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选择 1 个正确答案)1.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A 吴又可B 吴鞠通C 刘河间D 王安道E 陆九芝2.温病学的形成阶段是在:()A 战国至晋唐时期B 宋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 民国时期E 新中国成立后3.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 《内经》B 《伤寒论》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E 《诸病源候论》4. 下列哪项不是吴又可对温病学的贡献:()A 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温疫论》B 提出温疫致病的病因是时行之气C 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 感邪途径从口鼻而入E 治疗方面以祛邪为第一要义5.下列哪种温病不属于温热类温病:()A 风温B 春温C 暑温D 伏暑E 温毒6.下列哪项不属于气分证的基本特征:()A 但热不寒B 胸闷咳喘C 口渴引饮D 舌红苔黄E 脉数有力7. 下列哪项不属于疠气病邪的致病特点:()A 致病力强,起病急骤,病情严重,传变迅速B 致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并可引起流行C 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D 致病有脏腑经络定位的特异性E 致病有动物种属选择性8.具有易耗伤阴液,后期多有肝肾阴伤特点的温邪是:()A 风热病邪B 暑热病邪C 燥热病邪D 温热病邪E 温毒病邪9.下列哪项为肾阴衰竭的舌象:()A 舌绛而干燥B 舌绛光亮如镜C 舌绛不鲜干枯而萎D 舌绛而起刺E 舌绛而强硬10.下列哪项为出疹的病机:()A 阳明热毒B 太阴风热C 少阳郁热D 少阴伏热E 厥阴邪热11.温病神志昏蒙而见苔垢腻的病机是:()A 热结肠腑,上扰心神B 下焦瘀血,瘀热扰心C 邪热夹痰,闭阻心包D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E 热邪传营,扰及心神12.指导温病治疗立法的基本原则是:()A 辨证论治B 审察邪正C 扶助正气D 分析病情E 明辨病位13.下列哪项不是湿重热轻,困阻中焦的典型症状:()A 身热颧红B 胸闷脘痞C 恶心呕吐D 大便溏泄E 苔腻脉濡14.燥湿泄热法的最佳代表方剂是:()A 藿朴夏苓汤B 三仁汤C 王氏连朴饮D 甘露消毒丹E 茯苓皮汤15.下列哪项不是培固正气,强壮体质以预防温病的方法:()A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B 顺应四时,调适寒温C 保护阴津,固守正气 D 注意环境,搞好卫生 E 及时隔离,控制传播16.温病心烦不寐,时有谵语而见舌质红绛的病机是:()A 热结肠腑,上扰心神B 下焦瘀血,瘀热扰心C 邪热夹痰,闭阻心包D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E 热邪传营,扰及心神17.症见壮热烦渴,斑疹隐隐,神昏谵语,口秽热臭,苔黄舌绛者,治法宜用:()A 清营泄热B 气营两清C 凉血散血D 清心开窍E 清气泄热18.轻清宣气法的主治病证是:()A 热炽阳明证B 邪热壅肺证C热郁胆腑证 D 热郁胸膈证E 热郁化火证19.下列哪项不属于湿温病的病候特点:()A 发病缓,传变慢B 病程长C 中焦脾胃证候显著D 病程中可见白peiE 易于形成热闭心包(二)A2型题(病例组的最佳选择题,选择1个正确答案)陈某,女性患者,15岁,7月1日就诊。
昨日发病,骤起高热(体温39.3℃),汗多口渴,面赤气粗,神情烦躁,因求医不便而未能及时治疗。
刻诊发热更甚(体温39.7℃),躁扰不宁,神情疲困欲睡,呼之可醒,偶有谵语,舌质红绛,脉细数。
20.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查询最有价值:()A 饮食情况B 生活习惯C 工作条件D 月经是否来潮E 婚姻状况21.如果患者和家属否认上述各项有任何异常,则其最大可能是:()A 中暑B 冒暑C 暑温D 暑秽E 伏暑22.在作进一步检查时,最少涉及的是:()A 胸腹有无斑疹B胸腹有无白pei C 颈项是否强直D 手足是否厥冷E 腹部是否拒按23.若神志异常加重而神昏谵语,其基本病机是:()A 胃热扰心B瘀热扰心C营热扰心 D 湿热扰心 E 血热扰心(三)B型题(标准题,每个答案可选1次或1次以上,也可1次不选)A 叶天士B 吴又可C 王安道D 汪石山E 刘河间24.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的作者是:()25.首先提出新感温病学说的医家是:()A 小便短少B 小便短赤C 小便涓滴不畅D小便淡黄E 小便混浊26.暑湿弥漫三焦小便异常可见:()27.湿重热轻,郁阻中焦小便异常可见:()A 藿香、豆豉B 连翘、蔻仁、菖蒲C 连翘、竹叶、薄荷D 连翘、银花、竹叶E 豆豉、荆芥、薄荷28.清营汤中透热转气的药物是:()29.银翘散中解表发汗的药物是:()(四)D型题(选择2个正确且相互间具有特殊联系的答案)30.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中的顺传是指:()A 由卫传气,由营及血B 从上焦传中焦再传下焦C 由浅入深,由里达表D 自血而营,由营转气E 自手太阴肺经传至手厥阴心包经31.对温病进行辨证时,应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结合运用,方法是:()A 先以卫气营血辨证确定病变浅深层次及发展趋势B 先以三焦辨证确定病变浅深C 再用三焦辨证确定病邪轻重D 再用三焦辨证确定病变部位E 再用卫气营血辨证确定病邪轻重32.温病过程中阴津与阳气俱脱者,采用的固脱救逆法为:()A 开窍固脱法B益气敛阴法C益气固脱法 D 回阳固脱法E 滋阴固脱法33.温热类温病恢复期常见的发热类型有:()A 发热夜甚B 夜热早凉C 身热不扬D 寒热往来E 持续低热(五)X型题(备选答案中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34. 下列临床表现中哪些是温热类温病恢复期邪留阴分的临床表现:()A 夜热早凉B 热退无汗C 能食形瘦D 脘中微闷,知饥不食E 口舌干燥而渴F 心烦不得卧G 干咳或稍有粘痰H 倦怠少气I 大便溏而不爽J 小便短赤热痛K 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最早论述湿温的专著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吴鞠通提出湿温初起治疗三禁是指禁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病斑疹色黑为_______________之象;黑而晦暗则为_____________ 征象。
