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20篇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20篇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20篇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A
CH2=CH2
CH3CH2Cl
CH3CH2OH
B
NH3
NO
HNO3
C
AlCl3
Al(OH)3
Al2O3
D
Cl2
HCl
l2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③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2NaCl+H2SiO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O2 2HCOOH,HCOOH和CH3OH反应的条件是浓H2SO4并加热,条件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2与氧气只能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NO2,所以W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A错误;
B.Si一步不能生成H2SiO3,所以W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Y,故B错误;
C.Cu一步不能生成Cu(OH)2,所以W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C错误;
D.Al与硫酸反应生成X,Al与HCl反应生成Y,Al与NaOH反应生成Z,Z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X,X与BaCl2反应生成Y,Y与NaOH反应生成Z,反应均可进行,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D.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浓HCl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与CuO反应得到CuCl2和水,CuCl2电解得到Cu与氯气,符合转化,D项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 Na2O2 Na2CO3
②MgO MgCl2溶液 Mg
③Fe Fe2O3 Fe2(SO4)3
D.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6种组合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故A错误;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故C正确;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00nm之间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做这样的选择题才能做好。
【详解】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B错误;
C、胶体的划分是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C错误;
D、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D正确。
答案选D。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s) Na2O2(s) Na2CO3(s)
②NaH2PO2是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应为________
(2)次磷酸(H3PO2)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结合一定的文字分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从海水中提取镁,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
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Mg,故B错误;
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因为MgCl2会水解,故C正确;
D.上述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和水是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
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
D.HCl、HNO3都是强酸,和FeO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钠盐和水,A正确;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不相同,后者还有氧气生成,B错误;
C.SO2、NO都是大气污染物,CO2不是大气污染物,其中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易被氧化为NO2,C错误;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B
溶液与 溶液混合
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
将充满 和 混合气体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红棕色变深
反应 的
D
向 饱和溶液中滴入足量浓氨水,并加热至刚好沸腾
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
得到 胶体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再滴入少量新制Cu (OH)2悬浊液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可以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否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影响了实验结果,故A错误;
D.二氧化碳是化合物、碳酸钠是化合物、碘伏是混合物,故不选D;
选C。
9.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物质类别
分类依据
A

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
B
碱性氧化物
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
C
胶体
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D
强电解质
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的分离依据是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仅仅是能产生氢离子,A错误;
④SiO2 Na2SiO3 H2SiO3
⑤HCHO HCOOH HCOOCH3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O2 Na2O2,2Na2O2+2CO2=2Na2CO3+O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2HCl=MgCl2+H2O,电解MgCl2溶液,不能得到Mg,故不能实现转化;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取硫酸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液,滴入少量新制 悬浊液并加热
【详解】
A.乙烯与HCl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项正确;
B. HNO3显酸性,NH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项错误;
C. AlCl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Al2O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符合转化,C项正确;
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
答案选A。
4.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Mg
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
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D.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根据数学的组合规律,可得到九种分散系,故D错误;
选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相同
C.SO2、NO、CO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C.在高温下,SiO2与与盐酸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S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得到三氧化硫,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氯气是强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单质反应时,金属直接被氧化为最高价。
11.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散系分为胶体和溶液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铜、水银、陈醋B.白磷、生石灰、熟石灰
C.液氧、烧碱、啤酒D.干冰、纯碱、碘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水银都是单质,陈醋是混合物,故不选A;
B.白磷是单质、氧化钙是化合物、氢氧化钙是化合物,故不选B;
C.液氧是单质、氢氧化钠是化合物、啤酒是混合物,故选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