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践报告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号:2012141423018姓名:汪逸飞指导老师:黄维刚冯庆芬朱达川实验时间:2016.1班级:金材2班组员:朱亮周思吟黄青青成萍赵大炜汪逸飞王宝岳潘兴二0一六年一月一.前言经过大三一学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的认识。

本学期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使得我们对专业有了进一步感观上的认识,从实验工艺的制定到实验的实施再到最后数据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培养了我们积极动手的能力。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40Cr,W18Cr4V,Q235实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拉伸试验与冲击实验,力学性能的测定,以及端淬实验。

二.热处理工艺1.简介40Cr钢是淬透性良好的合金调质钢,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和低的缺口敏感性。

其中C%=%~%,Cr%=%~%,Ac1为743℃,Ar1为693℃,Ac3为782℃,Ar3为730℃,Ms为355℃,Acm=780℃。

正火温度850~870℃,硬度179~229HBS。

对40Cr钢的热处理有四种:、正火、淬火+低温回火、淬火+中温回火、淬火+高温回火。

2.热处理工艺正火加热至900±10,保温20分钟,空冷。

淬火加热至850±10,保温20分钟,油冷。

不同温度回火淬火+低温回火:加热至200±10保温1小时,空冷。

淬火+中温回火:加热至450±10保温1小时,空冷。

淬火+高温回火:加热至600±10保温1小时,水冷。

(二)W18Cr4V1简介W18Cr4V即常见的钨系高速钢,属于莱氏体钢,是高速钢应用最长久的一种。

和其它高速钢一样,常被称为“白钢”、“锋钢”或“风钢”(空冷即可淬火)。

其化学成分为:含碳量--%,含钨量--19%,含铬量--%,含钒量--%,含硅量小于%,含锰量小于%,含钼量小于%。

可见合金含量高,淬透性好,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好,热处理工艺复杂。

2热处理工艺先预热,预热温度850℃,保温时间系数10min;淬火温度1250℃,保温时间系数为8min,然后油冷。

测定其洛氏硬度,若 HRC≥63,表示淬火合格,否则需重新淬火,合格则观察所得样品的金相组织,并采集金相照片。

然后进行下一步回火工艺,将8个试样分成8组,分别于 100℃、200℃、、300℃、、400℃、、500℃、550℃、600℃、700℃8个温度下进行回火,保温 60 分钟,接着空冷至室温。

最后再测定其硬度(其中对每一个试样采集 3 个样本点)。

1.简介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

Q代表的是这种材质的屈服,后面的235,就是指这种材质的屈服值,在235Mpa左右。

并会随着材质的厚度的增加而使其屈服值减小。

Q235A,Q235B,Q235C,Q235D,这是等级的区分,所代表的,主要是冲击的温度有所不同而已。

Q235是碳素结构钢,一般称普碳钢,一般是不热处理的,Q235 截面不大时,可以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处理。

可以用于制作直径不太大的级螺栓等。

另外进行渗碳淬火等表面处理也是可以的。

2,热处理工艺正火:加热到900±10,保温时间20min,空冷。

淬火:加热至850±10,保温20 min,油冷。

低温回火:加热至200,保温1小时,空冷。

(四)端淬热处理工艺850℃加热保温40min然后水冷。

水冷方式:将试样的一端用水进行水冷。

然后再用硬度机每间隔测定其硬度。

三.力学性能的测定及分析(一)硬度实验数据分析:(1)正火比回火的硬度要低,因为存在马氏体相变强化。

(2 )此数据并未区别“U”型和“V”型缺口,因为局部缺口并不影响材料的硬度。

(3)而在淬火中,淬火加低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硬度高塑韧性低;淬火加中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回火托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硬度和塑韧性适中;淬火加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硬度低塑韧性好,故得到以上曲线。

40Cr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硬度数据分析:40Cr随着所采用的热处理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越来越低。

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回火组织产生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的转变。

而索氏体硬度很低,马氏体硬度较高,故随着40cr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后组织的硬度越来越低。

数据分析:(1)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硬度普遍降低,但硬度总体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原因是高速钢合金度高,钢中碳主要与铬、钨、钼和钒(碳化物的形成元素)等形成碳化物,以提高硬度、耐磨性及红硬性。

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好,以及二次硬化等等导致。

(2)300℃回火与400℃回火数据变化不明显。

出现的原因如下:①、回火热处理工艺不当,温度未严格控制,导致温度偏高;②、未将表面氧化皮打掉,所以出现反常;③、随机误差。

(3)550℃-570℃出现二次硬化。

一是合金马氏体在高温回火时合金碳化物的脱溶,引起马氏体回火二次硬化;二是残留奥氏体的二次淬火,消除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即回火后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钢的二次硬化能力实际上仅取决于合金马氏体二次硬化的过程:析出物的本质和数量,而与残留奥氏体二次淬火无关。

(二)拉伸试验本试验在室温下(18℃满足10℃?35℃的要求)分别进行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低碳钢试样的拉伸试验,结合拉伸曲线,观察拉伸过程中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各阶段的实验现象。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试样呈现不同强度与塑性性能的原因。

热处理后的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试验机以规定的速率均匀地拉伸试样,试验机可自动绘制出拉伸曲线图。

