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记叙文的写法

常见记叙文的写法

常见记叙文的写法一、静物记叙文静物记叙文的写作对象是静物。

静物,一般指静止的物品,如文具、玩具、室内陈设等。

某些建筑物,如城市雕塑、喷泉等,都属静物。

静物记叙文,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作文时,必须注意的是:第一、要抓住特征。

包括静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产地、价格等。

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把这些特征用足够的笔器描写出来。

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着力进行具体描写,就是绘声绘色,就是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使事物的外形、构造等方面的特征突出。

第二、要展开联想。

静物虽静,但它是有用途的。

当我们看到它时,它可能是静静地呆在那儿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它是会“动”的。

只有它“动”起来,为我们服务时,它的用途才能表现出来。

所以,状物的作文,当写到用途时,往往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才能写“活”静物。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感情。

写物的作文,必须渗透自己的感情,才能生动感人。

二、植物记叙文植物记叙文的写作对象是植物。

“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

写植物,再许多方面与写静物相似。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植物也是静静的呆在那儿一动不动的。

但是由于它是生物,有一个生长变化的过程,所以,又与没有生命的静物稍有所不同。

怎样写好植物呢?第一、按生长规律写写静物一般按空间顺序写外形。

写植物当然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写外形,但也可以按生长规律来写植物的外形变化。

第二、写出特点植物与静物不同。

静物无生命,一静到底,静就是特点。

植物呢,不光有形、有色、还有味。

所以,抓住植物的色、味、形状的变化来写它,就容易写出特点来。

许多写植物的作文,往往要写到“清香”或“浓香”,这就是在写特点。

第三、写出感情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所以,人们对不同的植物产生了不同感情。

如对松、竹、梅,人们喜欢它们的高洁;对杨柳,人们赞美它随风摇摆的美姿;对小草,人们欣赏它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把这些人们对植物特有的感情写出来,便能写“活”植物,使文章对读者有更大的启发。

三、动物记叙文动物记叙文的写作对象是动物。

“动物”的种类很多,小到昆虫,大到大象、鲸鱼。

怎样才能写好动物呢?第一、写好外形动物外形差别很大,抓住动物各自的特点来写,才能使读者了解你所写的动物。

比如大象的长鼻子、长牙,长颈鹿的大高个,青蛙的大肚皮等。

第二、写好性情动物不光外形差别大,性情差别也很大:白兔温柔,老虎狂暴,水牛慢性子,狐狸狡猾……这些性情上的差异如果不注意描写,还是写不好动物的。

俗话说;不光要写形,而且要写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写出感情动物,尤其是家养动物,人们往往对它们怀有较深的感情。

有些动物甚至被称为“宠物”。

把人们对动物特有的感情写进去,写出你与动物之间亲密的感情交流,文章便更加生动,更富于感染力了。

第四、举点例子要写好动物,必须举点例子,必须写一两桩有趣的事,能表现动物特征的事。

比如猫偷吃了妈妈做菜用的鲤鱼,小狗帮我找到了丢失的书包等。

这些事在生活中常发生,但用到作文中,便是很生动的材料。

四、景物记叙文景物记叙文的写作对象是景物。

景物,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山光水色、飞鸟游鱼;一类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如名胜古迹、新型建筑等。

景物记叙文离不开写景写物,但一般涉及的景物比其他“状物”记叙文要多一些,所以难度也要大一些,写好景物,应注意的是:第一、选择恰当的顺序对于气象变化之类的景,如下雨、刮风、日出、月落等,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对于名胜古迹、新型建筑等一类的景,如颐和园、故宫、立交桥等,一般按空间顺序来写。

第二、写出景物的特点深山老林的幽静,日出时的壮丽,月圆时的皎洁,都是自然现象的特点。

人造的景物也是如此,故官雄伟的规模,奥运村的精巧构思,苏州园林的小巧玲珑等,凝聚了人类的智慧,也应着力刻画。

第三、写出自己的感受无论是自然的景,还是人工的景,你作为一个观察者和写作者,都不应冷冰冰地去看、冷冰冰地去写,而是要充满激情。

作文时,要把这种激情表达出来,就不光在首尾处注意抒情,更要注意在行文中渗透出自己的情。

这样的作文,才是“情景交融”。

五、事件记叙文事件记叙文,即以叙事为写作对象的记叙文。

写景物,可以作为练习写记叙文的初级阶段,进一步应练习写好事件。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件。

把这些事件写清楚、写生动,写出其中包含的教益来,是很值得练一练的本领。

练习写叙事的记叙文,首先要解决叙什么事。

有趣的事,即使叙述得平淡一些,照样吸引人;反之,乏味的事,即使叙述得多么绘声绘色,也很难引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要成功地进行叙事,必须在选材上狠下功夫。

