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控
(完整版)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控
稻叶蝉
稻蓟马
稻象甲
椿象
科学安全用药
铜仁科学院
科学用药,提高防效。选用农药做到一是对症,二是准时,三是适量
,四是最佳(最佳品种和最佳剂型)
安全用药,保护环境。要在减量基础上合理使用必须的化学农药,最 终实现农药减量目标。
1、施用农药时,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并禁止饮食、吸烟、 饮水等。
2、施用农药过程中,要站在上风口,且行走要往逆着施药方向。
排水晒田2-3天,稻 摇蚊防治后用药
二、虫害慨述
铜仁科学院
☆蛀茎类:二化螟、 大螟 ☆食叶类:稻纵卷叶螟、稻苞虫 ☆吸汁类:稻飞虱、蓟马、叶蝉(黑尾、电光)、赤斑黑沫蝉 ☆伤穗类:稻秆蝇、二化螟(二代) ☆潜叶类:稻潜叶蝇 ☆食根类:稻象甲 国内已知385种,常见30多种,主要4种: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秆蝇、 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次要13种:鳃蚯蚓、稻蓟马、负 泥虫、稻椿象、稻土蝗、稻叶蝉、赤斑黑沫蝉、粘虫、稻苞虫、稻瘿蚊、 稻象甲、稻筒巢螟、大螟、稻潜叶蝇
3、稻曲病防治
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1周
抽
左右施药效果最好,到稻穗破口期再施药,几
穗
期
乎没有防治效果。从近几年试验示范和大面积
生产用药情况看,适用于防治稻曲病的苯甲丙
环唑、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铜高尚碱式硫酸
铜、琥胶肥酸铜等铜制剂以及咪鲜胺等药剂,
在水稻抽穗期使用,对水稻稻曲病也有一定的
防效。水稻稻穗破口前1周没有用药防治稻曲病
破
的田块,可以考虑在抽穗期因地制宜地选用上
口
述药剂防治稻曲病。
前
铜仁科学院
4、水稻其他病害
铜仁科学院
水 稻 立 枯 病
病秧、弱秧
发病出期用药,间隔 7-10天,用药2-3次
主穗和早生分蘖早抽穗, 生长弱
水 稻 恶 苗 病
纤细、瘦弱、叶鞘拉长
药浆与种子以1:50-100的 比例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 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
一个水稻生长周期,最好一种农药使用 2次,病害严重交替使用几种农药。
铜仁科学院
3、稻曲病
铜仁科学院
稻曲病危害
铜仁科学院
★病粒:造成直接减产损失。
★污染:稻谷、稻糠、稻米,致经 济价值下降。
★含菌加工产品:致人畜中毒。
稻曲病主要特点
铜仁科学院
★初侵染来源:种子、土壤中菌核; ★现有推广品种抗耐性较差; ★病菌侵染期:孕穗期-抽穗期,预防关键时期。 ★感病种侵染期+连阴雨=大发生。
3、施用农药后,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手、面部以及其他可能接触药液 的身体部位。(尤其是施用防虫农药更要注意)
4、产品对水生生物有高毒风险,药瓶及废液严禁污染个水域、土壤 ,严禁在池塘饮水域清洗施药器械。
谢谢!
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好丰收,早日奔上小康
效果好。
二化螟防治
铜仁科学院
物理防治。可采用灯光诱杀 性诱剂防治等,灯光诱杀根据成虫有趋 光的习性,可在成虫经常活动的地方装上诱杀灯,有效地诱杀羽化成虫 , 减少当年的产卵量。性诱剂主要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气味杀死雄蛾减少交 配机会,降低孵化率。
化学防治。该防治是目前重要的防治措施,药剂选择一般可采用90% 杀虫单可湿性粉剂900克/公顷兑水300千克喷雾;3.6%杀虫双颗粒剂 20―24千克/公顷撒施,注意保持3―5厘米浅水层3―5天;45%杀虫双粉剂 1050―1500克/公顷兑水300千克喷雾或用225―300千克细土搅匀后均匀撒 施
2、纹枯病
铜仁科学院
主要特点
铜仁科学院
★纹枯病又名云纹病、花脚秆,是水稻主要、重大、常发的 流行性病害;
★病菌初侵染来源:土壤中的菌核或菌丝,最初侵染部位是 稻蔸基部叶鞘
★高温高湿(尤其夏季高温暴雨)气候极有利流行暴发。
★田间高氮肥、高密度、长期深水漫灌加重发病。
★抽穗以前,病害横向扩展,抽穗以后纵向发展;分蘖盛期 、孕穗期、抽穗期发病最重。
稻瘟病防治常见药物
铜仁科学院
种子消毒
叶瘟
叶瘟
Hale Waihona Puke 孕穗(破肚),齐穗胡麻叶斑病与叶稻瘟症状比较
铜仁科学院
水稻胡麻斑病防治
铜仁科学院
1.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2.增施腐熟堆肥做基肥,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 植株抗病力。酸性土注意排水,适当施用石灰,要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 通气不良。 3.药剂防治。可用稻种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浸种,防治水稻胡麻斑病,也可 喷洒30%苯醚甲丙环(爱苗)乳油300倍液进行防治。
褐飞虱:抽穗生育后期到成熟收获前为害,可造成严重倒 伏、冒穿,损失巨大。(秋稻虱)
稻飞虱防治
铜仁科学院
压前控后或狠
治主害代的策
略,早稻秧田
平均每平方尺
化