4、温病和解表里法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法;代表方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
5、湿热疫特点为初起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证候;暑燥疫特点为初起即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卫气营血几个证候并见。
6、叶天士曰:“不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阳相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浊邪害清也”。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虚风内动:2、伏邪温病:3、豁痰开窍:4、阳明热结:四、问答题(28分)1、何谓温病?结合现代医学疾病类别,温病可以概括为现代医学中哪些类别的疾病?(8分)2、湿温病邪在中焦表现为湿重热轻、湿热并重、热重湿轻三证,从证候表现、治法方药方面如何进行辨治?(12分)3、简述影响温病传变的因素。
(8分)五、病案分析(10分)张某,男性,15岁,于2005年2月15日下午因高热、头痛伴剧烈呕吐1天急诊入院。
患者于2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头痛,微恶寒,口渴,心烦等,在门诊治疗未见好转,今晨起诸症加重,呕吐频频,由其父送来急诊。
接诊时体温40.00C,神情烦躁,面色红赤,头痛难忍,汗出湿衣,肌肤斑点,颈项强直,呼吸气粗,口渴欲饮,呕吐时作;查克氏征(±),布氏征(+),脑脊液浑浊,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数。
请做出病名诊断,简要分析病机,并予以辨证、立法、处方。
安徽中医学院200 --200 学年第学期《温病学》期末考试卷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供хх级中医专业用,试卷序号:A060305刘兰林审定)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4分)(一)A1 型题:1、D2、C3、A4、B5、D6、B7、C8、D9、C 10、B 11、D12、A 13、A14、C 15、E16、E 17、B18、D19、E(二)A2 型题:20、C 21、C22、B23、C(三)B型题:24、B25、D26、B27、E28、D29、E (四)D型题:30、AB31、AD32、BD33、BE(五)X型题:)34、ABCK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6分)1、《湿热病篇》;薛生白2、禁下、禁润3.火毒极盛,病势严重;热毒锢结,正气衰败4.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膜原;蒿芩清胆汤;温胆汤加减;雷氏宣透膜原法或达原饮5.疠气遏伏膜原的表现;热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6. 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为水主之气不能上荣;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虚风内动:是指肾精耗损,肝失所养,风从内生的病理变化。
症见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悸动,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
2、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
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其临床特点为:病发初期即显现出一派里热证候,以高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内郁证候为主要表现。
3、豁痰开窍:是指用芳香辟秽、化痰清热之品宣通窍闭,适用于湿热郁蒸,酿生痰浊。
蒙蔽清窍的证候。
症见神识昏蒙,时清时昧,时有谵语,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滑或数。
代表方如菖蒲郁金汤。
4、阳明热结:又称阳明腑实或热结肠腑,指邪热结聚与糟粕相搏,耗伤阴液,肠道传导失司的病理变化。
症见日晡潮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
四、问答题(28分)1、何谓温病?结合现代医学疾病类别,温病可以概括为现代医学中哪些类别的疾病?(8分)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2分)结合现代医学疾病类别,温病的范围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为具有温病特点的急性传染病:(2分)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等;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有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霍乱、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等;螺旋体病中的钩端螺旋体病;原虫病中的疟疾;细菌感染性疾病有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
(2分)二为具有温病特点的其它发热性疾病,如中暑、热射病、小儿夏季热、急性白血病等。
(2分)2、湿温病,邪在中焦表现为湿重热轻、湿热并重、热重湿轻三证,从证候表现、治法方药方面如何进行辨治?(12分)湿温病,湿热困阻中焦有湿与热偏重的差别,临床表现各异,治法方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