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 XXXXX—XXXX弹性建筑涂料Elastomeric wall coating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3年7月4日)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分类 (2)5 要求 (2)6 取样 (2)7 试验方法 (3)8 检验规则 (8)9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前版的技术差异是:——本标准取消了涂膜耐洗刷性的测定;——提高了耐沾污性的测试指标;——增加了弹性中涂的要求;——修改了制膜和养护方法;——修改了低温拉伸速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金隅涂料有限责任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申得欧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富思特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天祥涂料有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天涂豪邦涂料有限公司、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太古漆油(上海)有限公司、增城升华化工有限公司、北京莱恩斯涂料有限公司、四国化研(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保立佳化工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奇想青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肇东伊伕涂料有限责任公司、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益群漆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白银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彭洪均、张旭东、李严、黄新辉、李文甲、林宣益、魏红艳、田瑞霞、乔亚玲、薛燕波、胡晓珍、赵雅文、徐凯斌、朱利光、陈绍水、王静、王桦、罗美安、李志军、王晓炜、张树虎、罗宇、张宪康、代淑艳、王代民、董善刚、王成明本标准代替历次版本变动如下:--JG/T 172-2005********弹性建筑涂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弹性建筑涂料的术语、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并由各种颜料、填料和助剂等配制而成的弹性建筑涂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eqv ISO37:2005) GB/T 1728-1979(198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neq ISO 4628:2003)GB/T 1865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灯辐射(eqv ISO1341:2004)GB/T 3186 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528:2000)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9265 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2004)GB/T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GB/T 9750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T 9780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T 15608-2006 中国颜色体系GB/T 16422.3-1997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GB/T 23981-2009 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JGJ 75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T 25 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HG/T 2458 涂料产品检验、运输和储存通则JC/T 412.1-2006 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3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弹性建筑涂料 elastomeric wall coatings弹性建筑涂料是以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与颜料、填料及助剂配制而成,施涂一定厚度(干膜厚度≥150μm)后,具有弥盖因基材伸缩(运动)产生细小裂纹作用的功能性涂料。
4 分类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将弹性建筑涂料分为内墙弹性建筑涂料和外墙弹性建筑涂料。
外墙弹性建筑涂料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弹性面涂和弹性中涂,根据适用地区不同分为I型和Ⅱ型,按照JGJ75划分,I 型适用于夏热冬暖以外的地区,II 型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5 要求产品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6 取样产品按GB/T 3186的规定进行取样。
