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影响评价报告

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 .. (3)1.1项目基本情况 (3)图1-1项目区域位置图 (3)图1-2 项目设计平面图 (4)1.2评价依据 (5)1.3评价范围 (7)1.4评价内容 (7)1.5评价思路 (7)1.6项目调研 (7)1.7评价过程 (8)第二章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 (9)图2-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建筑限界 (14)6.7.2 公路用地范围规定 (16)10.1.2平面交叉设计原则 (16)10.1.3交通管理方式 (17)10.1.4平面交叉设计速度 (18)10.1.5平面交叉交角与岔数 (18)10.1.6平面交叉渠化设计 (18)10.2平面交叉处公路的线形 (19)10.3视距 (19)表10.3.2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 (20)表10.4.3 路面内缘的最小半径 (21)10.5附加车道及交通岛 (21)表 4.0.4-1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警告区最小长度 (21)第三章工程概况 (23)3.1项目工程区域概况 (23)3.2项目工程处公路现状及设计概况 (24)图3-2 道路现状图 (24)图3-4 收费站连接线断面设计图 (25)第四章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评价 (27)4.1设计方案概述 (27)图 4-1 新老路拼接大样图 (28)4.2设计方案评价 (29)本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前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了申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XX省省公路条例》规定的材料,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9)表10.4.3路面内缘的最小半径 (29)图 4-2 交安平面布置图 (31)4.3施工方案论证 (32)4.4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论证 (36)图4-1 施工期交通组织图 (38)综合评价,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安排基本合理,工序分明,方案可行。

建议:(1)建设单位应通过社会新闻媒体、XX省交通广播网、96777、 (41)第五章安全保障措施 (42)5.1施工期安全保障措施 (42)图5-1应急救援预案程序图 (47)表5-1项目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 (48)图5-2应急救援路线图 (52)5.2运营期安全保障措施 (53)图5-3运营期间交通组织图 (54)6.1评价结论 (56)第六章评价结论 (56)综合评价:施工方案可行。

(57)综合评价,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安排基本合理,工序分明,方案可行。

建议:(1)建设单位应通过社会新闻媒体、XX省交通广播网、96777、 (58)(2)交通组织方案应明确占用半幅车道施工后,双向通行车道能否满足大型货车及超宽车辆通行。

(58)综合评价:项目应急预案符合要求,方案可行。

(59)6.2综合评价 (59)第一章概述1.1项目基本情况1.1.1项目背景为进一步提升XXX镇整体综合环境,根据《关于XXX区核心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批复》(溧审批投许【2020】61 号),XX省XX市XXX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有限公司拟实施XXX区核心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其中XXX镇茶兴路与XXX大道交叉口改造工程,含XX高速收费站连接线改造。

路线东起XX高速XXX收费站口,往西与XXX大道交叉后,终于XXX 工业园工业北路,全长671.283m。

其中收费站至XXX大道段,为老路拓宽改造。

图1-1 项目区域位置图1.1.2项目概述根据施工图设计,现状XXX大道以东段为XX高速连接线,起于XXX收费站,终于XXX大道,全长约230m,路面宽14m,沥青砼路面。

XXX大道以东(高速连接线)段,路基稳定,路面状况良好,本次对老路进行拓宽改造,铣刨老路沥青面层后与新建部分一起摊铺沥青面层。

改造段设计路基总宽25.5m,断面布置为:0.75m 土路肩+3.5m 硬路肩+(2×3.5)m 机动车道+0.5m 路缘带+2m 中分带+ +0.5m 路缘带+(2×3.5)m 机动车道+3.5m 硬路肩+0.75m 土路肩。

项目设计平面图见图1-2 所示,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1-3 所示。

图1-2 项目设计平面图图1-3 项目地理位置图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 年11 月4 日修订,2017 年11 月5 日正式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7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 年12 月1 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9 号,2015 年1月1 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535 号,2008 年9 月18 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54 号,2012年7 月l 日起施行);(7)《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3 号);(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 号);(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10)《路政管理规定》(2016 年12 月10 日施行);(11)《XX省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2012 年第三次修正);(12)《XX省省安全生产条例》(2009 年修正);(13)《XX省省公路平交道口设置管理暂行规定》(XX法[2005]92号);(14)《XX省省公路施工路段管理办法》(XX规[2014]7 号);(15)《XX省省普通国省道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技术管理办法》( XX公路政[2015]218 号);(16)《XX省省高速公路条例》(2014 年修正)。

1.2.2规范标准(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 -2017);(2)《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3)《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9)《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11)《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 18833-2012);(12)《公路涉路工程安全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标准》(DB32T 2677-2014)等。

1.2.3技术资料(1)《XX高速XXX互通连接线与XXX大道交叉口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2)《XX高速XXX互通连接线与XXX大道交叉口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3)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4)现场收集的各种资料。

1.3评价范围对建设单位提供的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应急预案以及运营后的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案等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及质量安全性评价。

1.4评价内容评价的主要内容为XX高速XXX互通连接线与XXX大道交叉口改造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应急预案和运营期交通组织方案等。

1.5评价思路1、了解分析XX高速XXX互通连接线与XXX大道交叉口改造工程的基本情况。

2、基础资料调查项目场区基本情况、收费站连接线涉路段的技术状况等。

建设单位提供的涉路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应急预案以及运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案等。

3、梳理分析基础资料4、安全评价对XX高速XXX互通连接线与XXX大道交叉口改造工程的各个方案及正常运营期间对收费站连接线的交通安全影响等分别进行评价。

5、得出结论,形成评价报告。

1.6项目调研为全面了解拟建工程的详细情况,项目组成员于2020 年4 月中旬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就相关问题咨询了建设单位。

通过对涉路现场的拍摄和实地调研,获得了相关现场资料和施工方案资料。

1.7评价过程2020 年4 月中旬,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着手对本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工作;2020 年5 月上旬,完成评价报告。

第二章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为加强公路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发展,保障公路工程可靠、运营安全,可持续发展,国家、交通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其中与本工程安全性评估相关的条文如下:2.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 年11 月4 日修订,2017 年11 月5 日正式实施)有关规定如下:第三十一条因建设公路影响铁路、水利、电力、邮电设施和其他设施正常使用时,公路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因公路建设对有关设施造成损坏的,公路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设施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公路、因修建铁路、机场、电站、通信设施、水利工程和进行其他建设需要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的同意。

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公路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新建或者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四十五条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的,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所修建、架设或者埋设的设施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第四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活动。

第五十五条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建设。

第五十六条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需要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首部门批准。

前款规定的建筑控制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依照国务院的规定划定。

建筑控制区范围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规定划定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标桩、界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挪动该标桩、界桩”。

2.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5 年施行)有关规定如下: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