载荷不增加而仍继续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叫做屈服。

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屈服点或称物理屈服强度,用σS表示。

在试样拉伸到屈服点时,测力指针有明显的抖动,可分出上、下屈服点ReH与Rel,试样断裂时测得拉伸强度Rm,材料的δ和ψ可将试验断裂后的试样拼合,测量其伸长和断面缩小而计算出来。

取原试样标距是直径的10倍:(δ:断后伸长率;ψ:断面收缩率):δ=(L1-L0)/L0,式中L1为试样拉断后测得的标距长,L0为试样原来的标距。

ψ=(Ao—A1)/Ao ,式中 A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A1为缩颈处最小面积(A=πD2/4)。

1.40Cr2小。

Ψ和δ越大,则金属塑形越好。

正因如此,从上表可得出以下结论:(1)40cr经回火后塑性提高,且回火温度越高,塑性越好。

(2)40cr正火后的塑性比低温回火好。

原因是正火得到是珠光体组织,而低温回火的得到的是回火马氏体。

珠光体是片层状的,主要是有铁素体(面新结构)和渗碳体相见排布,而马氏体的体心立方,自然珠光体的塑性比马氏体好,从而出现了上表的现象。

数据分析:对比40cr600℃高温回火的应力-应变曲线和40cr900℃正火的应力-应变曲线,可发现900℃正火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与600℃高温回火的应力-应变曲线大致相同,但600℃高温回火的40cr组织的抗拉强度比900℃正火的40cr 组织大,且强化阶段与局部塑形变形阶段的抗拉强度都比900℃正火的40cr组织大。

说明40cr材料600℃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比900℃正火得到的组织塑韧性好。

2.Q235小。

Ψ和δ越大,则金属塑形越好。

正因如此,从上表可得出以下结论:Q235钢正火塑性跟低温回火相似。

原因是Q235的含碳量在之间属于低碳钢,而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只存在加工应力影响塑性,加工应力低温回火即可消除,故正火和低温回火的塑性差别不大。

数据分析:对比Q235 900℃正火应力-应变曲线和Q235 200℃低温回火应力-应变曲线可发现Q235 900℃正火应力-应变曲线在各个阶段抗拉强度都比Q235 200℃低温回火应力-应变曲线大,且Q235 200℃低温回火应力-应变曲线的屈服阶段不明显。

说明Q235 900℃正火得到的组织塑韧性较好。

(三)拉伸断口分析40Cr 200℃回火 40Cr 400℃回火40Cr 900正火40Cr 淬火+高温回火分析:正火冷却速度较快,但低于临界冷却速度,所以还是析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但是冷却速度相对退火快,所以生成的珠光体团比退火小,珠光体层片状间距也比退火小。

珠光体的力学性能和层片间距很大关系,片间距小,强度高,所以相对于退火态试样,正火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值都显得有提升,由于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塑形仍然较好。

40Cr钢高温回火温度已经足够高,到达再结晶温度,α相铁素体在结晶,由以前马氏体板条形状再结晶为等轴状,弥散细小的渗碳体才是聚集长大,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这种热处理方式又称调制处理,得到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好,强度值和塑性配合较好,强度值相比中温回火继续下降,但是塑性值上升。

Q235 200端口对接 Q235 200断口形貌Q235 900端口对接 Q235 900断口形貌分析:上图两个Q235端口对接图片的端口都有明显的颈缩现象,是由于Q235是低碳钢,低碳钢是典型的塑性材料,拉伸时会发生屈服,会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断裂前有明显的颈缩现象,拉断后断口呈凸凹状。

而Q235 200℃的断面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呈亮灰色,断面平齐,无剪切唇,具有明显的脆性断裂特征。

而Q235 900℃断面不平,断口灰暗,断口中间有明显的塑性断裂特征。

(四)冲击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上图和上表中U型缺口和V型缺口数据可知:(1)U型缺口的吸收能普遍高于V型缺口的吸收能。

这是由于V型缺口的缺口底部形状尖,造成工件上的应力集中,因此V型缺口的吸收能较U型缺口的吸收能低。

(2)40Cr经过淬火+低温回火和淬火+中温回火后的吸收能较低,可以说明经过淬火和中低温回火后,工件较其它热处理工艺后更脆。

(3)40Cr经过淬火+高温回火后的吸收能高于退火和正火的吸收能。

四.光学金相分析金相腐蚀原理:对于纯金属,腐蚀很小,但在纯金属中有第二相时,由于电位差,便会在第二相与金属的接触面发生电化学腐蚀,腐蚀出一个坑。

在光镜下,没有被腐蚀的,光被完全反射回来,显示为白色,被腐蚀的地方,光就被散射开了,亮度就很小。

在视野里就形成衬度。

也就是有了黑白。

比如珠光体,是铁素体渗碳体片状交互形成,所以其相界面都会被腐蚀,在光镜下基本就成黑色(片很细),片较粗是则看得到黑白相间。

40Cr 900℃正火 40Cr 200℃低温回火40Cr 400℃中温回火 40Cr 600℃高温回火分析:正火是加热、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 其冷却速度比炉冷快, 珠光体转变温度低, 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较少,珠光体数量较多(伪共析),珠光体片间距较小。

因此正火后获得的珠光体比退火后的珠光体细,。

正火后组织应为铁素体加珠光体以及可能出现的魏氏组织。

对比3张图,分别是低温、中温、高温回火,放大相同的倍数,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粒状碳化物越来越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