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而定。
7 试验方法7.1 试验的一般条件7.1.1 试验环境试板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应符合GB/T 9278的规定。
7.1.2 试验样板的制备7.1.2.1 所检产品未明示稀释比例时,搅拌均匀后制板。
有明示稀释比例时,除对比率外,其他按明示稀释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制板。
明示稀释比例为某一范围时,取中间值。
7.1.2.2 本标准中检验用底材除对比率使用聚酯膜(或卡片纸)外,其余均为符合JC/T 412.1-2006中 NAF H V 级要求的无石棉水泥平板,厚度为(4mm~6mm)。
其表面处理按GB/T 9271-2008中7.3的规定进行。
7.1.2.3 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低温柔性涂膜的制备7.1.2.3.1 涂膜的制备将涂料在容器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将涂料分次倒入钢制涂膜模具(见图1)中,采用三次制膜,第一次制膜用模具A,成膜间隔24h后取下模具,在制成的涂膜上放置模具B,进行第二次制膜,成膜24h 后,取下模具B,在制成的涂膜上放置模具C,进行第三次制膜,最终完成涂膜的制备。
每次制膜应避免出现气泡,使得最终干膜厚度为(1.0±0.2)mm。
模具A、模具B、模具C的具体尺寸见表2。
表2 模具尺寸(mm)图1 涂膜模具示意图(单位:mm)1—模型不锈钢板;2—聚酯膜7.1.2.3.2 涂膜的养护将7.1.2.3.1中制得的涂膜,在标准条件下养护48h后,揭膜后反向放入(80±2)℃的干燥箱内,试件与干燥箱壁间距不小于50mm,试件中心与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同一水平面上,恒温96h后取出,放置在标准条件下24h,然后测试其性能。
7.1.2.4 除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柔性、施工性外,本标准规定采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线棒涂布器制板。
线棒涂布器是由几种不同直径的不锈钢丝分别紧密缠绕在不锈钢棒上制成,其规格为80、100、120三种,线棒规格与缠绕钢丝之间的关系见表3。
表3 线棒7.1.2.5 各检验项目的试板尺寸、采用的涂布器规格、涂布道数和养护时间应符合表4的规定。
涂布两道时,两道间隔6h。
对于厂家指定使用底漆的产品,应先涂布相应的底漆,标准状态下养护2h后再涂布面漆。
表4 试板7.1.2.6 拉伸试验所需试件数量和形状见表5。
表5 拉伸试验件数量7.2 容器中状态打开包装容器,用搅棒搅拌时无硬块,易于混合均匀,则可视为合格。
7.3 施工性用刷子在试板上涂刷试样,涂布量为湿膜厚约100μm ,使试板的长边呈水平方向,短边与水平面成约85°角竖放。
放置6h 后,再用同样方法涂刷第二道试样。
在涂刷第二道时,刷子运行无困难,则可视为“施工无障碍”。
7.4 涂膜外观将7.3试验结束后的试板放置24h ,目视观察涂膜,若无针孔和流挂,涂膜均匀,则认为“正常”。
7.5 干燥时间按GB/T 1728-1979(1989)表干乙法规定进行。
7.6 对比率7.6.1 在无色透明聚酯薄膜(厚度为30μm ~50μm )上,或者在底色黑白各半的卡片纸上按7.1.2规定均匀地涂布被测涂料,在7.1.1规定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4h 。
用反射率仪(符合GB/T 23981-2009中的规定)测定涂膜在黑白底面上的反射率。
7.6.1.1 如用聚酯薄膜为底材制备涂膜,则将涂漆聚酯膜贴在滴有几滴200号溶剂油(或其他适合的溶剂)的仪器所附的黑白工作板上,使之保证无气隙,然后在至少四个位置上测量每张涂漆聚酯膜的反射率,并分别计算平均反射率B R (黑板上)和W R (白板上)。
7.6.1.2 如用底色为黑白各半的卡片纸制备涂膜,则直接在黑白底色涂膜上各至少四个位置测量反射率,并分别计算平均反射率B R (黑板上)和W R (白板上)。
7.6.2 对比率计算W B R R 对比率 (1)式中:B R --黑板上的反射率; W R --白板上的反射率。
7.6.3 平行测定两次。
如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2,则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7.6.4 黑白工作板和卡片纸的反射率为:黑色:不大于1%;白色:(80±2)%。
7.6.5 仲裁检验用聚酯膜法。
7.7 低温稳定性将试样装入1L 的塑料或玻璃容器((高约130mm ,直径约112mm ,壁厚约(0.23~0.27)mm )内至约110mm 高度处,密封后放入(-5±2)℃的低温箱内18h ,取出后在7.1.1条件下放置6h 。
如此循环操作3次后,打开容器盖,充分搅拌试样,试样无结块、无凝聚物分离时,可评为“不变质”。
7.8 耐碱性按GB/T 9265 规定进行。
如三块试板中有两块未出现起泡、掉粉、明显变色等涂膜病态现象,可评定为“无异常”。
如出现以上涂膜病态现象,按GB/T 1766进行描述。
7.9 耐水性按GB/T 1733甲法规定进行。
试板测试前除封边外,还需封背。
将三块试板浸于GB/T 6682-2008规定的三级水中,如三块试板中有两块未出现起泡、掉粉、明显变色等涂膜病态现象,可评定为“无异常”。
如出现以上涂膜病态现象,按GB/T 1766进行描述。
7.10 耐人工老化性试验按GB/T 1865 规定进行。
结果的评定按GB/T 1766进行,其中变色等级的评定按GB/T 1766-2008中4.2.1进行。
7.11 涂层耐温变性按JG/T 25规定进行,做3次循环,[(23±2)℃水中浸泡18h,(-20±2)℃冷冻3 h,(50±2)℃热烘3 h为一次循环]。
三块试板中有两块未出现粉化、起鼓、开裂、剥落、明显变色等涂膜病态现象,可评定为“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