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政治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75分)1.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村落,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英国议员竞选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④D . ①③2. 掏粪工人时传祥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赢得人们的普遍尊敬。
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①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③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④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3. 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同名书籍《舌尖上的中国》很短时间内在“当当网”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册。
不仅如此,由此书引发的“吃货”效应将其他餐饮美食类书籍也带入了销售高峰。
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文化成了第一生产力④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A . ①③B . ②③C . ②④D . ①④4.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一位网友说:“味道是骨子里绕不开的乡愁,画面上那切了一刀的肉夹馍,那酥脆的声音,那晶莹剔透的油水……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让网友如此动情的原因是()①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②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③文化发展需要革故鼎新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①④5.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
不但有其他乌龙茶茶汤过喉徐徐生津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的“喉韵”感受,而且有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的独特韵味,被称之为“观音韵”。
从中可以悟出A . 铁观音的特有韵味是保持其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B . 不同茶种之间的联系是促进茶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C . 铁观音的特有韵味通过乌龙茶的共有韵味表现出来D . 铁观音等茶种的特有韵味之和构成乌龙茶的共有韵味6. 山东省淄博市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做到文明观看演出,文化素养不断提升,文明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 . 经济、政治生活B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 . 人生的经历D . 科学文化素质7. 除夕之日,家家贴年画、门神、春联等,将室内外布置一新;除夕之夜,旧俗有“接司命”“吃团圆饭”“辞年”“守岁”“关财门”等活动。
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厚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
“年文化”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A . ①②④B . ①②③C . ①③④D . ②③④8. 珠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是实用工具。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之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是()A .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 . 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C .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 .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9. 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
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
这一走就走了300多年,它对内蒙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走西口”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A . 商贸活动B . 旅游活动C . 口语传播D . 人口迁徙10. 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
这说明()A .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 . 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C . 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D . 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11. 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这表明()A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 .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 .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D .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12. 2019年春节期间,四川省乐山大佛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精选200多件展品向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免费开放博物馆意义在于A . 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B . 扶持公益文化事业,转变文化消费方式C .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D . 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13. 歌曲《江南style》仅用86天,便获得超4亿点击量,堪称奇迹。
有评论认为,纵观《江南style》的MV,你会发现除了东方面孔和几个韩文外,几乎看不出什么韩国烙印,编曲完全是欧美流行范儿,所以东西方观众接受起来完全没有什么冲突感,因而促成了全球流行。
这表明()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②文化创新应博采众长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④D . ②③14. 每年春季祭孔大典暨全国百强旅行社曲阜会盟活动都会在曲阜举行。
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仍被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列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汉字的使用B . 史书典籍的传承C . 社会制度的更替D . 其特有的包容性15.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手写汉字的热潮。
汉字()①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16.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建设和完善教学配套的基础设施,充实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农村阶段基础教育,加大教育投入。
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①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③教育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必须产业化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17. 2019年湖北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开展“暑期集中行动”,采取多种方式,严查当地文化市场,检查出版经营单位、巡查校园周边娱乐场所、收缴销毁赌博游戏机,为青少年暑期生活营造了和谐的文化环境。
开展“暑期集中行动”()①能根除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影响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③能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A . ①②B . ①②③C . ①③④D . ③④18. 近日,网友们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将其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
舆论认为,这是中国社会生态的缩影,它折射出国民欠缺法治精神、社会公德失范等深层次课题。
面对这种现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们应该()A .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规范B . 制定法律法规,推进法治化进程C . 严格执法,遏制交通违法行为D . 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种自信源于①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②④20. “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
这一比喻表明()A . 文化知识比思想道德更重要B . 思想道德比文化知识更重要C . 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D . 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都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21.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的精神②民族精神的力量是通过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出来的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中心环节和发展方向④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2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是《诗经》中雕玉工匠的生动写照。
中国自古以来不缺工匠精神,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木匠鼻祖鲁班、西汉巧工丁缓等一直都是工匠的杰出代表。
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材料说明了工匠精神()A . 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见证B . 是优秀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C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D .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具有相对稳定性23.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
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
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24.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
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歌曲《六尺巷》亮相央视春晚,受到观众好评,掀起了一股对六尺巷的关注和探访热潮。
这反映了()①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守望②传统美德引领文化发展方向③中华传统美德历久弥新④人们的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25.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
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
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 . 相互尊重、日渐趋同B . 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 .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 . 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二、非选择题(共25分)26. 近年来,“互联网+”又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从文化领域来看,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包括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信息,促使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电商企业可以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
材料二:为倡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同学们决定以“文明畅游网络,快乐助我成长”为中心,自己动手分别从中学生学科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方面思考、制作网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