物
有成虫2只以上、
学
理
诱虫灯
晚稻秧田有成
防
防
虫5只以上,进
治
控
行防治,防治
时期以成虫迁
入期和卵盛孵
高峰期为宜。
粘虫板
4、其他虫害
铜仁科学院
稻秆蝇
药剂防治要因地制宜选择药剂,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做到轮换 用药,减缓抗药性,选择低毒高效的。
幼虫防治
二化螟防治药品
成虫防治
铜仁科学院
诱捕器
诱虫灯
2、稻纵卷叶螟
铜仁科学院
幼虫
成虫
危害叶片
大田危害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
铜仁科学院
★迁飞性、常发性、毁灭性、重大害虫;2-3代主害代。 ★迁入量受南方虫源基数及当年气候影响大(南方虫源基数大
或本地暴雨及下沉气流多,迁入降落就多)。 ★幼虫3龄以后卷苞长,且能转株为害5-7叶。 ★白天幼虫躲入苞内取食叶肉,早晚潮湿或有露水及阴雨天外
出活动。 ★暴雨年份发生代数多,危害重。 ★幼虫趣嫩绿性强;成虫趋化性强,但趋光性差。 ★幼虫最佳防治时期为3龄幼虫前(外部表现束尖期)。
稻纵卷叶螟发生代数
★推广品种普遍不抗病。
纹枯病侵染循环与发展过程图示
铜仁科学院
纹枯病田间表现
铜仁科学院
纹枯病防治
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200毫升 或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75克,30%爱苗15~20毫升/亩,均加水 60~70千克粗雾喷于发病部位或稻株基部。 其他一些新名称药剂(有效成分基本相同) 也可选用:纹枯净,分别加水60~70千克均 匀喷雾到水稻中下部。
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 喷洒三环唑、稻瘟灵,上述药剂也可添加40mg/kg春雷霉素效果更好。叶温要 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 期是防治适期。
田间管理:按水稻需肥规律,不宜种植过密,水层过深,后期做到干湿 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
铜仁科学院
(1)代 6月上中旬; (2)代 7月上中旬; (3)代 8月上中旬; (4)代 9月上中旬; (5)代 10月中旬。
第1、4、5代虫量少,危害轻微, 一般以第2-4代发生危害较重。
早防治, 最好下 午施用
稻纵卷叶螟防治
铜仁科学院
3、稻飞虱
铜仁科学院
稻飞虱特点
铜仁科学院
★(除灰飞虱外)系迁飞性、毁灭性、重大害虫,虫源来自南 部省份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
叶瘟:三叶期后--穗期。分蘖期至拔节期发生重。分四种类型。
慢性型:最常见症状。梭形,外淡黄色,内褐色,中央灰白。中央连外圈叶 脉褐色线(坏死线)向 两端延伸形成“三圈一线。
急性型:病斑暗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正反两面有灰色霉层,流行预兆。 褐点型:抗病品种老叶或发病条件不适宜,针头大小褐点病斑。 白点型: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天气条件有利,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 节瘟:抽穗后发生。稻节上褐色小点,后围节部扩展,变黑腐烂,干燥时易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安全防控技术
铜仁科学院农业科学研究所
铜仁科学院
谁
粒
知
粒
盘
皆
中
辛
餐
苦
一、病害概述
铜仁科学院
真菌类:主要3种: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次要8种: 立枯病、绵腐病、恶苗病、褐色叶枯病、云形病、胡麻叶斑
。 病、稻粒黑粉病、小球菌核病
细菌类:主要2种:白叶枯病、胡麻斑病;次要1种:细 菌性茎基腐病。
横裂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 穗颈瘟(含枝梗瘟):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变褐或黑褐色。造成枯白
穗或秕谷。
谷粒瘟:颖壳灰白或生褐色椭圆形、不规则形病斑,使稻谷变黑。使种子带 病。
稻瘟病主要特点
铜仁科学院
★主要、重大、常发性、流行性、毁灭性灾害。 ★种子、病草是病菌初侵染主要来源。 ★现有推广品种普遍不抗病;推广品种随年限、生理小种变化而下降,甚
★刺吸式口器,吸汁类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是主 要种类。
★发生环境、迁入降落规律同卷叶螟。 ★成虫趋光性强。 ★每年发生世代重叠。
稻飞虱发生规律
铜仁科学院
褐
灰
飞
飞
虱
虱
灰飞虱:苗期为害传播条纹叶枯病,后期为害稻穗,当地 越冬每年发生期早,春末夏初为害。(春稻虱)
白背飞虱:分蘖拨节至。孕穗期为害,白背飞虱5、6月迁 入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为害盛期,8月下旬以后种群衰减。 (夏稻虱)
病毒类:次要2种:矮缩病、条纹叶枯病。 生理性(非传染性):主要3种:烂秧、坐蔸、缺素。 全世界近百种;我国70余种,重要的20余种面积大、危 害、常发性、流行强的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被称 为“三大重要病害”。
猜猜这是啥病
铜仁科学院
1、稻瘟病
铜仁科学院
稻瘟病不同类型特征