映出作者已经充分阅读过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法律硕士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应当阅读15部非教材类专业书籍,撰写学位论文应当研读过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著作不少于5部。

这个阅读量应当在学位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注释中必须显示学生已经阅读并了解了该领域国内代表性论著,参考文献应当列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鼓励参考国外最新文献资料。

即所谓的“资料充分”和“注释规范”;5.有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无方法的所谓“研究”。

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社会学分析方法,比较方法,规范实证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等等;6.在谨慎踏实的基础上有大胆创新的观点;7、语言与字数方面的要求。

语言精练,符合汉语写作规范,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七、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必须由二至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审,其中必须有一名校外专家或学者。

学位论文评审原则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有一名评审专家不予通过的,就不能提交答辩。

如果一名专家否决而其他专家评价很高的(优秀或者86分以上),则可申请将论文再送一名专家评审,如果仍未通过或者评价较低的,将不能提交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至两名实际部门或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学位论文答辩必须经答辩委员会中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才能通过。

未通过评审或者答辩的硕士生可经过三至六个月的论文修改、补充后,再次申请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仍不通过者,不授予学位。

修满规定学分,课程成绩合格且论文答辩通过者,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六、附则本培养方案适用于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15级开始执行。

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130101 课程名称:法理学专题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法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法理学专题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也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其他法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法学导论;(二)法的本体论;(三)法的起源与发展;(四)法的作用与价值;(五)法的运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周旺生:《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4.〔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5.拉扎列夫主编:《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6.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7.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8.王勇飞编:《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1984年版。

课程编码:130051 课程名称:中外法制史专题总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法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中外法制史专题研究是硕士研究生法律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中外法制史研究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为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精读3—4本经典学术著作,而且还要直接阅读若干古代的重要法典和历代刑法志等法律文献。

主要内容简介:中外法制史研究以专题讲座的方式介绍:一、(一)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二)中华法系的形成发展及特点;(三)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发展演变及特点;(四)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及其基本特征。

二、(一)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二)、罗马法的发展、渊源和分类(三)、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四)、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教材主要参考书目:1、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杨一凡等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4、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

5、高潮等主编:《中国历代刑法志注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由嵘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周枏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9、王云霞、何戍中著:《东方法概述》,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课程编号:130009 课程名称:宪法学专题总学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法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宪法学专题是一门阐述宪法基本理论和传授宪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教学要求是讲授宪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比较系统和深人的宪法教育,为学习法律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宪法学专题研究是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及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宪法的特征、宪法的概念、掌握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内容上具有根本性,与其相适应,一般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规定了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和监督、调控手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魏定仁、甘超英、傅斯明著:《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 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 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 赵树民著:《比较宪法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6. 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7. 李龙著:《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130010 课程名称:行政法学专题总学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法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内容:行政法学专题研究是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主要讲授和研究行政法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包括: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行政法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构成;行政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内容构成;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价值与功能;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王学辉等:《行政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4、宋功德:《行政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1-7)法律出版社1988-2004年版。

6、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袁曙宏等:《行政法律关系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8、张正钊、韩大元主编:《比较行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孙文恺:《社会学法学》,法律出版社。

课程编号:130102 课程名称:民法总论专题总学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法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要求:民法总论专题是高等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民法学的基础课和入门课。

民法总论专题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民法学的学习兴趣,掌握民事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件、民事主体的种类与其基本内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代理、诉讼时效与权利的行使,并能够初步运用民法学理论知识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真实案件进行法律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