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草原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草原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目录第一篇:《草原》教学设计第二篇:《草原》教学设计第三篇: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第四篇: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篇:草原教学设计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草原》教学设计草原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课文是按照作者“初到草原——途中迎客——主客联欢”的顺序来叙述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内蒙古大草原地域辽阔、景色美丽,感受到兄弟民族团结友爱,情谊深长,从而产生热爱祖国之情。

2.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如体会文中比喻句的作用。

3.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4.通过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大草原地域辽阔、景色美丽,感受到兄弟民族团结友爱,情谊深长,从而产生热爱祖国之情。

同时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乐曲《美丽的草原》。

听,这首曲子是在唱什么?(草原)板书。

和着歌曲的旋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词语或诗句?随机交流读:《敕勒川》2、今天我们就追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感受他笔下的草原风光。

二、初读1、初读。

2、出示重点字词,提示读音和字形:蒙古包好客同行毯吟貌襟涩3、课文中一定有很多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愿意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归纳: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草原美景,他分别介绍了哪些?概括板书:(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表达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风俗美。

训练几个学生完整叙述主要内容。

三、草原风光图过渡:现在让我们展开翅膀,飞到那美丽的草原,去欣赏无限的草原风光吧。

自由读第一段,划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并写批注。

交流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这段话,其实只写了一个字——“绿”。

2.只一个绿字,老舍是怎样写的呢?(1)“一碧千里”“翠色欲流”a、说说词语意思一碧千里:整个草原都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b、(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a、指生读,谈感受。

b、这句话,有一个字用得最巧,那是——绣。

(指生发现谈巧在何处)是啊,一个绣字,多么巧妙,把大草原比作了(),把羊群比作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板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妙的画面。

c、指生读。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渲染、勾勒是什么?你知道老舍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吗?是啊,老舍爷爷将草原比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的线条柔美。

(板书)b、老舍先生如何形容这草原的绿?翠色欲流: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c、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写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3、就是这样辽阔无垠,一碧千里的草原啊,这种大气、青翠的美谁想来表达?指名多生读。

配乐读。

4、看图欣赏读5、这种境界,不由得让人感叹出: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指名几生读(小编推荐你关注网:)(2)“这种境界”是指什么?草原填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那如诗如画的境界。

老舍先生用了什么方法来抒发自己的赞叹?(重复、拟人)(3)指生感情朗读。

四、小结概括写法1、按方位顺序2、修辞方法3、积累尝试背诵作业:套餐一: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部分字词3、完成课堂作业本1-5星级:寻找《内蒙风光》并阅读。

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感受草原的辽阔1、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3、默读第二段,说说草原除了绿,还有什么特点?(辽阔)引导学生从第二段的“一百五十里”中体会。

奔驰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十分(自由、无拘无束),这种感觉就叫洒脱。

二、喜迎远客图1.草原除了风光美(板书),人情也美。

用一个词来形容蒙古人民的迎接远客的态度,那就是——热情!他们有多热情?默读2-3段,体会。

交流一: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像吗?哪儿像?颜色艳丽,襟飘带舞,像彩虹。

交流二:(1)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如果你是客人,看到这样的欢迎场面,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话想说?四、主客联欢图1、好客的蒙古族主人接待客人的方式既热情又富有民族特色,读一读,把你最感兴趣深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2、分角色读出热情。

3、学习用词的特点: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谁都??谁都又?? 敬酒??回敬??再举杯??再回敬??4、这种情意,归结成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多人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赞美草原美丽的风光,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五、练笔拓展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六、巩固练习必做题: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作业本。

选做题:1、搜集描写草原的诗句背一背2、搜集写草原的文章、歌曲看看、唱唱六、巩固练习必做题: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作业本。

选做题:1、搜集描写草原的诗句背一背2、搜集写草原的文章、歌曲看看、唱唱第二篇:《草原》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佛山市禅城区玫瑰小学邱兰珍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学期3、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草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教育出版社)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内蒙古草原的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祖国土地上的那些优秀的民族和美丽的西部文化,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

学习目标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

〔百度搜索引擎〕2.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百度搜索引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放歌曲《天堂》〔百度搜索引擎〕,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示课题,感情读题。

4.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美│└人情美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感情地范读。

3.生自由练读。

4.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5.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1.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示课题。

2.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百度搜索引擎〕,欣赏草原风光〔百度搜索引擎〕(图片滚动)。

3.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

三、深读课文,感受“人情美”1.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4.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