生活中时时刻刻在发生的诸多事件,并不是件件都有记叙的价值,我们必须善于选择那些值得记叙的事件来写,这样,不仅可以练笔,还可以得到思想上的收获。

为此,应该注意的是:第一、选材忌生所谓“生”,就是生疏。

要叙述好事件,必须熟悉事件,不熟悉的事儿,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的。

所以说,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事。

只有熟悉的事,才有可能写好。

第二、选材忌俗所谓“俗”,就是指陈旧。

别人都写过不知多少遍的事,你再写,就没有什么价值。

许多同学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动笔往往集中在某些“著名”的俗事上。

所以,当我们拿起笔来,一定要动脑筋,尽量选那些别人没写过的事来写,写一点儿令人耳目一新的事。

尤其是要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来,用写作术语说,就是写出点新意来。

第三、选材忌怪写新鲜点儿的事,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去写怪事。

所谓“怪”,就是生活中很难发生的事,胡编乱造出来的神乎其神的事。

像这样的事,目击的机会就很少,自己去做,可能性就更少了。

这样的事写得再生动,也没有有感染力,因为它是虚假的。

因此要避免写怪事,多写自己生活中的实事。

六、活动记叙文活动记叙文,即以集体活动为写作对象的记叙文。

活动,在这里指有多人参加的集体性活动,如运动会、新年晚会、智力竞赛等活动。

由于这些内容在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有显著的位置,因此就形成了记叙文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写好活动记叙文,必须注意的是:第一、突出重点一次活动,由于参与者众多,往往给人目不暇接之感。

就拿一次新年晚会来说吧,那么多同学演了那么多节目,总不可能一个个全都写下来吧,所以必须有所选择,尽量选那些精彩的、能给晚会造成高潮的节目来写。

这样,用笔虽然不多,却能使读者感受到晚会的成功。

第二、渲染气氛青年朝气蓬勃的特点,在活动中往往有鲜明的体现。

这种体现具体化,就是活动中的气氛。

不同的活动,气氛是不一样的:新年晚会,是欢乐的气氛;智力竞赛,是紧张的气氛;运动会,是热烈的气氛;参观游览,是轻松的气氛……写出各种活动应有的气氛,就是写出了各种活动的特点。

有不少同学写活动,往往只记下了活动的内容,只见人群,不见气氛,这样的记叙文就有点像流水账了。

气氛的渲染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结尾,还可以在中间。

话不在多,关键处有那么几句,便足够了。

第三、点明意义一次活动,不可能仅仅是热闹一番而已。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一定有组织意图,作为活动的参加者,一定各有各的收获。

一篇记叙活动的作文,不光要记下全过程,还得点明其意义。

点明意义的话往往表现为议论和抒情,用于结尾处的居多。

七、人物记叙文人物记叙文,即以人物为对象的记叙文。

与景物、事件、活动相比,人物最难写。

所以,人们常常在对景物、事件、活动的叙述有了一定基础后,才转入对人物的写作训练。

写人难,首先是因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高等动物,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人在外貌、服饰上的区别了。

因此,如果不善于观察,不注意观察,就很难写好人。

话说到这儿,同学们也别产生畏难情绪。

人最难写,但也有容易写的一面,我们朝夕生活在人群之中,我们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对于人的肖像、言语、动作等方面的特点,平时就已积累了不少感性认识。

而且,最有利的是,我们自己就是人,可以将心比心,推已及人。

把这些有利因素集中起来,写好写人的记叙文,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要写好人物记叙文,应注意的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写人的记叙文如果体现不出其人的特点,便很难说是好文章。

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一篇中学生记叙文,一般只写某人某一方面的特点,而不必面面俱到。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事儿来写。

这样的事儿,人们叫它“典型的事儿”。

第二、要写出对人物的认识过程我们对于任何人的认识,都是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

写出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能使读者逐渐认识所写的人物,逐渐产生好感或恶感。

这样写,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而且也容易使文章本身有吸引力。

这个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开头并不明说,而是一点点、一步步、一层层徐徐展开,娓娓道来,引人人胜。

这样写,运用了写作上吸引读者的规律,容易使文章产生令人“爱不释手”的效果。

八、童话童话,属文学类记叙文。

童话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启发人、教育人的短小的文学作品。

写好童话,应注意的是:第一、拟人童话的大部分都是用拟人手法写成的。

拟人,就是将童话故事中的静物、植物、动物、建筑物等按“人”的特点进行描写,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的行为举止。

在神奇的童话王国里,石头会走路,小草会跳舞,小猫会哭会笑,一切都好像有生命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童话中并非只要用上了拟人手法便一定成功。

拟人手法的运用有贴切不贴切之分。

借用静物、植物、动物等讲述故事,必须与该事物的特点相结合。

第二、教益童话不光要告诉读者一个曲折有趣的故事,还应告诉读者一个做事或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说,故事要有教育性。

即使一则很短的童话也不应只图讲个热热闹闹的故事而已,而应给读者以一定的教益。

这种教育性,这种对读者的教益,在童话中,可以通过篇末的议论直接道出,也可以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一般地说,后者更加含蓄一些,前者比较明朗一些。

针对不同的读者,根据不同的内容,这两种手法均可自由选取。

第三、童心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所以作者无论老少,都应从这一特点出发,注意在故事中体现出童心童趣。

比如说当小草、小猫等开口讲话时,不要讲“成人”的话,而应讲“童言童语”。

写它们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面对同一件事,成人与孩子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如看见一只花蝴蝶落在草坪上,成年人也许会不屑一顾,而小孩子则会欢蹦乱跳地奔过去。

这两种反应,实际上是他们心理活动不同所导致的。

我们写童话类文学作品时,就要充分考虑故事中“人物”的这一特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该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怎么想问题。

笔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越像个“小孩子”,作品才越成功。

这就是“童心”的重要性。

九、游记游记,属记叙文。

由于记叙对象为景物,所以,属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游览的景点,可以是自然山水,也可以是人文景观。

从实际情况看,许多游记所记的景点往往是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